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ing/Dress Designing)
目录 |
服装设计是指运用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法则和设计程序,将设计构思以绘画的手段表现出来,然后选择适当的材料并通过相应的裁剪方式和缝制工艺,使设计构思进一步实现实物化的全过程。构成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是:面料、款式和色彩。
服装艺术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对于了解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及风俗习惯,对于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传统风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年轻的英国裁缝查尔斯·佛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26--1895)来到法国巴黎,并在当地开设了一家专为贵族及中产阶级定制服装的裁缝店。他自行设计了许多款式供顾客选购。由于他是世界上最早把裁缝工作从宫廷、豪宅搬到社会,并自行设计、营销的裁缝,也是第一位把设计、制板、缝制等众多才能云集于一身的优秀设计师,他后来被称誉为“时装之父”。
沃斯时代,他把高级时装的设计制作推向了发展的顶峰阶段。自美国人埃利亚斯·豪(EliasHowel819—1867)缝纫机发明后,纺织服装业便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它也把服装工业化与商品化趋势推向了现代社会经济,并且与现实社会日益不可分割。
西方近现代服装设计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个体设计师领导潮流的阶段,代表人物有克里斯丁·迪奥、夏奈尔、皮埃尔·巴尔曼、保罗·波列等;第二阶段,设计师群体引领流行阶段,代表人物有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乔治·阿玛尼、皮尔·卡丹等;第三阶段,大众与设计师共同引领时尚阶段。
迄今,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号称“衣冠王国”。过去,小农经济主导着社会生产,“男耕女织”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地区,服装基本靠女性手工缝制;在城市,则设有许多“成衣铺”,专为顾客量体裁衣,人们称之为“裁缝”。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服饰发展,尽管千变万化,且在每个阶段各具特色,但是服装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同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后。
1978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率领国外模特来到北京,向国人展示了他设计的最新服装。1985年伊夫·圣·洛朗在北京举办了其设计的作品25周年回顾展。通过观赏众多精彩的服装设计盛宴,国人逐步意识到我国服装设计的落后。
1983年我国开始在大专院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以此来培训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同时,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我国开始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如“金剪奖”、“兄弟杯”等。1993年,为了继续推广服装设计这一行业,我国成立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并且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的评选活动。
现在是一个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多元化年代。中国的服装行业蓬勃发展,中国目前也诞生了不少的服装品牌,同时出现了一批本土的设计师,马可的“例外”走向了日本市场。然而中国的服装设计还是一个萌芽和起步阶段,和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民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国服装设计师将会为中国营造一个有氧的服饰文化空间。
(一)审美特点
1、服装和谐美;
2、服装色彩美;
3、服装款式美;
4、服装工艺美;
5、服装工艺美;
6、服装风格美。
(二)着装特点
1、对象;
2、时间;
3、场合;
4、社会环境。
1、款式造型设计;
2、结构设计;
3、工艺设计。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深厚的艺术造诣;
三、过硬的心理素质;
四、扎实的专业知识;
(一)绘画知识
(二)服装设计理论知识
(三)结构与工艺设计知识
(四)服装材料知识
五、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一、工作内容
(一)制定产品设计策略和计划;
(二)组织服装设计。
二、工作程序
(一)获得设计任务阶段;
(二)设计创作准备阶段;
1、市场调研观察
2、设计素材收集
(三)设计方案决策阶段;
1.设计构思
2.完成设计图
(四)生产阶段;
1.样衣生产
2.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