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胃病辨证 一、脾与胃的生理病理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液。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脾气主升,喜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而致使水谷、水液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胃病主要病理为受纳,和降,腐熟功能障碍。 二、常见证型 (一)脾气虚证 1.含义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纳少或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或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或吐泻太过,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腹胀便溏、食少及气虚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脾胃气虚纳谷呆,腹胀时作运化乖; 大便溏薄水渗肠,面黄消瘦或浮肿; 少言倦怠气虚象,脉缓而弱舌色淡。 (二)脾虚气陷证 1.含义 脾虚气陷证是指脾气亏虚,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频,肛门重坠,或久泻不止甚或脱肛,或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脏器下垂,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3.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久泻久利,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损伤脾气,清阳下陷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脾气虚甚成气陷,气短神疲面白眩, 食少便溏脘腹坠,脱肛阴挺胃下垂, 小便混浊如米泔,久泻久痢而舌淡。 (三)脾阳虚证 1.含义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2.临床表现 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溏稀,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以致脾阳虚衰,温运失职,寒从内生,水谷失运,水湿不化。 4.辨证要点 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与虚寒证候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脾阳虚证中寒生,脘腹胀痛最喜温, 食少纳呆口味淡,便溏完谷四肢冷。 或有水肿小便少,带下量多颜色清, 脉沉而迟又无力,舌淡苔白胖齿痕。 (四)脾不统血证 1.含义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与气血亏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吐血、鼻衄、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统血无权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脾气虚证的表现与各种慢性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 (五)寒湿困脾证 1.含义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与寒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重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由于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外湿内湿,互为因果,以致寒湿困阻,脾阳失运。 4.辨证要点 以脾失健运与寒湿内盛共见为辨证要点。 (六)湿热蕴脾证 1.含义 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与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吐,口中黏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瘙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证候分析 因外感湿热之邪;或本为脾气虚弱,湿邪中阻,湿郁化热;或嗜食肥甘厚腻,饮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与湿热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 (七)胃气虚证 1.含义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证的影响等,损伤胃气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胃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和气虚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胃气虚弱失和降,胃脘隐痛或痞胀, 进食或按则痛缓,纳呆食胀嗳气倦, 口淡面黄气短懒,舌淡苔白脉弱见。 (八)胃阳虚证 1.含义 胃阳虚证是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2.临床表现 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泻下之品,或脾胃素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或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伤及胃阳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阳气不足胃失煦,胃痛绵绵时发止, 喜温喜按食后缓,畏寒肢冷不化食, 纳呆脘痞口淡倦,舌淡吐清脉沉迟。 (九)胃阴虚证 1.含义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或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或过用温燥药物,耗伤胃阴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脘腹痞胀,灼痛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胃阴虚证口咽干,饥不欲食大便难; 胃脘灼痛干呕逆,舌红少苔脉细数。 (十)胃热炽盛证 1.含义 胃热炽盛证是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为主 要表现的实热证候。 2.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热内侵,以致胃火过旺。 4.辨证要点 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与实热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十一)寒滞胃脘证 1.含义 寒滞胃肠证是指寒邪侵袭胃脘,阻滞气机,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2.临床表现 脘腹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恶寒肢冷,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冷,寒凝胃肠所致。 4.辨证要点 多有寒冷刺激诱因,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寒滞面青急暴痛,遇寒则甚得温减, 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脉弦或沉紧, 恶心呕吐后痛缓,泛清泻稀或胀秘。 (十二)食滞胃脘证 1.含义 食滞胃脘证是指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肠鸣腹痛,泻下不爽,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所致;或因素体胃气虚弱,稍有饮食不慎即可成滞。 4.辨证要点 以胃脘胀痛,呕泻酸馊,厌食与气滞见症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暴饮暴食滞胃脘,胀满疼痛又拒按, 恶心呕吐厌拒食,舌苔厚腻脉滑行, 嗳腐吞酸食不化,肠鸣矢气泻败卵。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
▶【本文由培医教育整理发表,摘自《中医诊断学速学素记》,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