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教育投资比例是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中所占的比例。
衡量教育投资比例的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人均教育投资增长速度等[2]。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三)非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
(四)教育经费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六)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
(七)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一)人为因素
(二)人口因素
我国人口因素的特点:
1.人口基数大;
2.人口文化构成低;
3.人口分布不平衡。
(三)科学技术因素
(四)经济因素
(五)文化因素
(六)政治因素
(一)人力需求预测法
设M为年度教育投资量;S为某级某类学校学生总数(如S1为小学生数,S2为中学生数,S3为大学生数);U为某级某类学校学生年人均教育费用(如U1为小学生年人均教育费用,U2为中学生年人均教育费用,U3为大学生年人均教育费用),则:
M = SlUl + S2U2 + S3U3 + …SnUn
(二)国际比较法
1.横截面的分组比较
2.历史序列与横截面相结合的比较
(一)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二)教育投资超前增长。
(三)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教育投资超前增长的幅度减缓,并趋于同步增长。
(四)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到相当于发达国家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其教育投资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当年的水平。
(一)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增长
教育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教育投资比例不断上升。
(二)教育投资基本上超前增长
(三)教育投资比例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偏低
已有的教育投资比例衡量标准在当今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些标准也绝不意味着毫无不足之处。如财政支出。使用这一指标时,教育投资应限于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比较时,应排除财政体制及其变动的影响,等等。为此.笔者选择从一分为三的视角,对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进行重新解读。
首先,有关“一分为三”的界定,国内对“一分为三”研究较早的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坚毅。所谓“一分为三”,就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三个部分(或日三个方面)。它们可分别叫做正项、中项和反项,其中正项和反项是两个相反的对立面,而中项则是两个对立面之间的中介,故人们称这种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方法为“一分为三”。“一分为三”论的特点是立体思维。从本质上讲。。一分为三”强调的是一种调和整合的思维,就是要在将事物区分为左与右或A与B两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二者之间寻求那个平衡二者又超越二者的“中”,从而将事物左、中、右或A、中、B一分为三,并赋予“中”以协调、统领其余二者的突出地位。
其次,按照一分为三的界定,笔者认为不妨可以对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这个“一”来进行“三”分,即分为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合理性、中部比例合理性和内部比例合理性。关于教育投资比例“中部合理性”是笔者一种粗浅的试探提法,我们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个系统常常包含有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常常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和互相转化的,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状态,其中必然存在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最和谐的状态。
第一,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合理性。教育投资外部比例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投资在社会总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教育投资外部比例多大合理。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又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
第二,教育投资内部比例合理性。教育投资内部比例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教育投资内部构成的结构比重。主要运用中央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投资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等指标。他是从微观角度,更加注重不同区域、级别和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教育投资中部比例合理性。认为如果说内外部比例的合理性均需通过定量指标来界定。那么教育投资中部比例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种该当如此的合理状态,以及认识和达到这种状态的能力。首先要指出.这定义本身就是个套套逻辑,犹如1等于1,必然是对的。其次,套套逻辑属于分析命题,不包含经验内容,中部合理性的这个定义虽然只是形式定义,但笔者认为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中道”同出一辙。亚氏说:“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避免过犹不及,而选择其中一件好的艺术品,不能再有丝毫增减,表示了最佳境界会被过与不及所破坏,只能由执中去持”。他也提到“中”并不是机械地决定的,必须因应情势,故云: “任何人都可以发怒,或者把钱花掉,这很容易。但要做在适当的人身上,而且恰如其分,在适当的时间,怀着恰当的动机,以恰当的仪态,那就并非易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国一定时期内教育投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能。教育投资的需要量和可能量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长期存在。我们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增长率所决定的所需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我国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兼顾需要和可能,确定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例。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
对一国一地区教育投资进行评价是一件十分因难的工作。而对于我国教育投资的现实情况而言,用一种新思维和新视角对我国教育投资比例有效的整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只是从一分为三的视角进行了教育投资比例合理性的初探,鉴于笔者水平所限,还存在大量的不成熟的观点与看法及疏漏之处,今后还需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