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信息素质教育

  	      	      	    	    	      	    

目录

什么是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需要,培养和提高社会个体成员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过程。信息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各种专业知识教育,相反,信息素质教育为各种专业知识教育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

  人是环境的产物。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社会演进的要求也是文化积淀的结果。英语中literacy 翻译成汉语是有文化的意思,它的否定表达方式是“非文盲”,反义词是文盲(illiteracy)。在传统社会里,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有文化的只限于少数人。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掌握在天主教神职人员之手,目不识丁的国王,屡见于史。中世纪晚期,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化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工业社会需要有文化的劳动力,提出了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要求。Literacy 的标准是会读、会写、会算。图书馆事业兴起后,开展用户教育提出了图书馆素质(或文化)问题,称之为library literacy。计算机普及后,为了加强计算机技能教育,便有了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或计算机素质之说,也有称之为数字化素质(digital literacy)网络素质(network literacy)和媒体素质 (meidia literacy)的。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里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 的概念。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 泽考斯基(Paul Zurkowaski)1974年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学委员会上,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他把信息素质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专业人员需求的急剧增加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蓬勃兴起,人们对信息社会本质和信息素质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此后,信息素质的概念在美国被逐渐推广。在19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工具获取信息在美国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促使人们对信息素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使教育界感到了一种教育的危机感。如在1983年发行的“A Nation at Risk”一书就认为,现在学校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日益临近的信息社会,应该对学生实行能够对庞大的信息进行评价的教育。当时的图书馆界也开始对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批判的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如Norris认为:作为信息检索的重要因素,要对资料,信息的选择和评介进行批判的思考。批判的思考是使能动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关键。

  1985年美国的Colorado大学Denver校园的Auraria图书馆从图书馆利用教育的领域对信息素质的定义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超越对个别信息的探索,不但能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处理,而且对其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懂得图书馆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此在信息社会中,大学图书馆对学生只进行利用图书馆技能的教育是不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向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1987年由Columbia大学与Colorado大学共同召开了一个关于图书馆与大学优秀性研究的座谈会,Patricia Breivik在会上指出,为了达成终身学习,大学生具备信息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获得信息,对信息源进行评价的技能的教育。1988年美国的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也制定了新的图书馆利用教育指南,其中4个核心部分是信息认识、信息构造、信息处理、物理的存储。可以说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信息素质教育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进入90年代后,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定义被普遍地接受,ALA指出:“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即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知道怎样组织知识,发现和使用信息。这些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管碰到什么问题或做什么样的决定时,都能够发现必要的信息”。 由此可见:90年代后的美国信息素质教育已被引起了广泛地注意,而且在强调信息素质的作用的同时,已将信息素质放在整个素质的整体中去考虑。正因为如此,Rader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视为是图书馆中的一场革命,它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的作用和范围,是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归纳其要义,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概括性、总体性的认识。信息意识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因此,信息意识对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意识因素。强化信息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对信息应有的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得到培养,比如信息的内涵、特征、结构,信息的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源的类型、特点,信息交流的形式、类型、模式,信息整序的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主体自身的信息需求的良好的自我意识,即作为行为主体,能时刻意识到自身的潜在信息需求,并能随时将它转化为显在的信息需求,进而充分、正确地表达出来。总之,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个体成员适应信息环境,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信息道德法规教育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日益复杂的、现实和虚拟的信息环境中,对受教育者进行信息道德法规教育,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1)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2)信息活动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3)培养遵守有关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4)坚决抵制各种淫秽、迷信、谣言、欺诈和其他虚假信息;(5)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6)尊重个人隐私;(7)培养信息良知和尊重基本人权;(8)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9)正当使用与合理发展信息技术;(10)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三类主体之间的关系等。

