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媒介技术

  	      	      	    	    	      	    

目录

什么是媒介技术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媒介技术的权力基础

  (一)速度至上与受众的被动跟进

  媒介技术对信息传播速度的每一次增值,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和现实、个体和社会直接交流的质量和效率,也直接将人纳入一个信息共同体的生存境遇中,对信息的占有和利用成为社会存在的一个主要资本。技术实现了对速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带给社会的现实价值又使得人们更加依赖技术,技术在每一次的革新中也更注重对速度的追求。在技术的支持下,速度成为传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速度也成为媒介内容传播的第一要务。时效性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首要指标,媒介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为速度的竞争,媒介都希望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现场直播、现场连线、整点新闻、滚动新闻、即时新闻成为各种媒介竞相争取的传播手段。“速度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资源和可能性,其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是传媒界自我展示的核心内容。速度也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一种目的。因为速度不再是事物变动的内在节奏,而成为一种外在标识,现代性的标识,竞争力的标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已经进入极度膨胀和过剩的阶段,受众面更多元、更庞杂的信息环境,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和辨别,于是,媒介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引导的信息方向也便成为受众的信息跟进方向。媒介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不断暗示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在有意识地培育受众跟进信息的速度,并最终促使受众自觉地、自我强迫性的信息跟进。

  (二)技术符号的真实幻像

  媒介技术的发展直接带来符号表征效果的强化,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革新都使得信息符号和感官的结合更直接和全面。广播、电视媒介的出现,打破了文字符号间接、抽象、理性的表征方式,拉近了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外显性,尤其是电视的影像符号把思维支配的内容重新还给感官,使得视听感官同时结合并同步显现,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人性和一体化感受。

  视听符号的优势还在于眼见为实的真实感,尽管视听符号之于真实的关系是脆弱的,甚至有时是虚假的,但影像总是能够巧妙地以自然的直接性和呈现性获得更多的信任感和参与感。“通常,如果一个节目愈让人觉得逼真,就愈让人觉得过瘾,也就愈受欢迎。但是所谓逼真写实,其实也还是人为的创造。它之所以自然,并不是因为它真的自然,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喜欢把我们社会中仪俗性的凝缩行为披上一件外衣,让它看起来很自然。事实上,写实主义一点也不自然,但是它合乎我们观物的心态”。

  网络媒介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相对单一的符号主体表征,超文本的信息结构方式第一次完整延伸人的各种器官感知能力,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息,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其自主互动的信息传播特点又增加了这种符号消费的安全感和可信度,它的拟像性更容易逃避人的意识的审查,更易于建立一种催眠状态的传播关系,因而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接管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觉。

  (三)虚拟现实的沉浸感

  虚拟现实是1989年由美国的兰尼尔最早提出的,他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是由交互式计算机仿真组成的一种媒体,能够感知参与者的位置和动作,替代或者增强一种或者多种感觉反馈,从而产生一种精神沉浸于或者出现在仿真环境(虚拟世界)中的感觉。”简言之,虚拟现实就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造的一个仿真空间。这种仿真空间甚至可以将物理世界中几乎所有类型的空间——几何空间、物理空间、文本空间、社会空间和想像空间统统可以网罗其中,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实现潜在意念、欲望和幻想的空间。也因此,网络媒介自出现以后,便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广泛普及。

  任何人在网络媒介中都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存在,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存在的意义符号生存,这种数字化生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类似“化装舞会”的效果,使得通讯的双方得到很大的安全感。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还可以通过嗅觉和触觉多维地感受到虚拟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使用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这种感觉是如此的逼真,以至于人们能全方位地沉浸其中。“沉浸感是虚拟现实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它是指参与者在纯自然的状态下,借助交互设备和自身的感知觉系统,对虚拟环境的投入程度。虚拟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非常逼真的足以‘迷惑’人类感知的虚幻世界,导致用户产生了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存在意识或幻觉”。旧网络媒介正在利用技术的进步,传达给用户一种更加完整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使得人机交流中的人能够越来越趋向于回到人的本原状态,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乐于沉浸其中。

媒介技术的影响

  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和媒介的革新与突破,都会引起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巨大变化,给人类的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其一,媒介技术发展与全球化浪潮是同步进行的。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此后,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和争论林林总总,但普遍被认可的观念是:全球化是以经济为核心的,包括经济、政治、杜会、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

