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据传说:李自成童年的时候,在豫西任岭村大地主任红叶家放牛,受尽刻薄,后来,李自成领兵之后,把任红叶一家逼进窑洞寨子,在窑洞口堆积大量秸杆,生火后又故意浇湿,滚滚浓烟把任家一十八口尽数熏死在红叶窑……
李自成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也确实给地主家牧羊,跟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嵩县旧县镇似乎没有一毛钱关系,红叶窑却是真实存在的。十几年前,旧县镇修路,挖毁了大部分窑洞,现在只剩下22孔残破的半拉窑洞。在土窑洞的侧面,还孤零零地住着一户人家。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沿着小路来到窑洞群的侧面,遇上刚去地回来的大叔,他说:清早老冷的慌,起得晚,蒸了一锅馍,崁上【盖上】去地里干会儿活……
靠近公路的窑洞群叫红叶窑,侧面就叫红叶寨,现在,72岁的陈喜发大叔不仅是红叶寨的寨主,也是红叶窑的窑主。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上古时候,窑挺多的,修路挖坏了。我是4岁那时候跟俺爹搬到这儿住,来的时候,窑里头还住着好多人,后来人都搬走了,大队在这儿当仓库。原来呀,外头有两扇大门,门上还有碗口那么大两炮眼,能看见河滩对面,里头只怕有2、30间窑,有的大有的小。俺才来时候,住的也是窑,后来窑塌了,才盖的新房子……
寨上因为吃水不方便,别的人家都搬走了,只剩下单身的陈大叔还住在这儿,夏天时候,卷一张芦席,沿着小路下到窑洞里睡觉,陈大叔说很凉快,还没有蚊子。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陈大叔告诉作者:说是窑,其实是当时的地主在这儿修了一个地下堡垒。红叶窑的入口在距离地面5米多的地方,需要通过软梯才能上去,里面的窑洞分三层,最下面是大厅,有两间房子那么大地方,中间一层有小洞可以看到外面,能够躲藏抢手向外射击,最上面一层都是小窑,应该是住人的地方。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还有一个铡刀洞,人需要趴着通过,里面有人手持铡刀,守在通道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修路,挖坏了窑洞,让本来藏在土崖里面的窑洞群,成了一个个半拉的洞口。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陈大叔的房子后面,就是两孔已经坏掉了的窑洞。大叔告诉作者:原来也有一丈多深,他们一家就住在左侧的窑洞里。陈大叔兄弟姊妹4个,他是老末,早年间一直种地、照顾多病的母亲,40来岁还没有成家。1992年把老娘送走以后,就剩下自己一个人生活。别人都已经不再种小麦,陈大叔却依旧每年种半亩小麦,粮食存在镇上的粮店里,需要面粉的时候用小麦兑换。
今年夏天,伊河水暴涨过后,河滩里留下了大量的枯树,大叔就如同蚂蚁搬家,把门口垒成了柴山。陈大叔说捞这些河柴,自己三年也烧不完。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我不识字,也没啥别的爱好,侄儿们给买了个电视,下雨出不去喽听听响声。说着,陈大叔就要打开电视。
因为长时间烧木材,屋里到处都熏得漆黑,就连后墙的祖宗牌上面,也落满了烟灰。陈大叔告诉作者:村里照顾他,给他另外安排的有住房,陈大叔却一天也没有去住过。大叔说:上级照顾咱是不错,我老邋抹,要是去给人家刷白白的新房子也熏黢黑,将来要是我不住了,别人再去住,不是看着也不美么?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村里人都说陈大叔有福不会受,陈大叔总是笑笑,说:就是,有福不会受。
