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有人拿人均居住面积给我上课,说按照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已达40.8㎡,已经是世界前列了。全球只有美国是68平米,其他的欧美各国也不过都是高的40,低了才30多,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甚至还不到20平呢。
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已经到头儿了,以后的房子没人要了呗。至少也是卖不出去,因为人均面积是刚性指标,中国不可能超过欧洲发达国家。
那美国呢,不是6/70平呢吗?但那是美国啊,地广人稀又都喜欢住大House,所以人家的房子大。而中国人多地少,主要是挣的钱少,怎么配跟美国人比?
靠,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说跪得久了就真麻木了,确实不好站起来。
二
每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都想问几句,抬抬杠吧。
先讲个小故事。我小时候在北京某个很普通的小学上学,1980年前后,体校来招生。当时他们的条件很有意思,对体能什么的要求不是太苛刻,只要是差不多的就行。但有一条是硬性指标,就是孩子必须保证每星期能吃到3两牛肉和3个鸡蛋。
故事很短,但是否能引人思考啊?这指标在今天听来简直是笑话,就算现在牛肉不便宜,普通的也不过是40一斤吧。鸡蛋这几天涨钱了,最高也就7块多吧。甭说每周3两和3个,只要孩子愿意,我能让他吃到吐都不带心疼的。
但这是今天的生活,在当年,我们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敢举手。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谁家也供不起啊!
当年是每人每月半斤肉半斤鸡蛋的票儿,那会儿鸡蛋个头儿小,一斤8个,那就是每家每月12个鸡蛋。可孩子要求每周吃3个,一个月就至少是12个,多了13个,父母都不许吃鸡蛋了吗?牛肉也差不多,每周3两,一个月差不多一斤半了,父母顶多吃点儿肉渣儿。
有人说这是当年物资紧张,都是要票儿的限量供应,有钱也不能多买,那放开供应不就得了。靠,当年普通家庭两口人一个月也就挣100块钱,而肉蛋的价格基本都是1块钱一斤,也就是只够买50斤猪肉+50斤鸡蛋的,还得是平价的。
当然,那个年代的牛肉便宜,因为太瘦了没人爱吃,不如猪肉香。商品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所以当时猪肉卖一块一斤,牛肉也就9毛,羊肉跟猪肉差不多,也是1块钱一斤。
别的不知道,反正东来顺的肉价曾经惊动了中央,因为卖得太贵了,加工好的肉片卖1.28元一斤,老百姓吃不起啊。在舆论谴责之下,国务院召开专项会议,让东来顺降到了1.08元一斤。结果价格降了,肉的品质和切肉的质量也就下降了,老百姓又是怨声载道。最终此事惊动了毛主席,亲自下令让东来顺确保质量,恢复市场价格。毛主席的原话:社会主义的羊肉,不能比资本主义的难吃。
这些事儿在今天听来都不可思议,但在当年就是正常现象。为什要凭票供应?原因很简单,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太贵,所以政府只能保证人民群众的最低需求,凭票低价供应。这就跟今天的共有产权房似的,在有些家庭买不起商品房的情况下,低价凭资格供应便宜货。
当年不是没有通货膨胀,而是隐形的,是被凭票供应给掩盖了。马未都谈到涮羊肉的时候说过,那会儿没有光涮羊肉的,得多有钱才吃得起啊?他还说过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如果你现在觉得当年什么东西很便宜,那就说明这东西在当年非常的贵,贵到人们舍不得、买不起!
三
上边这故事只是个引子,只不过一不留神写多了。其实还有续集呢,那才是我想表达的。
在体校招生走后,我们小学很多天都在讨论牛肉和鸡蛋的问题,毕竟很多孩子长这么大都没吃过牛肉。老师们也在讨论,都认为这指标定得非常不合理,简直是“何不食肉糜”,领导们太不了解民间疾苦了。
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在老师办公室听到的,某老师说他去图书馆查了资料,美国人均年消费牛肉也不过是40多磅,折合30多斤,也就是每天一两牛肉。而中国人竟然想让孩子每天就吃半两,这怎么可能达到啊,这辈子都不可能吃得起。
这并不能说这位老师当年过分崇拜美国,而是当年的普遍社会情况。那会儿中美差距太大,根本没人敢幻想赶上人家的生活。今天美国人均每年吃牛肉是50斤,每个月4斤,折合人民币不到200吧。不知道今天的中国人有几个家庭吃得起的,舍得吗,配和美国人一样吗?
