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思想管理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体为实现坚持主导思想、建设思想秩序、维护整体利益、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目标,对人们的思想发生、思想交往及所凝结的思想关系进行规范、沟通、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一种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管理的本质就是对思想外化的软控。因为软控是指人们通过彼此间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交往发生作用,以协调、控制和监督人们的思想;它与以暴力、外在强调力为本质属性的硬控性或强制性相对应,主要诉诸沟通、引导、说服、激励、控制和监督等方式、途径,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武装和理论指导,或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引导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得到人们的同情、理解、支持和信赖;或违抗民心、强奸民意、逆时代发展潮流而动,从而失去人们的认同、拥护、支撑和忍耐。有一句话讲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谓“得民心”,就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和思想情感上的归属感。换句话说,这是某个集团、阶级及其表人物从思想上掌握了人民群众,从而将精神力量变成为强大的推翻旧秩序、建立巩固新秩序的物质力量。
(一)思想管理具有明显的历时性、层面性和有序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来看,管理的真正意义渊源于人类生产分工原则的确立。没有管理,就没有社会。思想管理是人的意识能动性、行为目的性的突出体现。根据余仰涛等学者的意见,原始社会人的思想工作即已存在;在阶级社会或阶级存在的社会,思想管理更是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统治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存在,不可或缺;在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思想管理依然存在。恩格斯曾指出,在阶级消亡以后,“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f}说明,那时管理将存在并发挥其作用,其中思想管理也将依然存在、发展。思想管理将维护着自由人“联合体”共同的生产秩序、思想秩序、社会秩序,推动着共产主义继续向前发展。
思想管理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表现为全社会的思想管理。从宏观角度看,思想管理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所进行的理性认识和社会实践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二是中观层面,表现为对群体的思想管理,即群体对群体、群体对其个体、个体对其群体的思想管理;三是微观层面,表现为个体对个体及个体自我的思想管理。显然,思想管理的历时性、层面性也反映出人的思想—环境系统的有序性。
(二)思想管理具有社会性、共时性;在政治社会,它还必然存在政治性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思想管理广泛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及部落联盟,还是阶级国家产生以来、直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无论是国家、军队、机关、学校,还是科文体卫单位、企业农村等等,任何组织,即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群体,都离不开思想管理。思想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思想管理的共时性,一般都由思想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决定。
思想管理的政治性是社会政治化的产物。在政治社会里,每个人的思想活动无不打上政治的烙印。至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管理的社会性依然存在;但其政治性是否存在,由于政治学界对政治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尚无定论,故仍需予以探讨。
(三)思想管理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广泛的价值性
系统科学已经证明:思想管理是一个开放型、有序化的有机系统。思想管理的要素主要由思想管理主体、客体和载体及环境等构成。正如维纳所言:“在生命现象和行为现象中,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是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正是这种近乎平衡的种种状态,而不是真正的平衡状态,和生命、思想以及一切其它有机过程相联系着”。问正因为如此,这个系统具有特有的意识能动性、行为目的性、社会实践性、创新性和广泛的价值性。这是由于思想管理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地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管理是一门创新的科学。
(四)思想管理具有软控性、训导性和目的性
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和个体都需要思想管理这是因为思想管理具有软控性、训导性和前瞻性功能。什么是控制?列尔涅尔《控制论基础》给出了控制的定义:“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控制论权威罗森勃吕斯、维纳、毕格罗《行为、目的和目的论》认为,“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控制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就在于它必须具有目的,没有目的,无所谓控制。”以上所引,实际上已含有思想软控意义。一般说来,控制既有诉诸暴力、外在强调力的硬控制,又有诉诸心理、思想作用的、内在强调力的软控制。管理学拓彗提出的无形管理、消极管理、柔性管理、软管理、内在强调力等,这些正证明了思想管理的软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