  作为人体的延伸,高科技使得媒介向多样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媒介也深度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来,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对讯息的最大限度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整个技术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剧烈反应。尤其是互联网络,这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建成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系统,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在信息传播时效上的及时性,信息存储上的极大丰富性、传播的交互性以及信息传播结构所具有的开放性上都使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化原则使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在这一全新的媒介支持下也得到了验证。人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便于形成人们新的“社区观”。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传播技术是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从这一意义上说。媒介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其二,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模式的变迁。涉及到社会管理模式、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受众可以采取“超文本”的全新阅读方式,与传播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交流更为迅速、直接、方便。其双向互动的性质,使得互联网络的用户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编发自己的独家消息,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时、同步流通。国家、政府或某个利益集团已不可能进行钳制舆论、信息独裁,便于民主、政务公开,社会走向民主化、法制化轨道。石义彬先生认为,“能担此重任的正是传媒公共领域。这是因为:第一,在公共领域的诸种形式中,我国传媒公共领域最为迅速,经过2O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空前地发展起来,一个立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已经形成;第二,我国媒体公共领域具有其他公共领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诸如反应速度快,制度完善,影响力大,影响面广等;第三,我国传媒公共领域具有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的光荣传统。”研在我国现阶段,媒体发挥着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的作用,甚至能有限度地评判政府政策,制约政治权力。人们通过媒介更为便捷地了解社会变动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参与国家管理活动,促进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媒介可以更有效地提供国内外全方位的经济信息,为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降低丁社会的交际成本和管理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媒介可以更广泛地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便于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有益的文明成果,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换句话说,中国传媒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公共领域的功能。

  其三,媒介技术发展导致了人的观念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伴随着新技术条件下传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量地不断加大,传媒覆盖率的提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时空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20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与精神的产品可以大批的生产和复制,形成新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崇尚,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迅速传播,影响上亿受众。人们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化转而叉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一个由新技术推进的新传播时代正在加快步伐向我们走来。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的变革。

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

  勿庸置疑,媒介技术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回避。

  首先,从世界格局来看。媒介技术的发展不平衡,形成新的文化中心,导致世界文化霸权,以至于不少专家学者在担忧我们的民族文化安全问题。截止2001年底,中国上网用户数为3370万人,占13亿总人口的2.59%。美国和加拿大共拥有全球41%的互联网经常使用者,而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因特网普及率都在1%以下。电视直播技术、通讯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传播技术带来的绝不是权利平等的大同世界。而是中心对边缘的扫荡和强势意识形态在全球的席卷。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交流中必然也处于弱势状态。

  传播技术最终带来一个人类文化的悖论:一方面是时空的压缩和塌陷。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空前共享。另一方面是传播的严重偏斜和信息的单向流动;一方面是资讯的空前丰富,一方面是知识沟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是民主和多元的价值观念得到推广,一方面是一体化和文化霸权的盛行??毫无疑问,全球的媒介文化传播在市场中立的后面包含很多西方的价值观,他们所宣扬和昭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将对很多经济落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产生深远影响。以致一些东方国家不得不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审视包括自己在内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大量信息的单向流动之外。悬世界范围内知识沟和信息沟的不断扩大。经济和文化的弱势群体因为搭不上信息快车而被进一步地边缘化”。

  其次,社会生活的同质化问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发展中国家,接触大众传媒都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种媒介环境中,大众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开阔了人们的生活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加速了“地球村”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活模式、管理方式同质化的问题。人们都是通过传媒选择信息,增加知识。参与社会,了解国内国际大事。电脑网络统治着我们的一切,传媒主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大众传播传递的各种流行文化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中心。世界变得单一,这与人的本质是复杂、多样、个性化是相违背的。

  其三,管理社会的约柬力减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时叉在否定传统社会的结构要素和观念力量,导致控制社会的约束力大大减低。高速化引起的电脑病毒等加速蔓延,造成大量资料失去或系统瘫痪或行业、国防系统的重大损害;巨系统化的演变使社会整体链条产生脱节如高新技术引入导致的下岗失业危机等;复杂化造成的功能性文盲阻滞人的潜力发挥;网络的虚拟化社区易将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引入歧途,如一些网民网站私自发布真伪难辨的新闻信息,网上犯罪增多,一些网民上网成瘾,导致心理不健康和情感异化。

  其四,人自身的异化。技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为达到一定的应用目的所发明和开发出来的方法和手段。日如果我们过分地依赖技术进步的种种限制,滥用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可能性,.极有可能导致传播手段对处于传受两极的主体——^的异化。“媒介是人的延伸”,的确如此。历史上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给社会带来冲击,会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而且必然会深深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世界各国都已在以电视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环境中生成了新的一代。这一代从降生起就生活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生活习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这形态特殊的一代人被美国学者称为“电视人”、“容器人”、“网虫”。在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这种现象。他们过度沉澜于电视和网络,满足于与虚拟世界的交往。而缺乏与人、与社会的直接交往接触。视野狭窄,极端自我内化,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人际交往的愿望和能力也在逐渐退化之中。由媒介环境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新观念与不曾消失的旧观念不断地发生擅击。经常使他们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很多学者对传播工具主义对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的扭曲感到深深的忧虑。在多重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灌输下的青年一代表现出严重的矛盾和迷茫心态,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