不知道今天还跪着的键盘侠们是否吃得起,我家反正还行,只要不怕塞牙,甭说每年50斤了,每个月50斤也不算多奢侈的高消费。
衣食住行,说了吃就说说别的吧。
我家在二环里住的时候有个邻居,是外交部的司机,经常给我们讲美国人的生活,我们当聊斋西游记听。
除了吃,那会儿他还说人家美国人天天洗衣服,不管几件扔到洗衣机里就转。主要是人家衣服多,光裤子都能好几条,衬衫更是能十多件。而且然后人家还不晾衣服,都是用烘干机然后拿出来就熨。
还有车,每家都是至少两辆,甭说上下班了,连吃早点都是开车去。那会儿的孩子们听得都无法想象,总觉得这是天宫的生活,自己这辈子是赶不上了。
一晃儿40年过去了,好像咱们也能天天洗衣服了。我的衣服现在是不多了,但前些年上班的时候也曾经西服十多身衬衫几十件,领带皮带的都一堆。车是这两年懒得开了,但两辆破车也都留着占牌子呢,似乎和美国能凑合比比了吧?
当然,我这有端着红烧肉炫富的嫌疑,中国还有很多家庭是收入很低的。但在北京,如果谁说自己一年吃不了几次肉也买不起衣服,是不是也有点儿矫情的嫌疑了?
不管现在还有多少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没车开,也请问,对于在衣、食、行等方面赶上美国的普通生活,有多少人抱什么怀疑态度吗?那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能赶上,凭什么就认为住房不能赶上呢?跪得久了不舒服的,还是站起来歇会儿再跪吧。
四
再说一点,中国人均面积40.8平,这我不抱怀疑态度,没什么认可不认可的,跟我没关系。还是那句话,这是人均,而什么东西只要一平均那就没意义了,至少对于个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北京的存款总量是20万亿,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人均20万。北京的户均总资产是890万,北京的人均GDP是18.4万,人均工资是GDP的一半,年薪十万。请问,这些都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房子人均40.8平以后就没人要了,这玩意儿怎么就这么特殊啊?那人均20万存款,以后是不是钱都没人要了呢?人均得几十件衣服吧,是不是以后衣服没人要了呢?户均私家车0.9辆,汽车以后没人要了吧?
前些日子看到个视频,是个光头的主持人问王思聪,说你为什么要买那么多辆汽车啊?王思聪反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衣服啊?主持人说“我穿啊”,王思聪直接顶回去“那我开啊”!
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是贫穷限制了某些人的想象力呗。天天纠结是吃馒头加咸菜还是咸菜就馒头的人,很难想象有人能顿顿都夹火腿肠。
当然这也未必是贫穷,而是还没有被挖掘出使用的需求。我的同事大姐这么多年也没想通她闺女怎么那么多鞋和包,不知道有什么用?现在又质疑她老公的钓鱼装备了,说是光杆子就好几十根,马扎都快能摆满广场了。这跟钱无关,只是没理解需求。
五
房子这事儿其实特简单,可以在马路上随便找人问问,有房没房的都行,看看有几个满意现在的居住条件的。北京真实人均有说30平的,有说25平的,反正就是一家三口两居或小三居吧。那就问问他们,如果有机会免费换四居室干不干?加十万二十万的干不干,加100万500万干不干?不是他们不需要大房子,而是兜里的钱限制了他们的需求。
人类的最终发展目标当然是共产主义,也就是按需分配。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就没人再想占有房子了,也或者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没必要再当成追求了。但在现在这个阶段,无论中外还是有很多人追求地段、面积、品质和舒适度的。
皇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这帮不开眼的也非得建个巨大的皇宫,你说他们住得过来吗?其他的王府宅邸也都是比着盖,也不知道他们当年是否担心过房子没人要。
就算北京人均面积30平,其中人均100平以上的权贵豪宅就占了多少啊?如果将来房子没人要了,或许最倒霉的是他们,咱们就吃瓜等着看他们笑话吧。
当然,中国人均面积是40.8平米,小城市的百姓也都等着看北京的笑话呢,或许将来最没人要的房子就是北京的,等着看吧!
六
总之,我不认为外国的人均60、40的有什么用,他们的百姓也未必是不想住大房子,而也是买不起的居多。人均更是屁用都没有,人均寿命70多,那你说活得长这事儿以后还有人追求吗?哪怕是将来人均一个亿的小目标了,该没钱的还是没钱,再平均也没人白送你。
我只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我小时候拿鸡蛋牛肉当做终极美食,现在倒觉得一个月能不吃肉才是追求。最开始住小破房的时候想的是两居室足够了,结果有了孩子换三居,孩子大了又觉得不够了。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从来不觉得人均面积和我有什么关系,自己拥有的才最重要。或许再过些年北京的房子会没人要吧,那就看发展进程了。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