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任正非:唯有“不要脸”方可进步,唯有“不要脸”才能活下去(建议收藏)

来源:笔记侠 

导读: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篇名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内部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流传。

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在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尤其“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这句话给到很多人较大触动。

华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讲述我国商业史,也无法绕开“任正非”这个名字。究竟是怎样的掌舵人,能带领企业从微小走到这个地步?

1

我最痛恨聪明人

许多年前,任正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最痛恨聪明人》。

任正非说:“我最痛恨‘聪明人’,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出于投机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写大篇幅的文章和建议,这是不做实的表现。我只看那些本职工作做得好的人写的建议,因为公司提倡的是‘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当华为还只是个小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等企业竞争的要素都不行的时候,华为只有在诚信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旦给客户承诺的,无论如何都要实现。

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华为去;别人不愿意干的粗活累活,华为干。

所以几年前,当国内有一群中小企业家来华为访问时,问任正非是否能够指点一下商业模式,让他们做大。

任正非的回答是:小公司别搞那么复杂,只要做好诚信,做好服务,使自己能够活下来,就行了。

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直白,却又实实在在的秘诀,因为华为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2

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

只有真正经历过贫穷的人,才会迫切地想要成功。

任正非常说:“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

但其实,这句话的源头是其父亲任摩逊的口头禅,即“面子是给狗吃的”!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全家9口人,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度日。加上当时全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粮食严重短缺,全家人常常饿肚子。

19岁前,任正非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因为孩子多,每到新学期,母亲就为学费发愁,经常要靠向人借钱维持,有时还借不到,因为别人也一样困难。

尽管日子十分难过,任摩逊和妻子还是坚持让7个孩子都上学读书。

任正非每天饥肠辘辘,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个白面馒头。而直到他高考前,这个愿望都没能达成,倒是可以吃上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了。

而任正非也知晓,“这小小的玉米饼来之不易,是从父母、弟妹的嘴里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家里所遭遇的一切,任正非都历历在目。他觉得痛心疾首,自己愧对父母。任正非想,如果真要做一个孝子,就得马上回去,继续在学业上深造。

任摩逊为了鼓励任正非,把自己穿的翻毛皮鞋给他,希望他在大学岁月里,不要虚度。

多年以后,任正非回忆起来这一幕说:“我当年穿走父亲的皮鞋,没念及父亲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自私。”

父亲让任正非看到了什么是“活下去的倔强”。

所以任正非经常感慨:“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你是想吃饱肚子还是出名?”

这种艰难的岁月,让任正非形成了,活着就是一切的信念。

3

“我不要脸,我要活下去”

在华为初期,活下去成为最高纲领。

“那时候,活下去真的是难啊!”华为原董事长孙亚芳曾经这样感叹。

一开始华为是个贸易公司,“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既无产品,又无资本。在华为最响亮的口号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这时候,活下来就是胜利。

当时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2.9年,每年倒闭100万家以上。在改革开放40年里,甚至作为MBA优秀案例的企业,都有80%倒下了。

任正非其实并不甘心,只做一个为赚钱而奔波的商人。但现实异常残酷,他明白:必须先赚钱,先壮大自身。

在华为年销售额还不到1亿的时候,大家觉得任正非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吹牛!

有一次吃午饭时间,任正非从厨房里出来,带着围裙、挥舞着锅铲,热情洋溢地说:“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公司,全球通信市场将‘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当时大家先是错愕,然后兴奋的鼓掌。

那是一个“半夜吹口哨”、互相壮胆的时代。

然而,华为人也明白: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成笑谈。

而刚起步的华为,招来的年轻人,大家都很“好面子”。

任正非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要脸才能进步。

任正非要求员工,到了华为,一切从0开始,华为是靠业绩说话的,任何人的过往辉煌在这里必须被清零。所以,任何人必须战胜自我,包括虚荣、自大、自卑、浮夸以及惰怠的心理。

在“不要脸才能活下去”的鼓励下:

