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马建章认为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各种游憩活动,它包括野营、野餐、登山、赏雪、观鸟、滑雪、狩猎等。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即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包括在森林区内的乘车、骑马、划船、漫步、登山、滑雪、露营、狩猎、垂钓、漂流、联欢、探险、摄影、观光和科学研究等。
王兴国、王建军认为森林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种野游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
张华龄认为森林旅游的涵义是指在以森林为背景的郊野环境中游览、观光、休息、文娱、射猎、钓鱼、采集等以野趣为主要活动的长途旅行或远足。
尽管学者们对森林旅游的表述不一,但在实质上都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以森林为依托开展旅游。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区域内开展的旅游,其旅游目的地一定是在林区。当然,开展的旅游活动,可以是直接利用森林,也可以是间接利用森林,但离开森林区域开展的任何旅游,都不属于森林旅游范畴。
(2)旅游活动类型多样。森林旅游活动类型各式各样,包括在森林区内的乘车、骑马、划船、漫步、登山、滑雪、露营、狩猎、垂钓、漂流、联欢、探险、摄影、观光和科学研究。
(3)注重当地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森林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旅游发展是同当地社区发展紧密结合的,开展森林旅游要主动吸引社区群众参与旅游规划、景区建设和管理以及旅游商品生产等活动,使他们在经济上受益。[1]
森林旅游产品比一般产品包含了更为广泛的内容,仅从森林旅游供给一方来看,森林旅游产品便可分为森林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设施和森林旅游服务三部分。森林旅游产品是一种以各种形式的服务表现出来的“特殊的产品”,它具有如下特点:
1.综合性
绝大多数森林旅游者在前往某一目的地进行购买时,都不单纯考虑一项服务或产品,而是将有关的各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2.无形性
森林旅游产品并非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森林旅游者所购买的也是无形的使用价值。
3.不可转移性
森林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来的方位上,森林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生产所在地进行消费。
4.时间性
森林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后,森林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一旦买方未能按时使用,便需要重新购买并承担因未能按时使用而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5.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森林旅游服务活动的完成,需要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参与,森林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森林旅游企业生产和交付旅游产品的过程。
森林之所以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目的地,主要在于森林旅游本身拥有太多的功能。
1.康体保健功能
(1)绿色植物保护视觉神经:森林植物以绿色和青色为主,其反射率分别为47%和36%,都比较适中,对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和视网膜组织的刺激较柔和,使人的眼睛不易疲劳,可保护人的视觉神经。
(2)植物精气强身健体:经研究证明,植物精气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咳嗽、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冠心病、高血压、水肿、体癣等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呼吸道疾病的疗效十分显著。据有关统计,通过森林治疗的3000例哮喘病患者,20岁以下的病人有效率达98%,40~60岁的有效率达88.3%。
(3)空气负离子的保健功能:森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的功效,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它可辅助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烫伤、萎缩性鼻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皮炎、高血压、肺气肿、偏头痛、肿瘤疾病等。
(4)森林小气候舒适宜人:森林内普遍具有日照少、日射弱、夜间有明显的逆温现象的小气候特征。这种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延长了植物精气在林内的停留时间,增强了森林的卫生保健功能。另外,森林小气候一般空气湿度相对较大,风速较弱,使人感觉舒爽,在炎热的夏季,亚热带森林环境的气候舒适期长达196天,非常适合人们度假避暑。
2.游憩观赏功能
森林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森林的美是以自然美为主,森林的美主要体现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自然之中。丰富多彩的植物引起了人们视觉、嗅觉、听觉等多方面的美感。森林美具有复合性,森林美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进化演替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态度。森林植物的色彩、形态、形状、气味和声响,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3.“大课堂”的学习功能
森林中的景观,不仅可以陶冶旅游者的情操,增强旅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大量的珍奇动植物资源,让游客在观赏游憩中,不断地增长见闻,学习大量的自然界知识,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认识森林保护物种。
森林旅游除了具有自身的意义外,还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业、加工业、种植业、零售业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大自然的爱好之情;促进人流、物流的增长,增进各民族之间、国际之间的了解和认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