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员传闻背后,高瓴资本的投资项目,从前两年逾200个,下降至半年20多个,其在格力浮亏上百亿,重仓美股损失惨重。
作者:杨煜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叶敏
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创投行业而言。投资界的“顶级玩家”高瓴资本,却被种种负面传闻包围。
6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高瓴资本近期频繁就旗下一些项目寻找买家接盘,引发外界对其着急出手资产原因的猜想。而在前几日,有消息流出“高瓴正进行无差别裁员”,还有消息称“消费组全裁,TMT组优化”,甚至有人称创始人张磊已“避走海外”。令这家被奉为投资风向标的机构,蒙上了一层迷雾。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对于纷至沓来的传闻,高瓴已经一次次地站出来解释和“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以来,高瓴资本在投资市场上的表现欠佳,投资神话难以续写。
急寻“接盘侠”?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高瓴资本近期频繁就旗下一些项目寻找买家接盘,并且项目规模比较大。在此之前,高瓴通常是存量资产的买方,现在变成了卖方。
上述提到的存量资产交易,在私募股权投资中也被称为“S基金”,是一种中途转手交易的投资方式,依托私募股权份额转让的需求存在于私募二级市场。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S基金是投资退出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最佳的方式。通常情况下,被投企业IPO上市是投资退出的最佳途径,被并购后获利退出是第二选择,接下来才是通过存量资产交易,向其他机构卖掉手中持股的股权。
有VC从业者向无冕财经研究员表示,S基金的特点就是可以折价或者平价买入私募基金投资者手中的份额,特别是对于着急出手资产的投资公司来说,实现溢价获利的程度或不如公开上市等途径,甚至也可能会出现“亏本甩卖”的情况,但通过S基金的退出速度则比较快。
上述报道爆出的当日晚间,高瓴迅速向媒体回应称,S基金是其新策略,正在组建S基金团队。对于高瓴长期看好的领域,其既做股权投资,也购买二手资产。目前,高瓴正在与地方引导基金合作,推进S基金落地。
虽然高瓴资本对寻找“接盘侠”作出了解释,但从侧面不难看出,高瓴所面临的新旧资产亟需更迭的处境。
早几年前,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曾在公开访谈时表示:“我们是长期资金,所以我们上市以后不需要退出,对我们来讲最好的投资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如果投资一个好公司二十年、三十年的复合收益远高于投资完了,赶紧卖完赶紧再找下一个的那种‘骑驴找驴’的投资方式。”
▲张磊倡导价值投资。
随着我国私募基金发展时间的推移,高瓴资本似乎也不得不作出改变。目前VC/PE的存量投资已进入中后期乃至退出期,大量私募基金面临退出节点。当投资标的面临IPO进度不如预期、或者最佳退出方式受阻时,私募基金如期退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晨壹投资刘晓丹在LP大会上表示,创投企业的寒冬才刚刚开始。美股IPO上市也许还会是选项之一,但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都无法和过去相提并论;而在港股和A股则难以消化过去几年一级市场巨额投资。一旦退出受阻,价格倒挂,随着时间拉长,投资机构的压力骤升。
寒冬之下,即使是巨头高瓴难免深受困扰。有观点表示,高瓴资本曾对TMT青睐有加,现在其不少项目涉及互联网企业监管上市困难,若退出通道不明,资金链就吃紧,假如投资人撤资,高瓴自然就要裁员。
此前,一份流传出来的聊天记录显示,高瓴正在进行无差别裁员,本次裁员主要涉及一级市场组,在不同职级无差别裁员。还有某VC表示,高瓴目前的裁员计划是“消费组全裁,TMT组优化以及转去看科技”。
据悉,高瓴资本目前拥有350余名投资和运营人员,投资覆盖医疗健康、消费与零售、TMT、先进制造、金融及企业服务等领域。
而对于裁员的消息,高瓴资本则辟谣称:“公司大幅裁员信息不实,‘那个对话我们也看到了,仔细看根本不是高瓴员工’,原报道已删。”但也不难看出,高瓴的风光已大不如从前了。
下重注风险显露
2022年以来,高瓴资本在市场的投资出现了较大的窟窿。
从目前来看,高瓴在美股的投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高瓴资本是在美中概股最大牌的买家之一,据价值大师数据预估,2022年初至今,高瓴资本在美股市场的投资亏损达35%。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最新数据显示,高瓴资本美股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仅有唯品会收益为正,其余就九支收益全部告负,有四家公司几近腰斩。
