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原生态农业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原生态农业是秉承传统农业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农业环境,在非转基因生物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牧、渔、林或农牧渔林等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并最终为人类提供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农产品的农业。
广义的原生态农业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将人、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视为主要目标,在首先考虑农业生产的地理生态条件的前提下,运用当代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的,具有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第一,原生态农业的开展空间是未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被人为破坏极小的自然生态环境,那些被化肥农药浸染、生态破坏严重、污染程度极深的区域无法开展原生态农业生产。
第二,原生态农业的思路是与传统农业的理念一脉相承的,讲究对自然规律的认可和遵守,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要依赖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不是人为地改造自然。
第三,原生态农业崇尚传统的农耕方式,却也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任何有益的科学元素都可以在原生态农业中应用。
第四,原生态农业追求内源式发展,尽量减少外部投入。因此,它主张抛弃农药化肥,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牧、渔、林或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通过作物间互补共生的原理和循环使用、变废为宝的机制开展农业生产。第五,自然提供给我们的都是经过千百年进化而来的自然、安全、可靠的物种。因此,原生态农业也要求保留自然的味道,排斥和拒绝一切转基因的元素。
原生态农业强调三点:
(1)强调开展农业生产需要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原生态农业的开展以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为首选要素。生产区以远离大都市,毗邻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自然风景保护区为佳。绿化率达到75%以上的地区和山区、原始森林覆盖较好、自然野生动物栖息地周边、其他未被破坏的原始生态环境优越地域以及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较好的农业生产区均可开展。这也是其区别于石油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特点。
(2)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种养结合作业。原生态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任何形式的生产都不以违背自然规律和生物生长规律为大前提。同时,由于原生态农业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因此,它强调借鉴生态农业的原理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经验,以种养结合、资源再生、废物利用的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外部投入,真正实现农业的内生发展。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保证其产品的品质。
(3)强调禁止转基因要素。原生态农业崇尚的是自然、天然的农业形态,因此在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禁止转基因物种及技术的介入,从整体上保障其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这一点在石油农业中完全没有体现。
1、生态要求强
原生态农业首先强调对生产环境的生态要求。生态农业则主张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使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得尽可能大的产出,从而实现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说,生态农业中的“生态”首先指向生产方式,即用适合生态原理的生产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原生态农业的“生态”首先指向自然环境的优越,其次指向生产方式、物种、产地等内涵。若比较,原生态农业中的“生态”更是环境意义的直接表述。从某种角度上看,原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优化和升级版。它涵盖了生态农业的核心思想,也包含着生态农业不具备的更多层含义。
2、开放、多样、灵活、区域性、循环的农业
原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开放式的,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或模式。它可以借鉴一切不违背农业生产规律和环境保护初衷的生产方式和运作思路。同时,原生态农业也并非全国一刀切的固化模式。它要求依据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地理特点设计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这使得它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能适宜地调整,包容多种可行性。所以,它的开展不但具有地域特征,还具有多样、灵活等特点。另外,原生态农业也借鉴生态农业的方式方法,讲究种养结合式的循环生产。能够开展循环式生产最佳,单纯满足原生态农业基本要求的种、养业也可,这再次体现了原生态农业的灵活性。
3、安全性
原生态农业强调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展生产,这从源头上为其农产品的安全性做出了保障。同时,讲求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又可以实现“杜绝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其农产品出现农残化残。另外,禁止一切转基因元素的出现又从操作层面上为其农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与石油农业相比,原生态农业的安全性优势自不必说。由于生态农业的概念中并未特意强调对开展环境的要求,而且,在其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种类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在品质上,原生态农业又比生态农业更进了一步。
4、可持续性
原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的同时,又不破坏环境。甚至,它的修复功能还可以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不仅是生态的可持续,也是农业的可持续,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进步。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
5、综合性
原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牧渔林副”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间相互支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它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利用,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其社会效益,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6、标准化农业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农业生产的范式、一种农业和生态共同发展的思想。它的一大缺陷是它虽然提出了关注生态的核心思想和一系列种养循环的操作模式,但它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标准(理论上有学者提出生态农业标准化的设想,但实践中尚未实施)。而原生态农业对于开展环境和实践操作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的,如森林覆盖标准、绿化率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要求等。正是这些标准保证了其产品的品质要高于生态农业。因为,非标准化的生态农业如果其开展地区的土壤含有过多的有害元素,一样可能生产出不合格的农产品。当然,原生态农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标准不可避免存在着瑕疵,有待于日后的不断完善,但是标准化仍将是原生态农业今后发展和探索的一个主要方向。
1、经济功能
原生态农业的经济功能是显著的。国内学者认为,与国外的生态农业相比,我国生态农业的生态功能显著,但经济功能有待加强。生态农业对应的产品不但没有标准化的要求,甚至名称都有待明确和统一。这说明我国生态农业在产业化和产业链中缺少关键的环节,无法充分地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生态农业不同,原生态农业在组织实施上,通过原生态农业协会组织政府、企业、专合社、科研单位、市场等要素进行联动,采用会员制和订单农业等方式保障会员的综合收益,经济功能显著。对农民而言,生产环节上借助了科技创新,减少了生产投入的成本,增强了资源利率效率,调整了种养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保障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政府而言,原生态农业以县为单位开展,不但可以打造一县的农业品牌,还可以拉动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对市场而言,原生态农产品自然、绿色、健康和价格优势可以令消费者接受,无疑将形成农业——企业——市场的良性互动。
2、社会功能
农产品安全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社会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原生态农业通过杜绝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的投入保障了其农产品的安全性,不但可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和“量”的需求,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使国人不但吃饱,还能吃好。在总体上保障和提高国人健康水平的同时,还减少医疗支出,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此外,由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原生态农业的科学科技理念会深入人心,提高国人的科技意识和水平。
3、生态功能
