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打卡第210篇,1417字,累计311847字
每天学懂一个思维模型,帮你日常想清楚、讲明白、干的快。
今天的模型,我们将从思考工作本身的层面回到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情绪管理上。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有趣的故事。
一个23岁的男孩小A与相恋5年的女友分手后,结果痛不欲生,满怀怨恨,觉得前任薄情寡义,爱慕虚荣离自己而去,多年的付出最终没有好结局。在万般痛苦中,他只能求助于心理医生。
医生听完他的倾诉后,不急于给答案,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如果有一天,你带着一本书去公园散步,你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把书放在旁边。结果迎面走来一个人,他一屁股坐在你的书上,直接把新书压扁弄坏了。
结果你会怎样呢?
“那我肯定非常生气地指责他” 小A马上回答。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个盲人呢?” 心理咨询师补充道。
“盲人啊,那就算了吧,因为人家已经够不幸的了。而且幸好这只是一本书,而不是什么尖锐物品呢。” 小A回答道。
“看到了吗?年轻人,其实压坏书的处境完全不变,而你前后2次的回答截然相反。原因就在于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果你改变对失恋的看法,那么你的痛苦就少很多。”
这个故事就跟我们今天要谈及的ABC理论息息相关。
它的源起与内涵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管理理论工具。
A--Antecedent 诱发性事件
B-- Believe 个人信念,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C-- Consequence 这件事情的后果
我们大部分人以为A(诱发性事件)直接决定C(情绪及后续结果),其实这中间有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B,你的信念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感到痛苦并不是由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如说,在开篇的这个例子中,小A痛苦不堪是因为觉得自己被抛弃,多年的付出依然没结果。但如果他换一种想法:“挥别错的是为了和对的人相逢,不合适的人走入婚姻反倒会更悲惨。”
这样一来,他的痛苦就减轻很多甚至还会庆幸分手。
这个理论的发明者埃利斯教授在ABC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出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改变人们的对事件的认知来调节情绪。
大多数人常见的错误认知表现有3个特征:
1. 绝对化的要求
“另一半必须对我好”、“我的人生必须成功”、“我的生活必须没有失败”
2.将事情想得糟糕至极
“高考没考好,那么这辈子就完了”、“分手后心灰意冷,感觉再也遇到真爱”
3. 概括性要求
比如有人遭受失败后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可取之处。对于其他人也是如果因为某一件事情得罪了自己,那么就否定了整个人。
因此需要提防自己是否也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而导致自己很痛苦,才需了不正确的行为。
它的应用
它广泛用于心理咨询、心理疗愈等领域,用于帮助减轻案主的过激反应。
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来做出更理性合理的行动,从而避免意外损失,过上心情舒畅、关系融洽、事业顺利的人生。
同时,ABC理论虽然简单但切实可行,我们也可用于导鼓励身边人,将善意和温暖带给他人,陪他人走过一段艰难路。
最后再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模型讲解。
著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家里发生过偷盗案,当他的朋友纷纷写信来关心他的时候,他却说这样回信,因为小偷只是偷走了我的财产并没有伤害我,他只偷走了我的部分财产而非全部,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这么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写到这里,大家更了解这个模型了吧。发生事情的时候(A),我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力,用更乐观积极的态度改变(B-对此事的信念、看法),进而后果及行为(C)将会不再一样。
每天都学一个模型,我是小仙,为你带来最实用的人生“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