  第三,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扩充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各种光盘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同时,如何提高人们的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信息的收集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充分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其中包括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功能和策略;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步骤与方法等;(2)信息的整序能力。是指能否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3)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指能否在不违背信息道德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和实现信息的使用价值;(4)信息的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能否对特定信息进行科学的甄别、实事求是的批判、客观公正的评估,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5)信息的创新能力。也就是通过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整合的基础上,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信息能力教育理所当然地是信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与途径

  (一)成立专门的信息素质组织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成立了许多组织来推动信息素质教育与研究, 如信息素质总统委员会和国家信息素质论坛以及信息素质教育行动委员会。这些组织在促进信息素质的教育和研究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虽然也由高校图工委举办了多次全国性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 但也仅限于理论上的探索, 并没有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推动。专门的信息素质组织, 除了开展理论研究, 更能改变教育界与图书馆界彼此缺乏沟通的局面, 并加深二者的合作, 对全国范围的信息素质运动能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使信息素质教育呈现出整体推进的态势。

  (二)制定国家信息素质标准

  在信息素质标准的制定方面, 国内显然也是落后了。在国内众多的相关论文中, 谈到要制定国家标准的呼声很高,但真正做这方面研究的人却极少。2000年, 杨晓光、陈文勇在探讨信息素质能力分类和核心能力构成的基础上制订并建立了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共9大标准40项。次年二人又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质核心能力及其考核指标, 包括7项16条。之后每年仅有一两篇论文研究这个问题。2006年至今笔者已检索到4篇文章, 并且研究也都很深入, 如师忠凯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共5项20条。而在基础教育的信息素质标准方面,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 学者们更多的是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国内信息素质标准制定的滞后, 一方面是因研究者甚少,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素质组织来推动这项研究的开展所致。毕竟个人的研究成果只是一家之言, 只有经过实践和有组织的专家群的研究讨论才可定论, 所以归根究底还是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号召大家进行研究并最终通过一个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客观的、科学的信息素质标准。

  (三)深入合作

  由实践可知, 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开展需要图书馆界和教育界共同的努力, 二者缺一不可。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是多层次的, 这正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1.教育界与图书馆界的合作。教育界与图书馆界的合作, 主要是从全国范围来推动信息素质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我们也看到, 目前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讨多是由图书情报界发起的, 而事实上也有一些教育界的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并且由于他们实际参与教学, 更有条件开展课题及项目研究, 所以二者既有合作的基础而且也是必要的。宏观上的合作最主要的是成立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组织,由教育界与图书情报界的机构共同组成, 广泛开展合作, 进行理论与实践交流。

  2.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一方面是图书馆员走进课堂, 另一方面是教师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美国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高校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中小学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员与K- 12图书馆员的合作等等。

  而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目前还未形成这种合作, 虽然我们在大声疾呼, 但由于国内的信息素质教育大多还是由图书馆员担任, 单凭他们自己很难将其纳入学科教学, 尽管开展这项合作对图书馆员们来说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辛苦, 但他们的意愿是积极的, 只是多数教师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所以这种合作还是很难展开。这时宏观上的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通过图书馆界与教育界的密切合作, 由国家教育部门提出要求,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纳入信息素质教育, 大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 虽然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 但相信会是行之有效的。

  3.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教学的始终。就高等教育来说, 我们充分具备条件: 首先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在全国信息素质教育讨论的大环境下, 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而且高校也有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 在原来的文献检索课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如网络化教学、设计研究性课题等等) 和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首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四)全民教育

  美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全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说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还有待开拓。在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中我们看到学校图书馆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展不是很热烈。作为学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只是全民的一小部分, 而公共图书馆面向的是更广大的民众。信息素质教育是全民的,同时也是终身的教育, 所以绝大部分人一旦由学校步入社会, 他们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是要由公共图书馆承担。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延续, 所以开展公共图书馆对全民信息素质的教育也是一个重点课题。在具体的操作中, 应多与社区和学校联系合作。

  总之,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图书馆界与教育界的合作是必须的, 教育行政的干预在现阶段也是必要的, 图书馆员与教师的信息素质都有待提高, 这样才能在微观层面将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充分的整合。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