目录 |
灌木林地是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一是主要集中于山地面积大的西南地区和有林地面积相对较少的西北、华北地区,而森林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和气候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的华东地区灌木林地面积较少;
二是一般灌木林面积较小,高山灌木林面积较大;
三是野生经济灌木林资源比例大,利用价值高,可开发潜力大。
灌木林地包括高山灌木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高山灌木林地是指乔木林界线以上,灌木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而一般灌木林地是指乔木林界线以下,以经营灌木为目的的或高原丘陵坡度>36°,其他林区坡度41°以上有专门防护作用且灌木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以及因立地环境恶劣,虽系乔木树种却生长成矮丛状或灌木状且难以改造,郁闭度在0.2以上的矮林地。依据灌木林地的功能,可分为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三种类型。如按灌木林的利用价值,还可以细分为干鲜野果类、香料类、食用色素类、药用类、油脂类、木本蔬菜类、鞣料类、观赏类、用材及防护类等类型,但几乎所有的灌木都可以用作薪柴和防护类树种。根据我国灌木林地分布的特点,防护林作用的灌木林地比重大,薪炭林地次之,经济林地相对较少。西北区和东北部分地区的灌木林主要是用作防护林,中南、华北、华东区几乎全部作为薪炭林经营,西南区约有50%的灌木林地作为薪炭林经营。
高山灌木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四川西北、西南部的高山高原与高山峡谷,云贵高原的西南部及华北区部分山地。这里一般海拔在3500米以上,地形陡峭,土层浅薄,小区气候不稳定,年积温低,条件相对恶劣。灌木种类组成相对简单,灌木较矮,生长量、覆盖度不均匀,生产力水平低。
一般灌木林地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东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西北高原山地、西南及华东、华南的丘陵、低山等地。海拔高度,东北区一般在1500米以上,中南、华东区在1200米以上,西南区3500米以下,西北区则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这些地域地形破碎,局部坡度陡峭,土层浅薄,土壤物理风化强烈,多石质,水土流失明显。受大区气候条件的制约,灌木林分布区的小区气候环境较好,灌木种类丰富,而且覆盖度大,生长茂密。灌木林除作防护林、薪炭林经营外,尚可开发多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但局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垦殖指数高的丘陵地区,如四川盆地的沱江、涪江与嘉陵江流域,云南的郦江流域,贵州的乌江流域等,由于人口密度大,烧柴问题突出,灌木林破坏严重,导致林地生产力日趋退化,灌木种类减少,如不及时治理,将退化成草坡或不毛之地。
我国灌木林地开发历史悠久。1950年全国野生植物资源清查后,曾对不同用途的野生灌木资源的开发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进展比较缓慢。同时由于对灌木林地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指导,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综合利用,使灌木林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在灌木林地的开发利用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灌木林资源消耗。实现灌木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对现有的灌木林资源要加强保护,特别是对有防护作用的灌木林资源要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严加保护,使其充分发挥防护效益。对可以开发利用的灌木林资源,要控制其资源消耗量,注意保持资源的消长平衡,使其得以持续利用。同时还要加强农村能源的开发,寻找农村燃料替代品的途径,防止有经济价值的灌木用作烧柴;在一切有宜林荒地荒山和沙荒的地方,鼓励当地居民营造薪炭林,以保护灌木林资源,补偿灌木消耗。
2.推广乔、灌、草立体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提高森林防护效益
在干旱、风蚀、水蚀较为严重的地区,在建设防护林体系和治沙、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要大力推广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立体栽培模式,开发灌木林地,增强防治风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防护效益。
3.积极改造目前利用价值低、质量较差的灌木林地。提高灌木林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对覆盖率小、利用价值和生产率较低的灌木林地,应采取落实管理责任、人工补植、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等措施,搞好灌木林地的改造,提高灌木林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使灌木林地向具有用材、防护、经济等多种用途、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4.加强法制,依法保护防治效益突出的灌木林资源
灌木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山治水、防治风沙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其特有的经济价值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认真贯彻《森林法》,依法保护灌木林资源。对破坏灌木林、滥用灌木林地的行为要依法严加制止,并对破坏者依法给予应得的处罚。
一、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尽量提倡割除清理,这样有利于环保。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其工作量较大。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
二、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或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我县大部分造林采用这种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不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但却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密度不够的灌木林地上进行人工抚育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其他方法
(1)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1.5—2.O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插条的上部露2—3cm。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2)插根造林。花棒、羊柴等树种可以用这种造林方法,在春秋季均可进行,用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根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要埋入土下2—3cm。
(3)分蘖造林。分蘖造林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多,尤其在平茬以后,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12000株以上,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因此可以于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内连根掘出分蘖苗,直接运输到造林地进行造林,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