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日),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的日子。前段时间,海南长臂猿监测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拍摄到了一只去年出生的海南长臂猿,这也是这里的第37只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每天清晨,海南霸王岭的雨林中都会传来海南长臂猿高亢嘹亮的鸣叫声。
在海南长臂猿A群领地,护林员李文永记录到霸王岭第37只小长臂猿的情况,这是去年9月拍摄到的画面,当时它只有5个月大,还没有断奶。
这是今年7月拍摄到的画面,小长臂猿已经15个月大了,一身黑色毛发,已经可以离开母猿,独立在树枝间攀爬、跳跃和采食野果,还能用长臂把自己“挂”在树枝上,活泼好动,十分可爱。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周照骊:第37只小猿现在已经一岁多了,它已经度过了一个危险的时间。目前,它已经脱离母体自由活动,偶尔也会跟一些比较相近的青年个体玩耍,说明从整个形态来说它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小猿。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专门成立了监测队,过去几年间,当地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进行修复贯通,并与中国林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红外相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及个体进行全天候追踪监测。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周照骊:我们在国家公园,特别是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划定了核心区,把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化的一些片区连接起来,为它的种群繁衍扩大了栖息地。种植了一些长臂猿喜欢吃的乡土树种,能够为海南长臂猿一年四季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为它的繁衍奠定基础。
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1980年的2群7到9只,增加到目前的6群37只,呈现良好、稳定的增长态势。
红外相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
两年来,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当地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联合组成的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团队,还从布设在尖峰岭不同地点的红外相机中,发现了野生中华穿山甲的活动影像。
,时长02:51
这是今年6月26日凌晨两点多记录到的影像,一只穿山甲正朝镜头走来,在枯死倒伏的腐木里翻找白蚁等食物,可以看出,这只穿山甲行动灵活,鳞甲整齐完整。
此外,设置在深山腹地的多个红外相机,也拍摄到穿山甲活动的影像。专家们初步研判,尖峰岭片区仍然存有野生中华穿山甲小种群,呈现多地分布态势。
中华穿山甲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白天在洞穴睡觉,傍晚则四处去寻找食物。中华穿山甲视力不佳,依靠气味来寻找猎物,以长舌舐食白蚁、蚁、蜜蜂或其他昆虫。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高级工程师 莫世琴:已经十多年没有看到中华穿山甲活动的痕迹,这次我们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中华穿山甲的影像画面,我们非常高兴、兴奋,中华穿山甲在我们这里又出现了。中华穿山甲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林木免遭白蚁的破坏,它还可以有效维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圆鼻巨蜥,这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时隔十多年后,再次记录到的物种。
从红外相机中提取的画面显示,今年9月17日,一只体型较大的圆鼻巨蜥正在林间慢悠悠地爬行。其他的红外相机记录到的画面显示,5月4日下午4点多钟,一只圆鼻巨蜥一边吐着舌头一边从小溪爬上岸边,并在岸边休息。
据了解,圆鼻巨蜥多活动于山区溪流及水塘附近,以鱼、蛙、小型兽类及动物尸体等为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副局长 杨世彬:通过我们多年的保护,像穿山甲、圆鼻巨蜥这些濒危的动物,最近这几年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公园成立以后,我们分局采取了进一步压实网格化管护责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和体验活动,来不断提高我们周边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与此同时,布设的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海南麂、白鹇等珍稀野生动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