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虽然现在“躺平”是趋势,但是家里养了公鸡的人一般都不会睡懒觉,因为每天早上公鸡的叫声就会像关不掉的闹铃一般把人准时喊醒, 这种生物的叫声可以轻松突破130分贝,严格来讲已经可以被归类到“噪音”当中了。
但是,公鸡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好伙伴。在以前闹铃和手机还不普及的时候,人们都是听着公鸡的叫声起床前去劳作的。每当天色拂晓,公鸡总能用它标志性的嗓音把人喊起。 那么,公鸡这种生物为什么有这般属性?难道它们体内真的装了一个闹铃吗?
早先的推测
起初,人们把公鸡打鸣这件事看得稀松平常, 大家都认为公鸡打鸣是见到了拂晓的太阳,受到了阳光的刺激才打鸣的。
而科学家们在一开始也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在自然界中对于光线敏感的生物比比皆是,有些昆虫只要见到阳光就会躲到自己的巢穴里,直到黑天才会再次出现。
科学家们认为,公鸡也是这些动物中的一个,它们每天早上的叫声并不是在喊人起床,而是一种对光线的应激反应。
毕竟这种生物本身没有什么战斗力,在遇到惊吓的时候发出高分贝的噪音,也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阴差阳错的,人们利用了公鸡的这项特质,把这种生物变成了属于自己的活闹钟。
但是,这项推测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推翻了,因为人们发现公鸡并不是在太阳亮起的那一刻才开始打鸣,而是 在天还没亮起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自己的声响。通常在公鸡打鸣之后没多久,太阳就会缓缓升起。 这种近乎于预测的本领,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因此科学家们也决定针对公鸡打鸣,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对公鸡的研究
2013年,来自日本的几名科学家找来了几只从小生活在同样环境的公鸡,它们的年龄相仿,并且每日的进食和休息时间也几乎一样。
随后科学家们把这些公鸡等分为几组,并且把它们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以此来真正了解它们打鸣的真正原因。
第1组公鸡被科学家们放到了一个昏暗无光的房间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只有几盏白炽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这些公鸡虽然在房间里见不到太阳,但是它们还是会叫两声,而且这些叫声有着一定的时间规律性, 两次高频率叫声之间,大约间隔一昼夜,也就是24个小时。
科学家们意识到,哪怕公鸡见不到太阳,它们还是对时间有着较为敏锐的观念。 也就是说,阳光也许并不是刺激它们打鸣的第一因素 。
那这些禽类生物为什么要在每天早上打鸣呢?正当科学家一筹莫展之际,实验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逐渐失去时间观念的公鸡
科学家们在关了第1组公鸡两周之后,意外地发现这些公鸡打鸣的频率开始变得不规律起来,它们不再严格按照24小时的间隔打鸣,而且开始逐渐变得病怏怏的,连打鸣的分贝都降低了。
科学家们大喜过望,实验终于出现了变量。于是,它们赶紧把第2组公鸡放置在了一个以12个小时为周期熄灯开灯的房间内,这样的做法就是在模拟正常的白天和黑夜。
结果,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公鸡在每天即将开灯之前都会打鸣,似乎精准的“预测”了科研人员们的开灯时间。实验进行到这一步,科学家们终于明白了,公鸡究竟靠着什么本事在黎明之前打鸣。
公鸡打鸣背后的秘密
科学家们指出,公鸡之所以会在每天凌晨之前打鸣,是因为它们体内的生物钟要求它们这样做,其实不仅是人类有生物钟,动物的作息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公鸡在每天早上打鸣之前,其身体都会在生物中的影响下分泌大量的雄性激素, 从而让公鸡变得亢奋,同时也能在一整个白天保持较好的活力。
所以,其实公鸡是在被体内的激素影响被动打鸣,它们的种种行为完全是体内的生物钟在作祟。
动物体内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存在,虽然有很多科学家针对它做了研究,那我们却依旧无法以一段准确而清晰的文字来概括生物钟, 这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存在于生物体内部的规律。
有的科学家把生物钟理解为“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在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醒来,那么如果某天熬夜到后半夜就会十分困倦,这就是生物钟的一种体现。
而且,生物钟在同一种族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绝对时间上过着相互颠倒的生活,但二者都在自身所处的时区之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打鸣的公鸡也是一样,它们从小到大都在拂晓之前分泌大量的激素,因此才会养成在日出之前打鸣的习惯,这是由生物钟影响而导致的行为,与太阳的升起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结语
无论公鸡是否愿意,它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帮了人的一个大忙。如今终于揭开其内部的打鸣秘密,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这种神奇的生物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好伙伴,调侃着来说: 公鸡活着的时候是个好闹钟,屠宰之后就是一顿美餐了 ,据统计, 我国人民每天都要吃掉2740万只鸡 ,如果没有它们的话,想必人们的生活会少了许多口舌之快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