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

厦门大学网站网址:http://www.xmu.edu.cn/

目录

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厦门经济特区的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校长为张荣,党委书记为朱之文。

  198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

嘉庚纪念馆
放大
嘉庚纪念馆

  学校占地7868亩(524.5公顷),校园环绕厦门湾,依山傍海,成为国内公认的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11万册。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厦门大学的历史沿革

  1919年8月,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1919年10月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初创时为私立,设有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两部。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到民国19年(1930)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21个系。民国25年合并为文、理、商3个学院、9个系。学生由开始时的136人发展到300多人。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1937年9月4日,由于日军侵犯厦门,学校迁鼓浪屿;11月间,学校定出迁汀计划;12月24日,开始迁移;于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达。5月间,厦门大学校舍被被日寇炸毁。在闽西长汀期间,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厦门大学设置文、理、法、商4个学院、15个系,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46年6月1日,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长汀各界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赠送大匾额一块,上刻“南方之强”四个大字。迁回厦门以后,陆续增设海洋系、国际贸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组,学生增至1600多人。1949年1月31日,前校长萨本栋在美国逝世,按其遗嘱将骨灰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内。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新的厦大党支部。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1951年,原省立福建农学院并入厦大,改成厦门大学农学院,原私立福建大学的政治、法律、经济三系并入厦大。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原来的航空系、海洋系、土木系、电机系、机械系、法律系、企管系分别调整到南京航空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1954年教育系调整到福建师范学院。1958年新建福州大学时,厦门大学又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部分专业教师、学生以及有关图书、仪器、设备等调拨到福州大学。1958年7月,厦门大学下放归福建省管理。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6-1976年期间,厦门大学下放给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大批干部、教师被下放农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学教师,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1966~1970年,厦门大学停止招生5年。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时有9个系,除保留1966年的8个系外,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迁回厦大开办。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981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9月12日,举办试办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大会。1995 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 985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厦门大学的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含55个系),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1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7 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9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11个创新平台和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9人;两院院士18人(含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458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5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9人;有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2月,该校拥有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哲学等46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等17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

  工程硕士、翻译硕士、法律专业硕士、工商管理、高级经理、会计专业硕士、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教育硕士等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0201)、应用经济学(0202)、化学(0703)、海洋科学(0707)、工商管理(1202)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际法学(030109)、高等教育学(040106)、专门史(060105)、基础数学(070101)、凝聚态物理(070205)、动物学(071002)、水生生物学(071004)、细胞生物学(071009)、环境科学(083001)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

  社会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教育学、考古学、中国史、海洋科学、生物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排名

  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该校有5个一级学科进入了前五名,分别为海洋科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民族学、工商管理;另有11个学科进入了前十名,分别为教育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理论经济学、中国史、世界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生态学、公共管理。

  国际影响力

  据 ESI 数据库2013年11月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校共有8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其中化学进入全球1‰。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3月31日,该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30门网络课程和2门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行政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英语、法学、历史学、海洋科学、化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会计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政策科学、结构化学、国际经济法、审计学、财政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现代生物学实验、海洋浮游生物学实验、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税收、统计学、金融工程、综合化学实验、中国古代史、高等代数、材料化学导论、动物生物学、声学基础

  国家级教学团队:海洋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统计学教学团队、生物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厦门大学的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2013年,以该校为第一作者获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 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12篇,被SCIE收录1160篇,SCI 学科影响因子迁1/10论文165篇,被SSCI、A&HCI 收录论文48篇。2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9项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1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人获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在福建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共有7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3项。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科研平台

  截止2013年12月,该校设有16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8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还设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

厦大鲁迅像
放大
厦大鲁迅像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部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经济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手性药物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电子陶瓷材料与元器件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研究中心(所、室)

  厦门市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室(ATR)、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市校共建)、厦门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峡(厦门)中医药科技平台[15]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12月,纸本馆藏总量443.6万册,电子数据库达100多个、折合馆藏约319万册,合计馆藏总量762.6万册,在国内各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文献收藏涉及各学科领域,尤以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机械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更为系统,在东南亚研究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学术刊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31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2008年蝉联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被评为“编辑质量优秀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2011-2012)中 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该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该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四次全国文科学报评优中,都获得最高奖项;近年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

厦门大学的文化传统

  厦门大学的校训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引自《周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嘉庚先生选定的校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放大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的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作曲:赵元任 作词:郑贞文)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立即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但他知道,鼓浪屿也不能久留。经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协商,决定内迁长汀办学。1937年12月20日起,厦大停课,24日开始迁移。1938年1月开学。长汀时期,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学生从最初的196人增加到1945年的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其中,厦大工科毕业生共400多人,产生了院士15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大学校长 5人。 1946年6月1日上午,当厦大最后一批人员返厦时,长汀人民送来一块匾额,上书“南方之强”四个大字,对厦大在长汀所经历的峥嵘岁月给予最高的赞美。

厦门大学全景
放大
厦门大学全景

  校友回馈母校的传统

  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庆,各地校友会均集会庆祝。

厦门大学的校园环境

  厦门大学校园包括校本部和漳州校区。

  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背山面海,占地近2500亩,校园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嘉庚先生风格的建筑,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现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校区位于漳州龙海,占地2568亩左右,与本部一海之隔,其建筑风格与本部一脉相承。另有海韵校区、集美校区3000亩正在建设中。

  校舍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0万册,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