原生态农业的另一大功能是生态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维护和保护,二是修复。原生态农业在未被破坏的优越自然环境下开展,一改以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通过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互补,并利用多样性生物系统的自我平衡和维护能力,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外,原生态农业的种养结合、杜绝化学物质投入的生产方式还可以对有些环境稍差的地区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4、景观功能
原生态农业的开展可以维护与修复生态自然环境,将农田、乡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村风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景象。真正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和“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设想,成为“美丽中国”的最好诠释。同时,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将原生态农业基地打造成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既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又可以让人亲近自然、亲近农业,还可以娱悦于人,陶冶情操,使人们不必去风景区就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
5、文化功能
原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尊重,对中国传统农业哲学思想的遵循,对“天人合一”理念的新时代阐述。不仅于此,它还保留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方法。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有效地继承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精髓,传承和发扬了中国农业的传统文化。很明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就是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正如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所言:“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原生态农业正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代表,它的复兴也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灵活
原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开展思路不是一套封闭的模式和死板的教条。从发展思路上看,一切不违背原生态农业初衷的理念、观念、方法都可以被原生态农业借鉴和学习,甚至采用。从生产方式上看,原生态农业要请专家和农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知识,因地制宜地设计种养结合,或种或养的生产体系。不拘泥于教条、灵活多样、自下而上发展正是原生态农业开展的首要原则。
2、生态与和谐
原生态农业首先是一种农业形态,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与石油农业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发展思路的差异。石油农业强调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利用自然、掠夺自然,而原生态农业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为伴。因此,原生态农业除了农业功能外,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只有认识到自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进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永续农业。这也是原生态农业始终将“生态”与“和谐”发展作为原则的原因。
3、可持续性
人类发展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可持续。因此,原生态农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发展原则。我国正面临来自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必须要摒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破坏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地和谐发展引。
4、健康
原生态农业是在对农业发展现状和对其他农业模式反思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粮食供给量充足的情况下,粮食质量(安全)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奈的是,我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仍可以限量使用农产化产,生态农业甚至没有特定的产品来衔接市场,有机食品让消费者望“价”兴叹。它们都无法承担起保障高品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农业责任。因此,原生态农业首先将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力争打造产品质量达到有机农业的水平。它所生产的农产品不但无害,还要天然、健康、绿色。它提供给市场的农产品不但质优,还要价廉,可以惠及国人。它传递出来的并不只是有形的健康产品,更是一种无形的健康理念。
5、产业化
原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学习和避免生态农业发展的不足,将产业化作为发展应坚持的原则。原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是三大产业联运的结果,必须按大农业、大经济的观念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发展原生态农业不仅要为国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还要营造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提供休闲场所和亲近自然的机会,丰富现代农业的文明内涵。
1、鼓励原生态农业发展的政府
任何一种农业形态的推广都无法脱离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原生态农业也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要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开展就必须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决定了原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政府重视,原生态农业就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反之,就很难形成气候。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差异巨大的原因也在于此。可以,政府的认可是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关键性要素。另外,由于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差异也很大,仅靠市场是无法推动原生态农业的发展的,这更凸显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2、有效需求的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主体。市场有什么样的需求,企业就会提供相应的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正是原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现在有农业模式无法理性地满足这一需求的情况下,原生态农业呼之欲出。河北少清苑县的“原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就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最好证明。
3、从事原生态农业的企业
原生态农产品最终要被消费,但是农户很难直接参与市场行为,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农民历来处于弱势。另外,由于原生态农业推荐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采用“企业+专合社”的形式,因此,原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中,企业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企业是纽带,联系农民与市场,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农民利益,又通过企业平台将原生态农产品销往市场。这一枢纽作用只有企业可以承担。
4、负责生产的专合社
农户是农村经济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我国传统农业中,农户一直是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在原生态农业中,强调以专合社作为生产主体。专合社可以将农户组织一起,共同生产。企业与专合社签定订单,专合社对企业负责,承担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这样,一来便于资源整合与合理利用,二来便于专合社的生产管理,三来便于企业对原生态农业生产的监督,四来专合社可以发挥维护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5、提供技术支持的科研部门
发达国家农业给我们的最好启示就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达到近8O,而我国只有3成左右。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农业形态,原生态农业尊重传统的同时也注意吸收科学技术的营养。因此,充分发挥农业基础研究部门、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为原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科技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6、起协调作用的协会
原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以上五个组成部分的整体联动,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原生态农业的开展困难重重。但是,如何保证这些组成要素能和谐运转,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整体?笔者认为还需要一个原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发挥协调组织的作用,将政府、企业、专合社、科研单位和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它们搭建平台,提供信息,促成合作。因此,这样的一个中介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