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深圳特区管理线

  	      	      	    	    	      	    

目录

什么是深圳特区管理线

  深圳特区管理线是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条管理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1985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全长84.6公里,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用高达3米的铁丝网隔离。特区管理线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见证。

  当初设立特区管理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特区,更有利于特区外引内联,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利于在特区内实施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管理线使用后,内地居民来深圳特区,只要是工作或日常需要,办理一定手续即可;香港居民进入深圳特区,手续得以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活日用品可获得减免进口税

深圳特区管理线

  深圳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这意味着,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存在了36年的“特区管理线”(又称“二线”)将正式完成历史使命。

深圳特区管理线的历史

  1980年8月26日,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6月,在划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特区管理线(即“二线”)。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了一道“二线关”。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而后发展至今,二线关6个检查站发展成为通关能力百万人次的16个检查站。

深圳二线关口岸

  2005年,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龙岗宝安被纳入特区,实现关内外一体化,但“二线关”这道特区管理线却一直存在。

  2014年7月,深圳特区检查站的所有官兵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至此,深圳“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名存实亡”,只留下关口的建筑和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等设施。

  2015年6月,将“二线”串联成线的16个“二线关”查验设施,陆续被拆除,由于“二线关”占据原特区内外连接的重要节点,其查验设施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因而“二线关”查验设施的拆除,被视作意义重大。

  2018年1月15日傍晚,“中国政府网”宣布了一个大新闻:国务院同意广东省“关于撤销深圳特区管理线的请示”。这意味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存在了36年的“特区管理线”成为历史。[1]

深圳特区管理线存在的症结

  1、现行管理跟不上特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出特区的人员、车辆逐年增多,特区内的建设不断向外扩展,导致人、物大进大出与通关缓慢的矛盾,开放形势与封闭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机动车辆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制度反映强烈。

  3、办理边防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办理边防证手续复杂,也滋生一些不正之风。

  4、耕作口的管理方式不便于群众的进出、生产和生活。

  5、实行《机动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制度不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