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韩玲
小康股份改名赛力斯,
蹭华为概念?
因华为造车而股价翻了近9倍的小康股份,决定继续向外界强调这一标签。
7月11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拟把公司中文名称由“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小康计划将公司证券简称由“小康股份”变更为“赛力斯”,公司证券代码“601127”保持不变。
本次变更证券简称事项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后方可实施。截至发稿前,该公司证券简称仍为“小康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小康股份”这一企业名称已使用了长达15年。对于本次改名,小康股份在公告中解释称,是为便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当前公司定位,使公司名称与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匹配,统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小康改名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在迎合资本市场概念。
近一年来,在“华为概念”的加持下,在汽车产业中寂寂无名的小康股份,迅速成为汽车资本市场板块里的一匹黑马,股价累计涨幅超过900%。最近两个月里,小康股份的股价从4月27日最低的32.70元,上涨至6月28日最高的90.50元,涨幅高达177%。截至7月13日收盘,小康股份报价73.91元/每股,总市值在1000亿元附近。
目前,小康是华为AITO问界品牌唯一的代工方,这是支撑其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而小康试图写入公司名中的“赛力斯”,则是小康自有的新能源品牌,华为发布AITO问界前,赛力斯被认为是华为参与度最高的整车产品。
但如今,这一地位已发生变化。
“现在SF5已经不在华为门店卖,只在赛力斯自己的店卖。”7月13日,北京一位华为体验店人员告诉《财经天下》周刊,“SF5退市一段时间了,而且它油耗比问界M5要高两升。”从几位华为门店销售人员的话术中可以看到,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SF5,早已退出华为销售渠道,现今华为卖车的重点放在了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品牌上。
7月13日,《财经天下》周刊来到北京银泰中心一层的华为体验店,看到近800平米的门店内,仅有约五分之一的营业面积被用来摆放华为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其余五分之四的空间放置了四辆展车,但小康的赛力斯品牌不在其中。
事实上,小康股份的子公司赛力斯正式改名不到两个月。5月11日,小康股份宣布,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小康认为,从金康到赛力斯,改名展现了公司坚定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决心,有利于强化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识,提升赛力斯品牌辨识度。
赛力斯是小康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9年,金康新能源推出赛力斯品牌的新能源SUV SF5。此后,小康便加大对该名牌的营销宣传力度,而赛力斯也一直作为小康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尤其是加之与华为的合作,使得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异常活跃。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小康股份和子公司纷纷改名赛力斯,很大程度上想“蹭”华为的热度。虽然小康和华为合作的赛力斯SF5开局不利,但后续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问界品牌销量一路走高。前不久由华为主导、小康代工的问界M7发布,官方称订单两个小时破万,一度在业内引起热议。与此同时,问界首款车型M5 6月销量突破7000辆,6月订单数量超过1万。在华为造车大热的同时,背后的代工厂小康也尝到了甜头。
All In 新能源,小康连年亏损
把“灵魂”交给华为后,小康股份不仅股价大涨,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6月小康股份新能源销量为1.2万辆,其中赛力斯销量7658辆,同比增长524.12%,占小康股份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1.7%;1-6月,赛力斯累计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884.98%,占新能源总销量的47.3%。
不难发现,赛力斯已经成为小康新能源销量的主力军,而这也正是小康股份决心转型新能源的主要原因。在金康新能源改名赛力斯后,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萍称,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是小康集团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智能生态战略转型的核心立足点。
其实在与华为合作之前,小康在新能源领域的声量较为微弱。早年小康主要是为车企的微型车提供相关零部件,后来其创始人张兴海创立重庆渝安集团,为东风集团供应零部件。2003年,渝安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公司,生产东风小康微车。
2020年,东风小康成为小康的全资子公司,东风公司则成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东。然而,随着其他车企进入微型车领域,在2015年之后,东风小康销量便开始持续下滑。数据显示,今年5月东风小康销量仅有500辆左右。
事实上,小康算是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2017年小康开始进军新能源,2018年年底就在金康新能源智能工厂启动试生产。但其生产交付却充满波折,原定于2019年第三季度进行交付的赛力斯SF5,最终延期至2020年7月,产品技术路线也从增程式、纯电动双技术路线,变为仅保留增程式技术版本。
然而,就在小康进军新能源的时候,巨大的投入使得小康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2017年成为一个分水岭,当年的营收是它上市这么多年来财务表现最好的一次。此前,张正萍表示,新能源车业务实现了较大提升,成为核心增长点,这个新增长引擎开始高效运转。但其实业务提升只是体现在销量上,财务状况仍然不及预期。
2017年,小康实现营业收入219.34亿元,同比增长35.46%。同期归母净利润达7.25亿元,同比增长41.14%。扣非净利润达6.39亿元,同比增长47.77%。虽然净利率不高,但当时小康处于盈利状态。
2018年-2020年,小康营收分别为202.4亿元、181.32亿元和143.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6672.15万元和-17.29亿元。而到了2021年,小康营收小幅上涨,为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额进一步加大,分别为-18.24亿元和-27.93亿元。
押注华为,小康孤注一掷?
自从小康和华为合作之后,有关“赛力斯是华为的代工厂”以及“赛力斯把灵魂交给了华为”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小康也多次向外界重申自己并非代工厂,今年1月小康股份的电话会议上,小康股份重申,小康与华为是长期合作关系。两个月后,小康再次回应,“赛力斯不是华为代工厂,车的销售收入属于小康股份”。
在7月4日问界M7发布会后,张兴海接受采访时称,所谓的灵魂说其实是个朋友圈问题,“其实这是相互之间的选择,用最快的时间窗口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和用户所要的东西。”同时,张兴海表示,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是开行业先河,是以深度合作的方式跨界合作,联合设计、联合制造、联合销售和联合服务。
但看似双赢的合作,却将小康推向了一个更为不利的处境。赛力斯门店销售人员曾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一般来店里咨询车型信息时,消费者更看重华为的品牌效应,甚至会咨询售后工作是否也是华为负责。“就算我们(销售)卖力地向消费者介绍背后的赛力斯和小康的车辆制造经验,但消费者并不看重这些。”甚至连“厂商的销售返利”也多半给了华为体验店,而不是小康自建的4S店。
在渠道端,华为自有门店承担问界品牌的销售和体验,而小康自建的赛力斯4S店负责处理交付订单和售后,这种分工下,作为4S店利润最重要的部分,即厂商的返利基本分到了华为门店。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目前问界销量高涨,但小康能分到的利润有限。
目前华为合作名单里的车企正在逐步增加,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以及之后传出的奇瑞等都赫然在列。同时,华为的光环也并非在所有合作的车企中都适用,首款搭载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销量表现较差,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不到3000辆。
小康将华为视为救命稻草,但华为需要的远不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