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全方位开放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敏锐把握世界大势,科学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不断分析、研究对外开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新举措,从而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思想,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丰富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理论。它们将长久指导着中国未来全方位开放的实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全方位开放绝不是放弃独立自主,而是自始至终要把国家主权放在首位,永不接受别国干涉内政。
1、全方位开放不是出卖国家主权,更不是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越是开放越要坚持独立自主,开放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
2、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3、对外交往中借口“人权”等干涉别国内政的“强权政治”不能得逞,人权之上还有一个国权,中国不会在开放中拿原则作交易。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主动开放,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原则的灵活运用,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真正体现。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利益的苦果。
二、全方位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但也要打破简单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划阵线的旧框框,以务实灵活、符合国情的政策向前推进。
不单纯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一切以维护本国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也不应成为发展党际关系的障碍。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强加于我们。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长远战略利益出发。
在重点向发达国家开放时,必须采取政治经济适度分开的新思路,即打破过去一味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划阵线的旧框框,以务实灵活的心态和符合国情的政策推进全方位开放,同各国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和人文技术交流。进一步讲,国家关系即使在政治上有一些矛盾、分歧或冲突,只要不危及国家安全与主权,正常的交往与交流还要做。
三、全方位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推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理应对世界作出应有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国际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推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作为全方位开放的根本出发点。
1、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对人类作出应有贡献。一切都要服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大局,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2、对外开放是互惠互利,帮助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对外开放体现了一种双向的相互依存,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关系。所以,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3、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这方面中国占有重要“一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虽然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穷国,但毕竟又是一个政治大国,是世界和平力量的重要支柱,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就决定了它一方面要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求得发展,又必须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全方位开放必须与务实性多边外交紧密结合,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趋利避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在对外开放关系上,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与经济文化关系。中国对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伴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而发展的,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外交工作的深度,由此全方位开放与务实性多边外交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全方位开放与务实性多边外交紧密结合,加强广泛的国际交流,趋利避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的开放思想的策略灵活性。
全方位开放中要充分调动人民力量,积极发展民间外交与民间贸易,多渠道对外开放。民间外交与贸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往往起到官方外交与贸易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要重视民间外交与贸易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
五、全方位开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
中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还特别要求把握正确的开放方向,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方面要实行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采取两手政策,既要开放,又不能盲目地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更不能不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既不要对一切引进的东西大惊小怪,因噎而食,不顾大局地对开放政策横加指责,动辄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拒之门外,重新自我封闭;又要注意鉴别,掌握政策,分清界限,正确地开放和引进。对外开放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