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楼市是一个撕裂的状态:
一方面,老百姓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地方鼓励“买了一套买两套”。
一方面,老百姓买不起房是因为房价高; 另一方面,地方卖不动房却要“限跌”。
“限跌”是怎么一回事?它在解决什么问题又在制造什么问题?
今天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看“限跌”这件事。
多地发出限跌通告
2020年,部分地区的楼市开始出现冷却迹象,购(炒)房者的信心受到影响,开发商也急了。
为了避免开发商相互踩踏,降价甩卖,并引发二手市场的抛售,地方纷纷发出限跌令。与其说是维护市场的平稳发展,不如说是给土地保值。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超过二十个城市正式发出了限跌令,其中就有 昆明、沈阳、天津等热门城市。
7月4日,广东省中山市也加入限跌阵营,在《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要求, 新房售价申报3个月后可申报调价,每次调降幅度不超上次售价的5%。
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城市广场
全国楼市有价无市
其实不管有没有正式发文,限跌已形成行业共识或者说行业自觉。
这一点在全国楼市可以看到,根据国家统计局1-7月份的新商品住宅 同比成交 数据:
房价1-6月跌8%,7月涨2%
成交面积1-6月跌27%,7月跌30%
成交金额1-6月跌32%,7月跌29%
在成交量下跌30%压力下,价格还能维稳,这里一定有一份功劳属于“限跌令”。
全国楼市库存高企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份新商品住宅数据:
全国施工中的面积为583749万平米
全国1-7月销售面积为66087万平米
施工中的库存达到了62个月,超过5年!
(注:库存月=施工中面积/月均销售面积)
以下为全国各省市的数据:
最大限度减去2年的期房库存,开发商手里没有卖出去的在建库存也达到了3年。
3年是什么概念?
开发商的资金基本上是贷款,这3年意味着15%以上的纯利润交给银行了。
房地产的产业链条很长,这3年意味着整个链条上的单位或者个体不能出现资金链断裂,一旦断裂将连锁反应直至烂尾。
限跌,限住了买卖双方
开发商是愿意降价的,今年广东省地产商会就发出了倡议。
但能执行的也只是隔靴搔痒的政策,比如放宽限购条件、降低首付、降低利率,总之就是要保房价。
但效果不佳。
“去年打击得有多凶狠,今年拯救得就有多狼狈。”开发商无奈地说。
限跌筑起一道墙,硬生生隔断买卖双方。
限跌,保住了谁?
如果要从特别宏观的角度来说,限跌保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因为我国居民最大的财产就是房子,一旦降价等于财产缩水。
不过这个说法的荒谬之处在于只考虑既得利益者,没房的人呢?那些在北上广深漂着的年轻人,打一辈子工买不上一套房。
能确定的是:
1)限跌暂时保住了金融安全
如果房子跌幅太大,比如超过了首付,那么房产就彻底沦为了负资产(购房者贷款的金额大于房子当前价格),断供就不是个别现象。
2)限跌保住了土地价值
不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了税收,一旦土地卖不起价,财政就完了。保住房价等于保住土地的价值。
3)限跌保住了融资能力强的地产商的利润,比如央企
不管库存几年,这些地产商不缺钱,融资成本又低,慢慢卖,细水长流也能肥得流油。
无形的大手不会手软
在现有的市场化程度下,指望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根部不现实。它只是把痛苦延长而已,但代价却是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伤害,比如弱小的地产商、刚需购房者。
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地区,房地产崩盘也并不是“天塌了”,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了,90年代末东南亚房地产崩了,2007年美国房地产崩了,但它们还是好好的。
真正会让经济崩盘的,是老百姓看不到期望,买不起房,生不起娃。
对于限跌令,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