陈大叔一辈子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种地,除了河滩平地里那半亩小麦,山上还有几块地。今年前半年,豫西山区干旱,尤其是山上耕地,种的玉米刚过膝高就不长了,买了两袋子玉米种子,连小半篮玉米穗也没收回来。庄稼人,不种点地你干啥呢?庄稼不收年年种么,不能因为今年不成粮食,就把地荒了。大叔说。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别看屋里杂乱的无从下脚,准备揭馒头的时候,陈大叔却拿出来一个铜盆洗手。陈大叔告诉作者:这盆儿有年纪了。这是我妈的干娘给她的,俺那干婆说是她婆子结婚那时候买的,要有100多年了。那一回,有个收旧东西的,说给我掏5块钱,叫卖给他,我没有卖,使唤习惯了……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铜盆已经被磕碰的到处都是坑,边沿部分还破了一块,难怪收古董的人只给5块钱。作者拎了一下,很轻,铜皮很薄。这是啥吧,旧社会有那剃头匠,担个挑子,他们老肯拿这种盆,现在就没有再见过了。我是看用着怪方便,磕不烂。塑料盆就不行,我买塑料盆回来洗衣裳呢,用两回可烂了……
看作者对铜盆拍照,大叔以为作者喜欢这个铜盆,说:你们年轻人只怕没见过这,想要了你拿走吧,就是边上烂了,现在没有锔铜匠,要有锔铜匠给修修,还是好的。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陈大叔说自己换的面粉不白,蒸出来馒头也不白,既然不白了,那就蒸成黑馍。陈大叔这次蒸的是红薯面馒头,他教作者说:你给红薯面先用滚水烫一下,不老烧手了,再兑点白面,给面扎头水倒进去揉揉。晚上锅里头温点水,面盆座到锅里头,到清早就发开了,蒸出来很好的……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热气腾腾的红薯面馒头,随意的摆在案板上,陈大叔开始张罗着给门口晒太阳的几位同村人分馒头。
馒头蒸熟已经是上午11点左右,陈大叔的饮食很奇怪,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冷水就馒头。水是从沟底的河滩挑回来的沙窝水,馒头却需要馏一下,因为陈大叔满嘴就剩下一颗牙齿装点门面。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山里的老人们喜欢开玩笑,陈大叔硬要把馒头塞给同村的老伙计,说话带着占便宜的口头禅,让比他年龄还大的大叔给他叫叔,而戴帽子的大叔也不甘示弱,笑骂着:你看你这信球娃子,老叔们都吃过饭了,你娃子赶紧吃吧,饿肚子了可别哭着喊娘……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陈大叔说自己一辈子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种地。年轻时候种地,后来兴打工了,自己年纪又大了,除了村里谁家盖房子去帮忙打零工,没有外出干过活。自己是五保户,每个月有几百块钱,侄儿侄女们逢年过节路过他家,也都会给他送不少吃的、穿的。但是自己吃的非常省,有馍喝水就行了,一个月连100块钱也花不完。过年的时候,未成年的侄孙们要是来看他,他还会给侄孙们每人100块钱的压岁钱。
大叔说:我能吃能喝,身体能行。娃子儿叫我去他们家住,我不去,上级叫我去敬老院,我也不去。人呀,得活动,就跟那机械零件一样,长时间不活动,那不该生锈了?种小麦,是机器种机器割,我那点儿地,一年掏5、60块钱,别的啥也不用管,现在当农民多美呢,上级还给发着养老钱,花不完……
豫西人文摄影 今日头条独家发布
陈大叔家的门口背风向阳,冬天的时候,会有村里的老人们来到他家门口,随便拉几根树枝坐下晒太阳,陈大叔总是蹲在自家门堑上,听着老伙计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夏天的时候,就很少能见到陈大叔了,白天去山上的地里干活,晚上跑到窑洞里纳凉。有人在路上看到他了,喊一声洞主,陈大叔会说:球,这是没主家的窑,又不是我的,我是球洞主……
正所谓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陈大叔觉得自己过得也挺充实,离开的时候,陈大叔送出来,一个人站在土崖上面,并不觉得自己孤独,虽然一个人住在土崖上,目光所及的地方,也是车水马龙,也许这就是陈大叔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