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教育(Learning Capacity Education)
目录 |
学习力教育是指针对学生、成人的学习能力进行系统训练、提升的教育。它跟其他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训练,使之得到快速改善和提升。国内学习力教育由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首先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学习力教育研究,开启了中国学习力教育的序幕。
大学学习力教育就是在大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力培养与开发的教育。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主体成长的主观需要、大学学习力教育的现状,都要求大学应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力教育。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是个以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学习化社会为表征的社会。市场经济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与复杂的不确定性,个体若想在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学会学习,通过敏锐而准确地把握周遭环境的变与不变,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与知识,突破不合时宜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然而,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带来了知识的加速度更新与信息的庞杂性,因此社会又要求个体不但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快速学习。同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又要求个体要“活到老,学到老”即全面学习与终身学习。因此,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是个体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终身、快速、全面地学会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无情的社会竞争面前,要想取得个人的成功,唯有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学习力。谁的学习力强,学习速度快,谁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学习力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始终,良好的学习力是大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是今后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能力。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大学应对大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教育和培养。
(二)个体成长的主观需要
学习是人的天性。通过对知识的获取、经验的总结、观念的转变、行为的改善等学习的过程,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塑造自我、挖掘潜力、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实现了个体的社会化。这个过程的进行是否顺利、高效,取决于个体的学习力如何。这是个体提升自己学习力的内在的本能驱动力。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个体为了能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不得不进行持续、快速、高效、全面的学习,不得不增强自己的学习力,因为学习力是未来最本质的竞争力。这是个体需要提升自己学习力的外在压力来源。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大学生自身非常需要相应的教育。
(三)大学学习力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学的学习力教育存在缺失。首先,在学习力理念上认识不明确。许多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把学习力误作为学习能为,不知道学习力有哪些构成要素,不知道学习力对个体的意义,更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教育与培养了。其次,以学习力构成要素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力现状,是不尽如人意。学习动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情感淡化等;学习毅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心理素质差、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中断学习、边玩边学等;学习能力差,主要由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转化力低,主要表现为应用力、适应力、创新力弱,高分低能、学不致用等。这些都是由于过分注重知识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特别是缺少学习力教育引起的。因此,加强学习力教育是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一)确立学习力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并指导着行动,因此学习力教育的开展应先树立学习力的理念。首先,学校领导与教师通过学习与培训应确立学习力教育的新理念,应深刻地理解学习力的含义、构成要素、对学习者及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对学生进行学习力教育的原则、方法、内容、途径等。其次,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树立学习力理念。重点是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快速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观念,尤其是终身学习与快速学习之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弄清学习力与学习能力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与领会通过阅读、听讲、写作、研究实践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只是一般意义的学习而非深层次的学习。深层次的学习是心灵的根本转变和运作,是对生命真义的体悟,学习的效果是知识的增进、观念与行为的持续改善。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是最活跃的创造力,是未来最本质的竞争力。只有深化了学习力的新理念,才能为形成学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学习力教育的新模式
无论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的形成和提高还是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的养成与提升,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是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外因,学习力养成与否的关键还在于其内因——学生自身。因此,学习力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在教学策略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到学校、从课内到课外,都应指向学生、服务学生。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必须确立,对于“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策略中的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乃至有利于新的基本教学策略实施的做法仍应继承与利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尊重学生的需求。通过对学生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效果。最后在教学方式上应满足学生的意愿。这主要是指:其一,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其二,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
(三)找准培养大学生学习力的关键点
首先,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关键。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情绪与学习动机,它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发持之以恒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是学生经过理性的思考所渴望实现的理想,是学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内在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之奋斗。因此,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是构成学习动力核心要素,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应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兴趣向着有社会价值、广博、稳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转化;应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给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动力,是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对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做每一件事、从事每一项活动的精神基础。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后,还应引导他们善于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不同的小目标。通过学习,可以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就是自我实现,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形成顽强的意志与正确的价值观是养成学习毅力的关键。学习毅力是以学习动力为基础的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持久耐力,学习的终身进行如缺少顽强的意志就无法克服诸多困难,也难以保持持久的自主学习,因此顽强的意志是学生学习精神与心理素质综合,是保持强烈学习欲望的基础;正确的价值观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能保证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能约束自己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识愈是深刻,情感体验愈是强烈,学习的毅力愈是持久,所以顽强的意志与正确的价值观是养成学习毅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合理的目标定位来加深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给予学生学习心理准确到位的辅导等措施,引导学生自身也应有意识地加深学习持久力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和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生自找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持久耐力。
第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有效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学习方法决定着能否学会知识、学习速度的快慢,能否有效学习即学习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速度、学习的准确率与正确率,因此它们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学习方法的特征、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为了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性格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根据不同时空变化和不同学习内容、考虑到自己的认知风格或认知习惯而选择和组合学习方法的能力。向学生介绍经常影响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些因素以及避免、克服的方法等等。
第四,提高学习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习转化力的关键。学习的应用能力是能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习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性的学习与创新性的运用两个方面,只有能把所学知识创新性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才是较强的学习转化力。所以创新性的应用能力是学习转化力即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并且是创新性的应用这个道理,还应通过合适的方法向学生传授一些激发与培养创造性学习、应用性学习的一些关键原则:“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调动所有感官进行学习;创造性和批评性的思考;用游戏、幽默小品和喜剧表演来‘激活’脑力及加强对材料的掌握;大量的练习机会;经常的练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