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鑫——星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 |
2011年,张邦鑫开始带领团队投入研究对学生真正有效学习的解决方案。历经大半年,全新的——“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终于出炉。2012年端午节,张邦鑫首次在北京对学而思的家长们详细讲解了这一教育理念。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孩子的学习充满动力。
培养习惯——通过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
塑造品格——通过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塑造,改变其行为习惯,进而全面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教育理念在公司内部的落地,张邦鑫表示,这些理念会指导学而思的研发,指导师资选聘、师训、日常服务,指导跟家长的沟通,也包括对学科的宣讲。
低调如张邦鑫,关于小时候的事,他只提及过只言片语。父母都是农民,没有社保,“从小到大很多身边的人,老了、病了家里是看不起的,最后卖各种东西,借了很多钱,欠了几万到几十万,最后人也没治好就走了。”一年下来只求能吃饱饭而已,不安感纠缠了张邦鑫很多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同样出身贫寒,张邦鑫的父母认定读书、考大学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在那个80、90年代,村儿里考上个大学生,全村都跟着沾光,考不上就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儿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一眼就望到头啦!但是,想逃离这样的后半辈子极为不易,“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因此父母对张邦鑫的教育也算下了血本,有报道称“为了给张邦鑫更多的精神食粮,母亲也经常是从口粮中愣挤出钱到旧书摊买书。”
但之后张邦鑫考上大学的路却一帆风顺得多。贫苦日子让他走向自强。从小学习成绩不让人操心,并未留过级,也没历经过复读的痛苦。听从高中班主任建议,他报考了四川联合大学,对于大学的生活,他用“完美的四年”来形容。
“一定要去北大读研”是他进入大学就定下的目标。
2002年,张邦鑫终于踏上了这片“圣地”,仿佛宿命一般。
为了节省车费,张邦鑫坐火车北上。“坐火车来开学的时候,不舍得买卧铺,坐了四十多个小时,花了两天一夜。”张邦鑫回忆。
进京时候,张邦鑫兜里也只装了几百块钱,上了大学他决心不跟家里要钱,学费都是父母东挪西借的,想要,家里也拿不出。他内心深处一直存在恐惧和不安:父母年纪大了,家里存下来的几万元也只够供他读完大学,他又害怕父母生病,没有钱治。他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从做家教开始,同时做了7份兼职,一个月下来能赚个两三千元。赚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留下少数生活费,其他全留给家里。
他自己“白天要做六、七份家教,晚上还要维护网站,”很少睡过完整觉,半年瘦了12斤。
据说张父是个小个体户,几十年不闲着,尽管都是“小打小闹”,前前后后也做过十多样生意。父亲吃苦耐劳、爱折腾这点,张邦鑫得了真传。
好未来的原生是学而思培优,这缘起要追溯到张邦鑫的家教经历。当时张邦鑫做一对一家教,尽心尽责、不断摸索总结学习方法,令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学生和家长口碑相传,来找他做家教的学生越来越多。因为分身乏术,有的家长就建议他开班授课。开班之后,他发现由于学生数量太多,自己难以照顾全面并保证效果,于是决定采用小班教学。现在的学而思培优每班学生控制在15~35人之间,严格执行先有师资再开班的原则,不盲目扩班。
张邦鑫成立好未来后,没有想着如何快速发展。而是先在一个地方建立其口碑,通过口碑慢慢扩大影响力,然后再进入新的区域。
张邦鑫谈到,“务实”是好未来的其中一个价值观: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做到比说到更重要;数据比经验更重要。
张邦鑫说好未来能走到今天,靠的是牢记3句话:教不好学生等于偷钱和抢钱;不是靠口碑招来的学生,我们不受尊敬;跟客户不亲的学校,没有好的未来。做到第一句可以对得起良心,做到第二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做到第三句,可以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