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辉丹/综合报导】从中医的理论来说胃胀气的形成大多与脾胃中焦气机不畅有关,执业中医师林英任指出,应该要依“脾虚湿阻(痰湿中阻)、胃热湿阻(饮食积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气血虚弱(脾胃虚寒)、肾阳虚痰浊(胃阴不足)”五型分类调理。
林英任表示,脾主升清,胃主降,一升一降,使体内气机运行顺畅,若是脾胃虚弱,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就会导致气机阻塞产生胀气。因此处理胃胀气需从调理中焦着手,并可依五型分类区分成:
脾虚湿阻(痰湿中阻):指痰湿内阻脘腹,见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饮食减少,恶心欲吐,身重倦怠。方用二陈汤、平胃散等。
胃热湿阻(饮食积滞):指饮食过量,损伤脾胃,以致气滞不畅,表现为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方用保和丸、平胃散等。
肝郁气滞(脾胃虚寒):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常见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胀感连及胁部,嗳气则舒,心烦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嗳气泛酸,或见呕吐。方用柴胡疏肝散等。
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指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暖,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耆建中汤等。
肾阳虚痰浊(胃阴不足):指胃阴亏虚,胃失和降,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乾呕呃逆,甚则噎膈反胃。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乾。方用麦门冬汤、一贯煎、人参养胃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