厦门大学的知名校友

  • 陈景润,数学家。
  • 谢希德,物理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创始人之一。
  • 柯召,数学家。
  • 洪永淼,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和统计系教授。
  • 葛文勋,物理学电子学家,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电机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国际传感器专家。
  • 苏林翘,物理学电子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国际电网理论专家。
  • 何宜慈,实业家、电子学家,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创办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首任局长
  • 曾呈奎,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 傅衣凌,著名经济史学家。
  • 邓从豪,物理化学家,原山东大学校长
  • 张高丽,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排名第七)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吴亮平,理论家,革命家。
  • 卢嘉锡,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 张克辉,台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云水谣的剧本作者。
  • 黄克立,香港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 黄保欣,香港著名人士,大紫荆勋章获得者,香港联侨企业、亚洲电视主席。
  • 北村,当代著名先锋派作家。
  • 刘再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所所长。
  • 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
  • 尹镜岩,著名台湾农业经济、粮食管理专家。
  • 曹遇卿,著名台湾农业经济、粮食管理专家。
  • 葛家澍,著名会计学家。
  • 邓子基,著名财政学家。
  • 张亦春,著名金融学家。
  • 王洛林,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厦大书记,中国社科院书记,中央委员,高层智囊。
  • 李小加: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
  • 万建华,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
  • 王开国海通证券董事长。
  • 沈丹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 朱之文, 复旦大学书记。
  • 何立峰,厦门市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第17届中央候补委员。
  • 林峰: 香港歌影视当红艺人
  • 上官世盘:中共解放军少将军衔,原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1958年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
  • 韩国磐: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
  • 杨锦麟:香港卫视执行台长
  • 许又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 董振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小组负责人
  • 李曙峰:普衡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

厦门大学的轶闻掌故

  鲁迅、林语堂的厦大时光

  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陈嘉庚事业的颠峰时期,校长林文庆也想在厦大一展抱负。恰逢中国北方政局动荡,奉系军阀入关,厉行恐怖政治,教员欠薪严重,于是在厦大高薪吸引力之下,北京许多名教授南迁。先是林语堂于1926年5月到厦大,9月就任厦大文科主任,继而,林请来了鲁迅、《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研究中国古史权威学者顾颉刚、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张星烺、国学大师沈兼士、罗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厦门大学一时朝气蓬勃,颇有北大南迁之景象。尽管鲁迅当时与林语堂私交甚好,但鲁迅本人对厦门和厦大是颇多微词的(参阅《两地书》)。

  鲁迅对校长[[林文庆的旧派作风不满,对理科主任刘树杞掌握财权,仗势催肥理科、挤压文科、克扣文科经费的行为尤其不满。刘对鲁迅多方刁难,违背了出版鲁迅学术著作的诺言,还三次要他移住所,最后一次派他住在理科大厦的地窖,鲁迅气得“目瞪口呆,胡须尽翘起来 ”。当时鲁迅有请辞之意,学生即发起驱刘运动,于是学校提前放假。在单调的厦门这样寂寞地呆着,鲁迅想到一句话形容厦大:“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鲁迅还是能闷中取乐的。他说当时博学楼正好住单身,而兼爱楼住的是“有夫人者”,“颇可笑”。1927年1月,鲁迅受不了厦大复杂的人际关系,投奔广州中山大学就任文科主任,与夫人许广平会合,结束了厦大的单身生活。之后不久林语堂也被排挤,离开了厦大。1926年秋季的厦大,本、预科学生共330人,教师却有75人,平均每位教师只教 4.4个学生,有的专业课选修的学生仅一两人。一个人占一个教授,而当时每个教授薪水少则三百元。鲁迅在《两地书》中提到:“这里的动物学系,全班只有一人,天天和教员对坐而听讲。”

  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在厦大

  1926年2月,中共厦门大学第一个党支部在囊萤楼111室(罗扬才的宿舍)成立,罗扬才任支部书记。该党支部也是中共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罗扬才也是福建省第一个革命烈士。罗是广东大埔县人。这间宿舍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景润的遭际

  陈景润高中未毕业即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49年)。曾报名参加军干校未获准。当时厦大学习条件好,同班只4名学生,倒有4位教授和1个助教。1953年毕业,去北京当中学教师。但陈口齿不清,北京四中校长不让他上讲台,只能批改作业。后来干脆令其“停职回乡养病”。陈在家乡闽侯困扃不堪,被迫摆烟摊当了小贩。走到这地步,陈的故事和今日北大毕业卖肉的陆某几乎一样,但后续发展却大不一样。这事传到厦大校长王亚南那里,引起惊动。1954年,王亚南将陈景润调回厦门大学数学系当资料员。陈景润是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第一批忠实的读者。陈景润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华林问题,被送往华罗庚处,被华看中,王亚南立刻放人,结果陈景润在1957年再次调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终成一代大家。

  流行音乐名家的厦大缘分

  1987年,北京女高中生王靖雯考入厦大生物系,但报到前一天,她的父亲叫她不要上大学了,直接去香港。于是厦大错失一位杰出校友,流行音乐乐坛却多了一个天后,这就是后来的王菲。

  1990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高晓松到厦门“体验生活”,住在厦大学生宿舍楼的楼梯口,混迹于校园的“校中村”东边社(现已拆除)。高很快被厦大女生征服,和一位新闻系广告专业的女生恋爱。生活在厦大当时浓烈的台湾流行音乐氛围中,高的作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厦门,高晓松写出了《同桌的你》、《冬季校园》等传世名作,终成90年代校园歌曲的领军人物。厦大使清华校友中少了一个优秀工程师,却多了一个重量级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