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产力 (Individual Productive Power)
目录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使用社会生产力和个人生产力这对范畴。个人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在现实生产活动中体力、智力和生产技能的总和,是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劳动者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它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不断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一般生产力可 分为主体生产力和客体生产力。当然个人生产力也可 划分为主体生产力和客体生产力。个人生产力的主体就是劳动者个人。
往探求劳动者个人主体特征时,较多的注重社会性一面 常常忽视了自然性一面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在我国曾一度特别夸大劳动者的政治性、阶级性,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对于物质世界而言,人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劳动者个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同一性,首先应把劳动者看作生物人。在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生产力的运动是自然界物与物的相互作用,只不过是大脑 种高级物质同其它低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 。
另外劳动者个人的天资、性格、气质、神经敏感性、机体的生理机制和进化、发展规律等等,都属于自然属性。正是这种自然属性的存在,才能恰当说明劳动者智慧和生产能力的物质根源性 如果否认这一点,就可能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坑,重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的覆辙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个人生产力主体本质在内。历史唯物论告诉人们,劳动者个人的智力、技能、使用及识别信息的本领、科技知识都是历史的产物,无不具有社会性。劳动者的双手本身就是劳动的产物,把握和制造工具,开发和利用对象世界,都反映出社会特征 完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正是在这里划清了本能和智能的界限,动物和人类的界限。所以,社会性是个人生产力主体的本质特征。
事实上,劳动主体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根本动力来源于主体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矛盾运动。在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劳动者的自然属性显得格外突出,生产活动主要是依靠人的体力来完成,生产效率很低,对自然的依附性很大。当第一次产业革命的风暴席卷欧美大陆之后,机器广泛用于生产,劳动者的智能得以发挥,体力劳动强度大大减弱,劳动者对大自然的依附性降低,社会性显著增强,体力型劳动开始向智力型劳动转化。由于劳动的目的不仅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劳动者个性、能力、志趣、爱好等自身发展,既能改变主体的自然属性,也会改变主体的社会属性,两者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个人生产力获得进步劳动主体的社会性表现十分广泛,其核心是人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包括满足主体需要和发展主体本质两方面的内容。创造性是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和概括,是对自然一种进攻性活动方式,是征服自然的集中表现。发挥主体创造性不仅需要发展劳动者个人才能、个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且需要创造良好心理条件和精种环境 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创造这种良好条件的伟大尝试。因为必要的客观条件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流往往成为引爆主体顿悟、灵感、直觉的引信,从而把主体潜在刨造力变为现实创造力,加速个人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生产力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个人生产力的主体和客体、内部结构和社会功能、基本要素和周围环境、自身矛盾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等等。个人生产力状况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个人生产力的运动对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其作用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作用,这是指劳动者个人运用生产资料,直接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独立完成某种劳动产品生产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大多存在于手工生产领域。其二是间接作用,这是指个人生产力经过社会分工和组织化过程,结合成一种集体力如企业生产力,再进行某种劳动产品生产的活动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生产力不能独立完成某一产品的生产任务,而只能完成其中某一部分生产任务。
个人生产力是经过生产组织这个中介为人类创造财富,发挥改造自然的作用,所以称为间接作用。一般说来,直接作用产生较小范围的社会效应,间接作用能产生较大范围的社会效益,体现较高的社会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个人生产力直接作用形式所占比重不断降低,间接作用形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个人生产力既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生产力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表明,个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力量源泉,没有个人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就是例证,经济特区所出现的奇迹般变化。雄辩地说明开发个人生产力是开发社会生产力的先导,解放个人生产力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个人生产力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人世间一切财富归根结底来自个人生产力的运动,开发个人生产力对增强综合国力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个人生产力仅仅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细胞而存在,其作用时空范围、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劳动成果的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但它是一个劳动者变革劳动对象的完整系统,相对独立地体现着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因此,在现实生产各个领域,都毫无例外地以个人生产力为单位来组织生产和实施管理。