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杭州市政协: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高水平建设共享幸福的新天堂

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是杭州市政协的一项年度重点协商履职任务。11月3日,杭州市政协举行十二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围绕这一课题协商建言。

会议召开前,在市政协党组、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各民主党派、有关界别小组和区县(市)政协,组成14个课题调研小组,先后走访12个市级职能部门、13个涉农区县,深入基层一线与20多个乡镇、50多个村的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深入调研。

调研有哪些成果?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进乡野山村,在一场场美丽蝶变中寻找答案。

共富工坊架起农民致富桥

秋收季节,记者走进桐庐县百江镇小京村“杭蔬基地”,几十位村民在田地间忙得不亦乐乎,采摘、装筐、装车、码货……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自从建立了‘杭蔬基地’,我一有空就来这里,补贴家用的同时也能照顾家里。”62岁的余水凤是小京村村民,自从去年10月村里成立了“杭蔬基地”共富工坊,包括她在内的20多位村民就经常参与翻地、种植、疏通沟渠等工作,年累计增收超过6万元。

“‘杭蔬基地’是百江镇近年来全力推进的‘菜篮子’重点工程,是托起强村富民梦的重要抓手。”百江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1年,全镇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业覆盖农户比例达63%,15个村集体增收超7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2022年上半年,已实现特色蔬菜销售120万元。

同样,桐庐分水镇三合村突出党建统领,以“共富工坊”为载体,在企业、村民、来料加工基地间架起了“致富桥”。多年来,三合村的来料加工已渐趋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目前,三合村9个党支部全部建立了来料加工点,吸纳就业村民152人,其中低收入农户21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万余元。

“共富工坊”作为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是连接企业与集体、产业与村民的有效途径。在杭州,像桐庐“杭蔬基地”这样的“共富工坊”还有很多。

近年来,杭州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围绕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六种类型,着力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共富工坊”,吸纳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调研结果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398家,西部山区4县、周边5区和主城4区分别建立“共富工坊”255、125、18个,其中优势型工坊124个、规模型工坊145个、普通型工坊129个,实现农户人均月增收4000元,带动农民就业33585人。

“共富工坊”设立的初心是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如何使工坊作用最大化,既有人气,又接地气?杭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负责人给出建议,要高水平打造“共富单元”,因地制宜创设“共富工坊”,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疏解部分业务和岗位到西部山区县市,建设共富车间,设置共富岗位,为当地农村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

智汇乡村鼓起农民钱袋子

上午9点,杭州果品市场,货车来来往往,商户忙着整理一箱箱水果。果商石土兰正向前来采购的市民展示一个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果品信息、价格清楚地展示出来,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下单结算。

石土兰所使用的平台是由杭州果品集团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线上交易平台“果星云当面付”。自入驻平台以来,石土兰的销售额有了很大提升。“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线上销售额有三、四万元,这可是以前专做线下水果批发远远比不上的。原先大家需要统一到电子交易磅秤处进行线下交易结算,有时候还要排队,现在方便多了,使用平台支付的人多了许多,还有的人前一天直接线上下单,第二天再过来提货,再也不怕来得迟没好货了。”石土兰告诉记者,自己的摊位比以往更加有效率了。

“目前,线下市场里已有95家商户加入了果星云。”杭州果品集团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镜洋介绍道。

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上,像这样科技助农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全国少数民族5G示范应用第一乡”桐庐莪山畲族乡,5G应用早就被运用到了田间地头。沈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源向记者介绍,村里有个智慧农业驾驶舱,能实时显示农田里的温度、湿度、水质、病虫害控制的强度等信息,凭借这些信息,村里的员工便可通过安装在室外的装置进行投喂鱼食等相应的操作。

走进余杭区黄湖镇清波村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施丹妮熟练地操作着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施丹妮说,原本200余亩猕猴桃园基地至少需要五到六人管理,既费水,又需要大量人工,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后,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化肥使用量比原来减少50%,水量也只有传统沟灌的30%至40%。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应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破除水土资源禀赋的约束。”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郭清晔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杭州市政协不断探索科技助农新模式,聚焦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实施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助力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数字乡村样板镇(村)。

今年8月,由杭州市政协农业委等部门主办的杭州市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建德市寿昌镇启动。活动现场,杭州市政协农业委、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县相关部门对接,签订了“智汇乡村”服务平台的协议,全面启动“智汇乡村”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旨在以信息化手段,构建一个连通村居一线和科技专家的在线服务平台,建立按需匹配专家提供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乡村发展提供常态化科技、科普服务。

依托“智汇乡村·助推共富”活动载体,国庆前,杭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在临安区潜川镇举办了“三产融合 数商兴农”农村专技人员高级研修班,组织专家“智囊团”下基层,切实为当地农民授知识、送技术、解难题。

