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逢年过节要向先人写袱汇冥钱这个传统怎么来的三言两语估计就说不清了,民间有传统也有很多典故,也和宗教信仰有关。除夕烧袱意为请往生先人回来与后辈佳节同乐;清明本是为介子推寒食扫墓,后来慢慢就惠及到自家先人;再比如“包袱”日期上的“上元”、“中元”、“下元”又与道教三元对应。道教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水”三官,天官喜乐,故元宵节要燃灯。中元闹鬼,是为鬼节。另一说法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节日由来,也就是三官诞生之日;而中元即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当然也和地狱和鬼有关,再说有些“包袱”皮儿上会印有莲花图纹,那也是明显佛教特征了,当然道家诸神好像也有坐莲的习惯。说法很多,不一一细说了。
烧袱子,其实是汉族信仰习俗主要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多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享用,更好地庇佑子孙。袱子,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冥钱,大都用黄签纸或火纸做成的纸钱一叠作内芯,再用纸封好,正面如信封在首封上书写“今逢○○○○虔具信袱(冥财)共○封(○元整)/奉(上)/故显考○公讳○○老大人正魂收用/祀子(孝男)○○叩(首)/天运○○年○月○日于火中化帛(火化)”云云,背面接口处大书“封”字样,大抵可算作银库贴上“封条”。袱子一般烧三代,每个人头可烧二至若干封不等。提前写好后要并排成列焚香供奉于案,烧袱时要叩拜宣本,云云唱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人之常理,逢年过节对死者之追念,只有写袱化帛聊表衷心之诚,来求得自我安慰,为当今之书生,对家袱亦难具也。欲学之请参阅此书,具袱则不求人矣。
写袱非难但亦不易,须先弄清格式,分清时期与准确的称谓,兹为世人在各种不同时期书写袱子方便起见,特收集历代传统习俗于此书,贡献世人参改。由于粗识浅见,遗漏差误之处在所难免,惟望阅者见谅,共同完满留传于世。
写袱款式
如题图【】与亡故父母写袱格式所示。抬头处,正月写岁首或上元之期,清明用拜扫或清明化袱,端阳写蒲节化帛,七月半为孟兰或中元之期,腊月用岁暮或下元之期,出柩写驾輌化帛,上山写还山安葬化帛,做齐安司写迎袱安位或追荐化帛,烧灵写彻灵追资或灼灵之期,请荐写请荐化帛或用就坛追荐化帛,烧七写首七序二七三七至封七写毕七化帛,百期写百期化帛,或用卒哭追资。周年写小祥化帛,二年用大祥化帛,三年写除服之期。提葬时写迁葬化帛,迭坟写培墓化帛,包坟完工写修墓吉竣化帛,阴寿用殁诞化帛或冥辰之期。自己生日与亲人化袱写母难之期,与父母写生我之期。如亲殁三周年当死之日写忌日追资,自己满旬与祖人化袱写报恩化帛,儿女订婚与祖人化袱写纳采之期,男方写义结良缘之期,子女结婚男方写为娠男完娶之期,女方则用为娠女子妇之期。接二门与祖人化袱写绩弦化帛,打三朝与祖人化袱写汤饼之期,生男用弄璋之期,生女写弄瓦之期。搬家与祖人化袱写莺迁化帛,修造房屋与祖人化袱写建造化帛,完工用修造竣工化帛。子弟入学用芹仪化帛,子弟学艺写请化帛,谢师恩与祖人化袱写酬谢师恩化帛。吃新写荐新化帛,送神写社解化帛,还愿写酬神了愿化帛,庆坛化袱为庆贺神福之期。每逢化袱的各种机会与亡者化袱用就期化帛。再婚与前夫写继缘之期或再蘸化帛,与前夫的公婆写绩缘求配。无子夫与亡妻写断絃化帛,妻死夫与夫化袱写失宠之期,夫死妻与妻写仰望无依。弟与兄写折翼之伤。未过门夫妇写赤绳解足,父与子女写用表明之期。
PS:续题图,“今(恭)逢”可单独成列亦可与抬头具袱同列。落款上辈用“叩”,平辈晚辈用“具”,日期须用甲子纪年,有些地方会续写西元公历与之同列,窃以为不洋不类实无必要。“火中化帛”只作“火化”二字亦可。袱包背后要写“封”字封口……
论祖孙称呼辈数
自本身而上溯,一代称显考(亡故三年内:男称新逝显考,女称新逝显妣。三年后:男称故显考,女称故显妣。),二代称祖考,三代称曾祖,四代称高祖,五代称天祖,六代则称烈祖,七代称太祖,八代称远祖,九代称鼻祖。
自显考而下,一世称男,二世称孙,三世称曾孙,四代称元(玄)孙,五世称来孙,六世称弟孙,七世称礽孙,八世称云孙,九世称耳孙。如辈数太多,一辈始祖起一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孝名统称嗣孙。
更多称呼及款式详见上面图片切换【】内容……
后记
很早以前,子渔在博客上有贴过一篇文字讲述,不尽谬误之处不少,而后台统计显示往来读者更不老少,所以为免误人子弟和贻笑大方,特此建立单页汗颜以饷诸君。然则以举国之大或为传统手耳相传之故,小可还是不能保证绝对正统和无误。只能是凭一隅之见坐井观天!子渔谨作为一名重庆,内容格式也是于南川街边地摊所寻得劣质简书照抄录入,这或许只是我们当地的正统。然则可以想见,即是传统,那么泱泱华夏无外乎就是大同小异。而且小书封面上有一句:“孝义必备,人子须知”,所以还是很有理由很有必要于此呈现,以期不时之需,诸君能够按图索骥……
非迷不信,向传统致敬!传统的魅力也就在于寻根溯源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为什么叫袱子而不是袱纸?为什么是此袱而非彼符?呵呵,小可不才,誊写赘言,不详不够完满之处,祈见谅!如有指教或咨询或可移步留言探讨,大家共同学习以传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