尤其在现代企业生产中,普遍以个人生产力为单位进行劳动考核、质量检测、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不难看出,深入研究和大力开发个人生产力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个人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信息和劳动对象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技术虽不是独立的要素,但它却融合渗透到四要素之中,成为每个要素素质优劣的决定因素。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个人生产力内部诸因素之间全部关联作用的总和就是个人生产力系统的内部结构。根据系统因素和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理,诸要素能否发挥最佳功能,关键在于系统内部诸要素能否合理配置,建立最佳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个人生产力诸要素运动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流”即物流和信息流。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相对位置变化和物质形态的变化,成为物流。个人生产力诸要素有机结合和整体协调运动存在一种“粘合剂”,这就是相当一个历史时期未被人们认识的信息流,其实质是劳动者不断接受环境和其他要素发送的信息,又不断对诸要素的运动发出调控信息指令,产生负反馈作用,这就形成了川流不息的信息流。如果物流或信息流一旦停止,诸要素便失去组织,成为各自孤立的存在物,生产过程相应停止。这时就没有现实个人生产力可言,仅是一种潜在的个人生产力。物流体现着个人生产力的有形运动,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流程。但物流自始至终离不开信息流。个人生产力诸要素正是通过信息流相互贯通。实现整体性的运动。信息流伴随物流而产生,并反映着物流的状态,引导、控制、调节着物流 物流体现劳动水平和劳动成果,信息流体现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物流的把握程度。可以说物流是个人生产力运动的外在形式,信息流是内在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般说来,物流和信息流运行状况是衡量个人生产力结构合理性与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
个人生产力结构存在多种可能性,优化结构仅仅是其中之一,是从若干可能性结构中选出的最佳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若按自然主义原则组织个人生产力诸要素,可以形成相当多乃至无限多种不同结构。这些结构属于随机组合,有的能成为现实生产力,有的则不能,甚至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只有优化结构才能产生最佳的劳动效能。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欲求个人生产力的高效性,须先具有人与物的对应和谐性。这种和谐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诸要素的同质性,它是以诸要素具有共同的信息通道为基础的;二是诸要素在数量上的比例性,是以共同信息通道必要宽度和持续时间为基础的。实现这种和谐性、优化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注重人对物的选择,实现对应和谐性。这就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智力、体力、技能及其生理、心理特征,去选择最适宜的工作岗位;同时某一工作岗位也应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劳动者。只有两者相互同一,才能真正做到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个人生产力系统内部诸要素合理配置、结构优化。这就是当前急需改革人事制度,鼓励人才流动,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广泛开展招聘、招标、破格晋升,允许辞职等措施的根本原因。
(二)抓住个人生产力内部的主要矛盾,不断增强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性。人类生产实践表明,劳动者同生产工具的结合方式决定着人对自然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即人和工具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个人生产力的效能。因此,人和生产工具的结合问题,就是个人生产力内部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能迎刃而解。这个主要矛盾是推动个人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内部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
人和工具结合方式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作为体力劳动者同工具结合,象人和铁锤之间的结合就是如此;第二种是人作为控制者同生产工具结合 比如人同起重机之间的结合;第三种是人作为监测者同工具的结合,比如人和电脑之间的结合。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反映个人生产力内部不同质的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效能。第一种结合反映了体力型劳动;第二种结合反映了体力——智力型劳动}第三种结合反映了智力型劳动。人和工具结合方式越高级,系统结构及功能就越优。
如何解决人和工具的结合问题呢?一般说来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劳动者素质和工具先进程度同步提高,使低一级结合方式向高一级跃迁,形成新的系统结构 其二是在专业分工的前提下,通过人工筛选,按阶梯形能级原则组织生产,把同一能级的劳动者和相应水平的工具结合起来,做到“人机相宜”,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或低效率。其三是改善个人生产力的环境条件,激发和释放诸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潜能,升化结合方式,更新结构。比如通过竞争、重奖、承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的实际作用。
个人生产力有多种功能,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个人生产力的存在对自然界的影响;其二是个人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并使劳动者个人得以全面发展;其三是个人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着重谈一下第三方面。
个人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是较个人生产力高一个量级的新质态的生产力,是有序化、组织起来的个人生产力,其功能大于各人个生产力的总和。
各个人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又可以划分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讲 生产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及物与物的关系基本上属于生产组织管理范畴,也有一部分属于生产关系。由此可见,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结构是由生产关系、组织管理两部分构成的。又因为系统的属性是要素和结构的整体表征,所以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功能就是个人生产力、生产关系、组织管理三方面共同决定的。事实上,没有先进的个人生产力,决不可能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