此次研修班围绕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创新,数字化网络流通体系及农产品电商,数字赋能田园综合体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帮助解决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收获很大。

新农人助推建设新农村

初秋时节,位于建德市大洋镇鲁塘村枸杞采摘园内的数十亩枸杞长势喜人。红彤彤的枸杞果隐于绿叶间,果香四溢。这是大洋镇乡贤洪立根的立扬枸杞园,也是他在大洋镇开始“枸杞梦”的地方。“每次回到家乡,如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到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面对记者,洪立根动情地说。

2016年,洪立根放弃当地荣誉,离开从事枸杞研究20余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回到阔别多年的建德。自此,洪立根从一名专家化身为地地道道的“新农人”,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着枸杞苗,他事事躬亲,只为离心中的梦更近些。经过反复论证和各种土质种植实验,2017年5月下旬,第一株南移的有机枸杞在产业园成功挂果。

“今年市场价最高可以卖到128元一斤,最高亩均产值可以达到40万元。种得好的话,每亩收益能超过5万元。”洪立根高兴地说道。

以乡贤洪立根的百亩构杞园为基础,“枸杞红”成功带火了“朋友圈”。鲁塘村集体统一土地流转、统一搭建基础设施,“复制”出了构杞种植基地二期项目60亩,由企业负责村民的技术培训,村民可以选择到枸杞园上班,生动演绎了“红果压枝头,共富有盼头”联动共赢的佳话。

洪立根并非个例。在杭州市政协“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山云栖枫林民宿负责人罗云妍作为相关代表发言,讲述了她作为“新农人”,建设新农村的故事。

罗云妍出生于临安区指南村,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高山古村落。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薄弱,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耕和外出务工。

2015年,指南村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政府积极推进村核心区域杆线入地、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改造后,指南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家乡的变化让罗云妍感到惊喜,萌生了回村发展旅游业的念头。

两年后,罗云妍带着信念与情怀,返乡创业。依托多年的酒店经营管理经验和城市生活经历,罗云妍决定从自家闲置的老宅着手,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造,把老宅改造了民宿小院。今年,她的民宿“云栖枫林”还荣获了浙江省级“最美庭院”称号。

随着自家民宿办的有声有色,罗云妍开始帮助身边农户打造民宿。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实践经验分享给村民,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他们扎根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

与此同时,罗云妍走进社区和校园,开设手工劳动实践课。今年上半年,罗云妍组建了一支乡村绣娘队伍,培养了8名骨干绣娘,手工制作特色文创产品。端午期间,仅一款“柿柿如意”香囊挂件,就接到订单300余份,大大带动了村民增收。

像洪立根、罗云妍这样的“新农人”,正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乡村蝶变,助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杭州市政协委员、淳安梦利来家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贵武同样建言:加大新型乡村经营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农村和高校的合作机制,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本地本村的大学生到农村实习。部分村镇可根据实际需要,给回乡青年设立乡村振兴协理员、乡村建设助理员等岗位。

富农产业翻开共富新篇章

在杭州市政协“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产业”是各政协委员和相关代表广泛提及的热词。

杭州市政协委员、淳安县政协主席郑志光建言,要加快深绿产业体系构建,重塑县域发展动能;杭州市政协常委、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斯金平建言,把黄精列入杭州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西部山区共同富裕重点产业,助力山区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杭州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杭州市科职院院长温正胞建言,要做大做强乡村富农产业这一农民增收主来源、农村发展主动力,不断释放富农效应。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沿着这条脉络,望向杭州大大小小的村庄,一幅幅富农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揉面、开条、搓面、拉长,将盘好的面条,均匀地缠绕在特制的“索面架”上,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层层叠叠的索面,成为临安区湍口镇三联村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三联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建立索面工坊、规范索面生产标准等举措,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但如何把三联村这碗索面做得更大、做出影响,三联村有关负责人却心存疑惑。针对三联村当前的产业状况,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建议,给予农文旅融合发展、电商赋能等发展思路。

“太好了!”在听取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后,打开思路的三联村有关负责人,把意见建议一一细化,并经区政协牵线搭桥,与有关部门积极对接,他相信,未来,三联村将开启三联索面的“全产业链共富”。

富农产业带领农户翻开共富新篇章,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习近平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要文章中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切实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

围绕“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这一项年度重点协商履职任务,杭州市政协不断深化调研,积极建言助推,广泛凝聚共识,为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智慧力量。

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省、市委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系统推进、共建共享,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新征程上,伴随着杭州市政协发挥各项优势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必定走得更加稳健。(华东周刊 王姿娇 通讯员 孙奕/文)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