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刚才答了一个和这题类似的。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写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如此华丽的辞藻,描绘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就好像杜牧真的穿越到秦时看到这一景象一样。
由于杜牧这篇过于精彩有名的文章,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座曾经完成了并且如此富丽堂皇的宫殿。以至于“楚人一炬,化为焦土”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叹息。如此人间胜景,如此庞大的宫殿,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建成的“天下第一宫”,竟然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
但是呢我们被杜牧误导了,也误会了项羽。阿房宫实际上是一个烂尾工程。这一点我们要相信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李斯列传》,《淮南衡山列传》这几篇提到了18次阿房宫。司马迁对于阿房宫的记载,并且专门说“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但是提到那么多次阿房宫,却没有说到过新名字。也就是说无论从《史记》的直接还是简接都表明了阿房宫是直到秦朝灭亡了也没有建成。所以阿房宫就是一个烂尾工程。(据现代考古发现,也验证了司马迁记载的属实)
秦朝征调七十多万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秦始皇在东巡时病死在途中,就被葬在骊山陵,然后阿房宫的劳力就被调去骊山陵。但是不久后,胡亥又继续修建阿房宫。当时有大臣劝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但是被二世移送司法问罪处死,其中就有李斯。
但是后来秦朝灭亡了,阿房宫也就完全停工了。
虽然阿房宫烂尾了,但是建成的部分应该是还存留了很长时间的。起码项羽离开之后还是有的。《汉书》中有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所以这阿城至少汉朝时候还有。那么项羽火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化为焦土,就是纯属虚构了。
不过项羽也确实烧了什么宫殿,《史记•项羽本纪》就说项羽烧咸阳宫殿,“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只是没说到项羽烧阿房宫。
而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一种文学想象,是借古讽今,本意是希望当时的唐朝统治者能够爱护百姓。“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第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历史真相在杜牧那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阿房宫真正的历史真相还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