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于斌
就像赶集好车改名成为瓜子二手车一样,在今年年初,赶集网也更名为“赶集直招”。更名后的瓜子二手车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口号宣传,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二手车交易平台的龙头老大。
有了优秀的前辈榜样在前,赶集直招是否也能通过改名来“改运”呢?
赶集直招借助改名卷土重来,重点宣传推出了招聘信息的七大核验功能,实质上内里是换汤不换药,用户也并不买单。
从这半年来看,赶集直招并没有在线上招聘领域掀起一点浪花,更谈不上入局瓜分赛道,赶集直招想要重拾过去的辉煌恐怕十分困难。
赶集直招似乎还是走得58同城的老路,靠烧钱迅速起量,但只怕又将在难以打破的市场格局下,以及崩塌的口碑中,黯然离场。
靠改名打场翻身仗?
赶集网在被58同城并购之前,在线招聘营收接近8亿,同比160%,是当时赶集网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不过,就在赶集网发布成绩单没多久,赶集网就和欢喜冤家58同城进行了并购。
把赶集网收入囊中的58同城集团彻底坐稳中国信息分类领域第一名位置,由此一路高歌猛进。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被并入到其他公司后能好好活着的并不多。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虽然让其他分类信息网站失去了机会,却也让自身陷入了危机,即错失移动APP的风口。
2021年我国线上招聘市场规模为160亿,这一数据较前一年增长了约50%,是近五年同比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这也是因为从第一年疫情之后的触底反弹的效果。
由于疫情催生更多的居家办公以及线上视频面试,各大线上招聘平台纷纷积极转型,招聘市场规模仍处于增长趋势。尽管会比疫情之前略微放缓的速度,未来三年网络招聘行业市场仍将维持良性增长。
互联网招聘网站间的竞争可谓异常激烈,百亿市场红海的背后是近20年的风雨,诞生了数个巨头,更多新玩家还在不断涌入。2022年,这场“人才争夺战”的号角,在春节前夕就已吹响。
看到赶集网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边缘化了,几乎没有存在感。搜索赶集网的大事记还停留在2015年被58同城收购,直到半年前改名为赶集直招,才出来大众面前露了一下脸。
这整整六七年的时间里,赶集网通过改名还有可能再度雄起吗?
在线招聘行业并不缺乏挑战者,一个个都想把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给打下来,然而,倒下的比成功的多得多,招聘行业的创新太难。
赶集网在今年1月宣布更名,以企业直招为核心模式来运营,成为专注蓝领招聘市场的“赶集直招”。
目前的格局来说,直招市场当中,Boss直聘基本上奠定了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后来者想要在其中真正杀出一条血路,不亚于虎口夺食。
在当前赶集直招的宣传之中,主打企业实勘,用三百多个城市覆盖来进行市场的拓展,这个投入十分吓人。这样的高成本大投入能否长期持续下去,更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赶集直招伴随着隐私信息泄露、求职被骗经历等负面新闻的曝光,用户在赶集网累积的负面印象,并不容易抹去。
虚假标签难以摘下
即便改了名字,虚假信息的标签也再次出现在赶集直招的身上,负面消息的频发也让用户对赶集网产生难以化解的信任危机。
尽管赶集直招重金介绍了自己的七大核验功能,VR实景,每日直播带岗等等听起来高大上的服务,但实际上依然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用户在赶集直招的应用软件评价充斥着“虚假职位”、“机器人回复”,“骗子”等词。
关于赶集直招的虚假招聘质疑就不绝于耳,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赶集的投诉量就有四百多条等待处理。
赶集直招对于招聘乱象治理迈出了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从乱象频发的角度来看,赶集直招显然并没有将用户的安全问题摆在首要位置。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能够发现,在近年里的有数十单涉及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超过五千名受害人受骗,诈骗金额接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陷入重重陷阱。
这都源于赶集直招的审核机制令人担忧。招聘网站的营收来自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包含发布职位、曝光程度、求职者推荐数量等。
这种指向企业收费的模式造成了一个痛点:招聘平台自身并没有任何内在动机想要做好审核。
求职用户依然要靠自己的判断去辨别信息真伪,甚至要与诈骗,传销份子等斗智斗勇。
因此要大力整治虚假招聘的背后还是回归到一个问题:平台如何平衡好C端用户利益和从B端客户方获取的收益,这是法律法规无法直接管控的内核。
“隐私泄露、注册公司无资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本上都能通过技术手段来避免,同时也能利用科技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用户隐私。
未来赶集直招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上的投入,通过技术手段革新商业模式,严整审核流程,尽可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清除招聘平台上生长出犯罪之果的钥匙,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招聘平台的手中。
落后的焦虑烧钱能解决吗?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算法为代表的商业大潮中,赶集直招渐渐落伍了。
目前的线上招聘业务以移动互联网、算法、社交化招聘商业模式为主流,先不说距离招聘头部企业如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还有一大段距离,赶集网作为老牌企业,也明显落败于BOSS直聘、脉脉等新生态的商业模式。
BOSS直聘基于移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服务,其凭借算法分发、老板直聊、界面移动化,在C端快速渗透客户,在B端可简化企业端服务,解决了招聘市场最大的痛点:中小企业招聘需求,同时也在线上招聘方面开辟出新的市场。
相比于以前赶集网的传统互联网招聘模式,还是现在赶集直招的垂直招聘模式而言,新兴社交化招聘模式和招聘模式显然更受Z时代年轻人的青睐。
当然,C端BOSS直聘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垂直招聘的平台企业会完全失去市场。术业有专攻,虽同在招聘市场,但平台的定位并不相同。B端平台思维平台“门户+搜索信息”的分发方式,以及强大的销售能力,在服务中大型企业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
落于下风的企业,往往会尽可能榨干自己的最后一份精力,试图追赶。
赶集直招以扩大营销费用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不想落后于他人。持续地进行烧钱购买广告,这也拖累了自己的利润表现。
因为招聘并非高频率应用,C端个体用户的付费能力很难被挖掘出来,因此只能靠B端企业生存,而在B端企业身上,所有具有想象力的玩法早就被玩遍了,很难有创新点。
但是在如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增长由存量转向增量的大背景下,仅做信息平台不仅天花板的界限清晰可见,其护城河也不再像往日那样难以逾越。
背靠着赶集和58线下流量优势,赶集直招的目标是下沉市场的蓝领招聘,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赶集直招要想吞下这块蛋糕,要迈过不少的门槛。
首先就是在线招聘模式需要足够的应聘者才能吸引到足够的企业,网站才能正常运转,这也是赶集直招烧钱打广告的原因。有钱打广告总比没钱打广告要强。
其次,赶集直招能持续烧钱下去吗?在风口来临前砸1亿可能比风口来了后砸10亿还管用,甚至过了风口,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例如出行领域,想要撼动滴滴快的地位就很困难了。
最后一个问题,面对铺天盖地的赶集直招广告,作为用户是否买单呢?
结语
从赶集网到赶集直招,看似仅仅多了“两个字”,但这有可能是赶集网最后的机会。
多年来,赶集网作为大而全的老牌信息网站,积累了不少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但是竞争对手也很多,招聘市场高手林立,智联、前程无忧、猎聘等“前浪”已形成了稳定的格局,Boss直聘作为后浪也赢得在直招领域的头部地位。
赶集直招想要重新奋起直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BOSS直聘,某种程度上和赶集直招的用户画像是重合的,这远比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所带来的压力更大。
尽管前浪大,后浪猛,但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赶集直招若能找好自己的定位,用心做好服务,也许就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