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丹田——三田合一——守中
意守丹田,是练功之初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是通过意守——这个一念代万念的约束方式,让心猿意马的活跃思维归于一处,老老实实的安静下来,形成入静的态势。另一方面,通过意守丹田,可以促进真气在丹田部位的积聚、集中,有利于真气从丹田出发,沿任督二脉经络主干形成气势,疏通小周天,激发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练功初期,好好意守丹田,对于早日疏通小周天,实现良好的练功效果,至关重要。
意守丹田的正确方法,是轻守,这是保证练功顺利进展的一个关键。如果意守过重,就会造成壮火食气。不但无辜损伤真气,还会因真气化热,破坏体内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平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轻守丹田呢?
轻守丹田的操作,一个是要似守非守。
所谓似守非守,就是不要持续的守,不能注意力过于集中,把意念持续胶着在丹田上,将丹田死死盯住。这样会违背意念的天性,越想守住越守不住。只会守得头晕脑胀,疲惫不堪,且流于弊端,易出偏差。
其次是有节奏的守。
真气运行法意守丹田的守法就是如此。它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意守节律,每当呼气的时候,就轻轻注意一下丹田。这样,当呼气象脉冲波一样有规律出现时,意守也就象蜻蜓点水一样,与呼气合着拍子,关照一下丹田,十分轻松自然。
再一个是在丹田大小和定位上,不要过于拘泥。要模糊的守。
丹田不是一个点,不可将丹田定位太精确。这从“丹田”二字的字义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如果将“丹”字理解成真气之凝聚的话,“田”则代表了形成凝聚的一个范围,即真气之田。既然是“田”,就是呈相当面积的一片,而不是一点。从客观规定上来说,它的范围在脐至脐下三寸这样一个范围。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把意守范围放得更大。这样,意守丹田自然就会做到很模糊的去守。
随着练功的深入,真气的充实,丹田也变得越来越大。意守也因此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模糊。当任督二脉通畅之后,上、中、下丹田,真气一气贯通,意守会变得更加模糊、泛化,逐渐包纳三丹田。这时,三丹田相互呼应,连成一线,浑然一体,界限变得不清了。这就是三田合一。
三田合一还不够,还有局限性,还没有使意守实现最大程度的模糊化。当模糊的意守再进一步泛化时,丹田的界限就会慢慢消失,整个身体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意念就会覆盖于身体各个角落,整个身体成为意守的目标。意念不在一处,又无处不在。这就是守中。中,是相对身体之外而言。就是意守身体全体。
守中,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守持自我的方法,是不守而守的一种最轻松的意守方法。
从意守丹田开始,然后进入三田合一,最后实现守中。这是意守从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