李健,在尼日利亚做产品,费尽周折才约上对方总裁,结果在总裁门口等了3个多小时,最后当人家上厕所时,堵在厕所门口,才见上一面;

魏承敏,在河南做售后工程师,曾经和同事连续三天三夜,在冰天雪地的乡下,坐大巴、手扶拖拉机,晚上在矿山、村镇为客户维修交换机,饿了就在农户家吃,困了就在机房里睡;

……

几年后,李健曾创造了一年4亿美元的业绩,销售连续几年全球第一,成了西非地区部总裁;魏承敏成了南太地区部总裁。

就像任正非说的,“不要脸的人,才能进步”。华为进步了,不仅在通信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成为世界第一。

4

在鼎盛时候,写《华为的冬天》

活下去,也是华为的最低纲领。

任正非说,谁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谁就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为了走在前面,任正非在一篇《华为到底能打多久》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狼文化”:狼有3大特性:1.敏锐的嗅觉;2.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3.群体奋斗。

但这个“狼性”,绝非残忍和反人性,而是一种高度敏感、放眼未来的战略视野,是奋斗精神、群体合作的凝聚力。

于是,土狼以100:1的兵力,蚕食狮子的边缘市场,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穿梭,用面对挫折屡败屡战的执着和忍耐,向狮子证明:自己是一个凶猛而难缠的对手。

最终土狼逐渐进化成狮子。

而任正非担心,华为成为狮子后,组织的“狼性”,奋斗精神消失了。而成功与繁荣的背后,充满了各种陷阱。

于是,任正非在华为鼎盛的时期,写下了《华为的冬天》: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巨人的崩溃,往往只是一瞬间。诺基亚就是,在最鼎盛的时候倒下的。

任正非深知,最安逸的时刻,往往也会埋藏下未知的隐患。

为了能够“活下去”,任正非想象出无数种华为可能被打败的场景,这就是—蓝军战略。

任正非对蓝军战略的解释是:“蓝军就是要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蓝军可以虚拟各种对抗性声音,模拟各种虚拟对抗声音,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信号,通过自我批判、警告语模拟……这样,才能使华为保持很高的“冬天”意识。

因为华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

所以,华为的人,从来不要面子,不讲究舒适,也不畏惧失败。在中东、在非洲,在世界各地,他们背着床垫、毯子,甚至在战争中冒着危险,只为第一时间抢修通信。

这才在外资巨头围猎下,用一代人的拼搏,奋斗出一个春天。

5

人才管理,才是真管理

很多企业只有一头头狮,就是老板。大家都鼓励老板,等到老板“干不动”了,企业就关门了。

而在华为,任正非不管产品,不管销售,甚至不管战略,但是他管思想。任正非在华为有两个权力:一个是思想解释权,一个是否决权。

一家企业的思想权就是对思想的最终解释权,思想(解释)权才是公司最大的权力。

那么,谁去做公司战略?

很多公司是老板关在办公室里做战略,怎么可能会了解一线的情况。而在华为,是600个最贴近战场的作战单元的一把手做战略,然后汇聚形成公司的战略,最后再打下去。

其次,看一家企业是否优秀,就看它能不能将高管团队发动起来,很多公司不是发动高管,而是让他们互相制约。

华为有19万人,人才济济。但任正非从来不承认华为的成功是人才的成功,他认为华为的成功是人才管理的成功。

人才的成功和人才管理的成功有本质的区别。

牛人的特点是都不服,不服就成立一个个山头,再把自己的小兄弟拉过来,成立了无数帮派,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华为也挖了很多牛人,但牛人不重要,对牛人的管理才重要——人才能归顺你,为你所用才重要。

6

华为管理体系的基点

原点从三个方面来看:

• 商道: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做买卖、商业模式究竟遵从什么、坚持什么?

• 天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看待市场环境? 

• 人道: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何去认知人、了解人性,分配利益?

