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善市场论(Market-friendly View)
目录 |
亲善市场论是世界银行在《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论点。这种观点认为,东亚的经济发展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宏观经济为投资、储蓄和高水准的人力资本积累提供的适宜的激励;而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干预或者不起任何作用,或者更糟糕,对资源配置造成有害的或扭曲的影响。这种观点仅赞同促进市场效率和发展的政府行为,故名为“亲善市场论”。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是新古典的“自由市场理论”( free market theory ),是说东亚之所以成功, 恰是由于它们最少政府干预, 最少价格和外贸外汇管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由市场的作用;另一个分支是新古典修正学派的“模拟自由市场理论”(simulated free market theory),这一派的观点认为,东亚等后进国家和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像典型发达国家那样完备,政府鼓励出口, 提供信息,加速技术进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恰是弥补了市场发育不周全的缺陷,换言之,本来自由市场能自动解决的问题,由于市场发育不周全,而由政府模拟市场来完成了。[1]
亲善市场论认为政府应该将其经济行为仅仅限于促进市场协调,政府的干预只会扭曲资源配置,大多数经济协调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当市场自身不足以进行协调时,其它民间部门,如企业内协调,将会足以进行经济协调,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交易提供法律基础设施和提供极端市场失灵情况下所缺失的产品。
市场亲善论中的后发国政府角色。市场亲善论的观点认为,竞争性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有效地生产和分配货物与劳务的最佳方式,政府干预只有在对市场能产生“友善”作用的情况下才可能是有益的。“东亚奇迹”的出现恰恰在于政府不干预市场机制。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报告》认为,政府不要主动地干预,除非干预会产生更明显的良好效果,否则就让市场自行运转,并把干预持续地置于国内外市场的制约之下,使干预简洁、透明,使其受制度约束,而不是官方判断力的制约。根据市场亲善论的观点,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当采取支持而不是取代竞争性市场的战略,政府行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投资于人民、改善企业环境、向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放经济、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