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档案(Psychological Archives)
目录 |
心理档案是指涵盖了员工至少一项个性和能力测评的结果,包括:员工的个性特征、专业能力、行为选择偏好、管理风格偏好、职业兴趣等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文件。
心理档案不同于其他档案,它是有关单位或团体的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工作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对本单位或团体的管理及其对个体的教育和发展有指导价值的有关心理特点、水平及规律的材料。通过心理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可以全面用科学手段定量了解企业员工的个性特征,行为偏好等情况;同时由于沟通渠道的拓广,非任务性沟通内容及活动的增加,势必使员工接收到许多企业决策的信息,改善决策层与执行层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促进员工对决策产生共识,使员工了解并愉悦的执行决策。在一些非独断性决策问题上,考虑员工个性等因素,以提高决策适应性,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自然原则,即心理档案的整理要遵循心理材料形成的自然形成规律,按照心理档案的成套性及产生的过程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以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是价值原则,心理材料的价值可分为显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显性价值指的是心理材料是否充分、准确、深刻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而使用价值是指心理材料对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心理档案整理过程中挑选淘汰材料的两个标准;三是便利原则,要求在上述的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便于管理,而且要考虑便于利用,做到管、用方便。
(1)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了解企业员工的个性特征可安排其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做到安排得当,能“事半功倍”。合理搭配工作团队中同事间的个性,大大减少破坏性组织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使该工作团队能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效率。
(2)合理有效开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可以全面了解主要管理人员和后备干部的素质水平及其优劣势等情况,为管理者的各项决策提供更坚实的依据。
(3)保证企业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借助心理档案,对候备人选的个性和能力进行准确地科学评价,为各项工作提供一个最优化的团队组合,提供最优化的职业培训;方案引爆员工最大潜能;维系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趋向一致,维持企业高效、稳步运转。
(4)保障企业发展战略顺利推行。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企业配合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做好合理“内部培养”和“外引人才”两方面的工作。对人才引进过程的聘用标准提供动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