以上三个就是华为管理体系大厦最基础的原点。

1.商道: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任正非创办华为的目的是什么?盈利吗?的确,赚钱很重要,但不应该是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吗?可能也没想这么伟大。那么,企业为什么而生?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为顾客而存在。

同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任何争议——不是为任正非而生,不是为利润而生,不是为社会而生,只为客户而生。

企业(家)回到本质,是商人。因此,必须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客户买单,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

企业管理要对准客户,而不是对准老板,也不是对着利润。

在社会上,只有两类人愿意真心实意地把钱掏出来,一类是父母,一类是客户。

任正非说:你们不要围着我转,围着我转是不能升官发财的,一定要围着客户转,客户喜欢你们,我就认可你们。这是华为的人才观。

很多企业有人拍马屁,演戏,搞来搞去,实际上是企业家自己出了问题。

比如,做产品找不到客户的痛点和痒点,就是企业家自己是自嗨型的。

在华为,研发以客户为中心,接待流程以客户为中心,组织以客户为中心,人才以客户为中心,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客户第一。

任正非说:背靠背的全是客户。研究客户究竟有什么痛点,搞定它,企业就可以基业常青。

很多公司的管理层每天开不完的会,内部开会其实都是成本,不能产生价值,只有客户买单,才产生价值。

所以,任正非非常反对为了取悦他,汇报时用精美的PPT,要求用600字word汇报,600字说不清楚,说明管理层就没想清楚。

真正重要的是全朝一个方向,搞定客户,因为只有客户才给钱,赚到钱,活下去才重要。

2.天道,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

在非洲的肯尼亚草原,动物大迁徙时,角马遇到鳄鱼,大部分角马可以存活,少部分角马会被吃掉,谁跑得快,谁运气好,就活下来了。

商业世界,中小企业有90%的概率会死掉,也是物竞天择。要让员工每个人都幸福地活下去。所以,华为强调靠奋斗和才华。

进入华为的员工通常也是985,211的硕士和博士,百里挑一,但华为每年的干部淘汰率是10%,员工淘汰率是5%。

也就是说,19万人,每年会淘汰员工9500人,下台干部有300人。一个岗位在职超过3年,人会惰怠,这是人性使然。

所以,人要流动起来,要建立淘汰机制。

人能不能奋斗终生?

不可能的,企业突然哪天成功了,上市了,好日子来了,奋斗精神一定会消失的。接下来就要交给奋斗的职业经理人。

3.人道:人性是自私的

有没有无私的人?有,很少,很难碰到。任正非说:我也是一个自私的人,我要80%,你们干吗?

所以,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只是自私的格局更高而已。

员工到企业图的是什么?两个东西:一个是发财,一个是升官。都是利益交换,不是爱的交换,毕竟企业和员工之间本质上是利益关系。

华为要求高级干部要有使命感,中层干部要有危机感,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

基层员工来到公司,房子都买不起,女朋友都谈不起,每天给他们讲愿景和梦想是没用的。

每年淘汰10%的中层干部,没危机感,位子是保不住的。人性是自私的,管理就要顺着人性来进行,激励的最高境界是利用人性害怕失去的特点。

下属做不好,想踹他们两脚,能不能踹?能,只要发的钱包括“踹”的钱就行,如果不给钱,老板踹一下试试。

很多公司做激励,大幅度加薪、发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怎么发钱。

大幅度发钱会激励一阵子,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形成惯性,认为自己值这么多钱。

激励一定要小步快跑,建立有利于自私的机制。华为的文化口号就是“不让雷锋吃亏、不让焦裕禄吃亏”。

有人告状说:做雷锋动作是真,但动机不纯。那么,我们要不要考核一个人的动机?

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才管理要了解他的动机,人性部分。人性能不能经得起考验?也许能,但是代价会非常大。

所以,不要考验人性本身,人性是琢磨不清楚的。

自私并不可怕,人性本身就是趋利避害,要用人性的贪婪驱赶人性的惰怠。

建立人才的治理体系,没有那么多公平——华为员工的的全球调配就是哪个地方大家都想去,就将级别定低一点;哪个地方大家都不想去,就将级别定高一点,这就叫人才管理。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