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鹏
出品 | 电动公会
又到了造车新势力公布交付成绩的日子。
9月1日,国内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公布了8月份交付量,总体来看,除了理想、智己外,各家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表现都不错。
蔚来的交付成绩总算有了起色,8月交付量10677台,在蔚小理中排在第一名。表现出色的还有AITO问界,8月新车交付首次破万,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产品定位更大众化市场的哪吒和零跑逐渐稳居前列,分别斩获1.6万辆和1.25万辆的好成绩,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
值得关注的是, 广汽埃安凭借AION系列的热销,8月共销售新车超2.7万辆,同比增长133%,再次问鼎榜首。
01 年销24万辆不是梦
从2017年成立建厂,到更名独立、混改融资、筹备上市,这两年广汽埃安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今年3月底,在广汽集团年报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为埃安立了三个flag: 一是埃安要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导品牌;二是要将目前“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三是2022年要挑战24万台销售目标。
24万的销量几乎相当于“蔚小理”交付量的总和,特斯拉交付量的四分之一(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93.6万辆)。
此番言论一经公开便引发业界质疑,大部人认为这只是冯兴亚的“放炮之辞”。引领行业,干掉“蔚小理”,年销破20万,这几乎是每一家雄心勃勃的电动车厂商都曾立下过的flag,没有人相信。
然而,从随后几个月埃安的市场表现来看,我们发现老冯似乎并没有在吹牛:3月埃安销量突破2万台,4月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交付量也超过了1万台······
以2022年上半年为时间节点,埃安销量为100251辆,同比理想60403、小鹏68983、蔚来50827的销售数据,埃安在2022上半年的销售总量超过表现最好的小鹏30%。
随着7月和8月交付成绩的公布,埃安再次力压所有造车新势力。根据官方数据, 埃安1-8月累计销量为15.23万辆,同比增长134%。
在当前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主导的市场里,埃安已经站在了造车第二梯队的首席,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埃安放出的豪言,正在一步步实现。
02 发力C端,站稳主流市场
埃安完成的惊人销量并非偶然。
在经历了5年创业后,广汽埃安的产品矩阵越扩越大,目前在售车型包括AION S、AION S Plus、AION Y、AION LX Plus、AION V Plus 五款。
其中,AION S、AION Y两款车型销量表现最突出,成为15~20万级别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产品矩阵的丰富和完善,也让埃安在近两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广汽埃安累计销售12.7万辆,同比增速达100%。
我们从埃安近一年多的销量情况来看,整体销量在不断提升,销量突破万辆的超过11个月,这说明广汽埃安的市场表现是持续稳定向上的。
冯总说今年要卖出24万辆,现在已经完成了15万辆,还剩四个月时间,以当前的增长速度来看,完成目标的概率非常之大。
而根据造车三兄弟目前的销量情况看,埃安在完成目标之后,也确实大有碾压蔚小理之势。所以,成为新能源的所谓领导者,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也有人对埃安的市场表现提出了质疑,尽管销量非常突出,但埃安的车大部分都卖到了B端市场,私人用户占比并不高,所以认为它还不能成为主流。
我们查了一下,在埃安去年交付的12.7万台新车中,AION S销量为69219台,占比超过6成,是公司不折不扣的“销量担当”。
而AION S看似喜人的销量背后,更多的是靠网约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的“B端”市场支撑起来的,市场空间更大、更具可持续性的“C端”个人消费者客户占比较小。
质疑者提出的问题的确存在。高度依赖B端市场无论是从品牌定位还是销售的可持续性角度看,对广汽埃安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对于预算几十万元的高端消费者来说而言,都不会愿意掏钱买一台满街跑的网约车。
广汽埃安也意识到了,不解决B端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埃安便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B端占比,如推出埃安S Plus以替代原有被贴上网约车标签的埃安S的市场,并推出埃安Y和埃安V,以带动埃安品牌C端占比提升。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安信证券数据,今年4月埃安S Plus和埃安Y 的C端消费占比已经达到80%以上了,而埃安V 的C端消费占比更是高达96.7%。
最近,广汽集团又公布了一组调研数据,目前埃安B端的营运车只占2%,C端个人购买的网约车占比为10%,剩下88%的销量都是C端非营运消费。
可以看到,埃安正在奋力摆脱网约车标签,且初见成效,这对埃安销量和估值都会带来正面影响。
03 打铁还需自身硬
埃安出色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来自初期B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由自身品牌力决定。
在产品方面,一提到广汽埃安的技术和产品,大家都会想起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的妙语连珠。
从品牌独立至今,一年多时间里广汽埃安相继推出了 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三大原创电池核心科技以及全新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等。
古惠南认为,自研技术是埃安快速裂变的牵引力,通过自主研发的路线不仅能够主导技术,依靠动力电池还可以打出产品差异化,成为入局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虽然埃安自我定位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端品牌,不做10万以下的车型,但其在价格上其实并没有多“高端”。
到目前为止,埃安的产品覆盖了10万-30万元,与比亚迪交叉较多。而埃安的主销价格区间实际是10万-20万元,主销车型是Aion S和Aion Y,巧妙避开了20万-30万元的竞争者——特斯拉和小鹏,这个市场容量也远远超过蔚来和理想。
埃安采取了在一个品牌下,同时布局中高端所有车型,这种策略强化了埃安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尽管短期内取得了可喜的销量成绩,但放眼未来,对高端市场的突破却存在了一定不利影响。
随着电池和半导体成本的攀升,开拓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要战略。今年以来,问界、极狐、阿维塔、集度、智己等高端车型纷纷上市,部分车型也取得了不俗成绩。
相对而言,埃安的高端市场布局显得略有缓慢。在埃安近几个月销量中,埃安S系列和埃安Y这两款10-20万售价车型占据了接近9成,定位中高端市场的埃安V和主打高端市场的埃安LX占比并不高。
不过,随着混改的落地,以及“引战”的推进,埃安 IPO的步伐正在加快。未来,得到更多资本加持的埃安,在高端市场上也必定会有所作为。前路漫漫,未来可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