▲高瓴资本美股重仓股表现,数据来自“价值大师”。
而最令其饱受争议的,还是高瓴对格力的投资。2019年,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组织约416.62亿元资金,从格力集团手中获得格力电器15%的股权,成为格力电器单一第一大股东。一年多后,高瓴旗下的另一支HHLR中国基金又买入了4339.64万股格力电器。
据无冕财经研究员此前统计,截至6月8日,格力电器股价为31.8元/股,在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珠海明骏的持仓市值浮亏130.52亿元,如果算上HHLR的持仓,整体浮亏约在135亿元左右。
还有消息传出,高瓴资本在年初与高毅、中金、摩根大通等机构共同参与用友网络的定向增发,共计53亿元定增资金被一股脑地套在高点上,浮亏超过了20亿。其中张磊在这个项目上掷出10亿元,浮亏约为40%。
一直以来,高瓴的投资以“敢于下重仓”而闻名,不论是坊间流传高瓴当初投资京东时,张磊对刘强东说:“要么让我投3亿,要么我一分不投”,还是其对格力的百亿注资、对“鞋王”百丽的私有化改造,还是花费340亿元收购飞利浦家用电器业务,高瓴的大手笔的投资事件可以说是不绝于耳。
高瓴的下重注的打法,在资本市场的顺境时期,的确令其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在创投行业环境并不乐观的时候,下重注的风险则显现了出来。
据财新4月报道,有多名私募市场人士估算,高瓴、红杉等头部基金,近期风险敞口都有几十亿美元。
▲高瓴资本今年投资数量下滑,图片来自企查查。
与此同时,近段时间,高瓴资本的投资规模出现了收窄迹象,2020年至2021年间,高瓴资本的投资数量为214个,而2022年至今,高瓴资本仅有25个投资。
“价值投资”扛不住了?
一场牌局如何变幻,往往与持牌人的风格不无关系。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被誉为“中国巴菲特”,从河南走出的高考状元,进入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学习,后到耶鲁大学深造,说其履历金光闪闪也不为过。
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张磊在国外证券行业打拼数年,2005年,他选择回国创业,成立了高瓴资本,用时15年,将高瓴资本从2000万美元发展成为600亿美元的资金管理规模。
而张磊进入投资行业的第一张船票,便来自耶鲁大学提供的2000万美元投资基金,曾有报道表示,当年张磊在耶鲁校园时期的很多同学、同事,如今在美国各大捐赠基金任职,构成了高瓴资本重要的美元基金LP基石。
张磊则通过对腾讯、京东等一系列公司的早期投资,获取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他一战成名。张磊曾多次表达,高瓴资本是一个“长期结构化价值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一理念也被价值投资者顶礼膜拜。
而张磊成功投资的经典案例,除了腾讯、京东外,还有美团、百度、格力、Airbnb、滔博运动、蓝月亮等等,也令高瓴成为了投资风向标之一,资本市场也不少散户流行起“跟着高瓴抄作业”。
前些年,高瓴的表现也的确亮眼,据媒体报道,从2005年到2012年,高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52%的年化回报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年回报率下降至40%以上,至2020年,年化回报仍超33%。
2020年,张磊将其投资逻辑汇作《价值》一书出版,在书中,张磊将自己的投资逻辑总结为三方面:守正出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人将这三方面意思简练成:稳健投资的同时博取高收益、广泛筛选且集中投资、相信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市场表现。
不仅如此,张磊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不过,这位私募圈一哥似乎未能做到言行一致。
一如在投资蔚来时,高瓴作为第三大股东,在2019年蔚来股价低迷时选择清仓离开,错过之后超50倍的涨幅,倒在黎明之前。曾有人测算过,张磊的这个选择,令高瓴错失了至少280亿。又如其在《价值》一书中大谈特谈的爱尔眼科,最终在2021年三季度清仓卖出,此外还有特斯拉、良品铺子、宁德时代以及教育股等,张磊的动摇,也令市场对其“做时间的朋友”产生质疑。
不难看出,对于高瓴资本来说,它绝大部分的可能性仍然紧紧系于张磊一人身上。曾有人表示:“相比张磊的风光无限,高瓴的其他合伙人似乎都是隐形人,哈撒韦除了巴菲特还有芒格,红杉除了沈南鹏还有周逵,可是高瓴除了张磊,还有谁呢?
6月份,有传闻表示,张磊已出走新加坡,未来或将重心放在新加坡和日本,这一传闻并未得到证实。但过去经常抛头露面的张磊,近段时间却并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旦投资人的信心受损,恐怕再创神话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