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面对痰湿,我们该做什么?

人体内痰湿的生成,往往离不开脾胃,离不开长期不当的饮食习惯。所以,尽管上面介绍了各种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但想要真正 告别痰湿,首先离不开的,还是饮食习惯的调整。 饮食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量和质。量好理解, 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脾胃就需要开足马力工作。上一顿的饭菜还没有化干净,这一顿又来了。长此以往,脾胃难免不堪重负,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这种情况,在今天并不罕见。比如看到美食就垂涎三尺,在数量上就很难把持;迫于精神压力,缓解焦虑全靠暴饮暴食;孩子早上不饿,却必须强吃。 比数量更常见的问题,出在性质上。日常各种食物中,有些是很容易消化的,比如小米。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也能在脾气最匮乏的胃肠中被运化。有些则是很难被消化的,比如各种鸡鸭鱼肉,油腻黏腻。有些是温热的,比如面粉、葱姜;有些是寒凉的,比如大米、西瓜。 当各种肥美入腹,脾气工作的难度就会骤然加大。假如同样的量,小米粥1-2个小时可以完成运化;换成红烧排骨,3-5个小时也未必能实现了。一旦再叠加上过量的因素,结果就更是不堪设想了。曾医治一位厨师,一顿吃了一大盘东坡肘子,之后每天腹胀、腹泻,直到一周后看诊时,舌苔仍然厚如积粉。 美食总让人留恋,殊不知,人体内的脾气,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有限的。 当我一口口的吃掉眼前的美食,美食也正在一口口的消耗掉我体内的脾气。生在匮乏时代,粮食是有限的;而今长在丰裕年代, 粮食不再稀缺,脾气则显得更加宝贵。珍爱脾气,节制饮食。 除了食物, 饮水过多也是助长痰湿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如“多喝点水吧”、“每天八杯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等等观点,影响了无数人。喝水固然重要,但一味强调多,不论是否需要都要多的做法,着实不可取。原因仍然在上面讲到的“脾气”。水从喝下去时的形态,转化为可以被人体的津液,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过程,叫做“气化”。所谓的气化,首先靠的就是脾气“运化”的作用。大量喝水,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气去化水。还是那句话,人体内的脾气,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有限的。 超过脾气运化能力的饮水,都是在为痰湿做准备。那么,我们每天到底什么时候喝水?喝多少水?怎么喝水呢? 首先需要尊重的,是自己的感觉。感觉,是人类自出现以来,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生存依据;至今仍未过时。当我觉得口渴,一定是体内津液不足发出的提醒(凉燥问题稍复杂,可以参考《零起点学中医》“燥邪”一节)。此时适量喝水,最恰当不过。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人,一天都不怎么喝水,好像也不觉得口渴,怎么办呢? 临床上,观察到这样的朋友,大约有两类:一类偏郁,一类紧张。这两种人有一点共通之处,就是 心里总被各种想法、情绪,填充得满满的。以至于 心里没有一点空,来倾听身体的声音,包括口渴的声音。对这些朋友,无疾深表同情。友情提示:每到整点,抽空静坐1分钟,听听身体想说什么;觉得口渴,先喝水。喝水,确实很有必要。 对于体内已经存在大量痰湿的朋友,情况又有不同。 大量痰湿的存在,提示脾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处于不堪重负的状态。当务之急,是为脾气减负。减负的策略之一,就是适当减少饮水量。那么,怎样就算少喝水了呢? 所谓多少,具体的量,的确因人而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勉强的话,除了一日三餐中的汤、粥等,上、下午及晚上,各一小杯温开水,大约是最少的饮水量了。更值得建议的方法是, 每次感到口渴,就喝两三口温开水,不计次数。如此要求,只是希望避免每次都是大口豪饮。临床常见一些患者,针刺腹部时,就能听到水声阵阵,即使饮食两三个小时后,仍然如此。须知,正常状态下,我们喝下去的水,半小时左右就会被运化掉了。水声的不绝于耳,只能说明,脾胃之气已经被损伤的太严重了。 关于喝水,归纳一下,有3点建议: 口渴喝,小口喝,喝温水。

最后一件事, 调饮食,为的是更好的生活。上面的饮食建议,并非金科玉律;长期遵行,对身体有益;偶尔的放纵,只要不是太过分,身体一般也能承受的了。否则为了某种学说,成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也不敢,那也不行,生活就此少了许多色彩和趣味,生活还有啥意思呢?

以上讲了饮食调节的方法。一句话, 节饮食,为的是保脾气。不过,对脾气来说,单纯的调节饮食,只是在节流;而只靠节俭,是难以实现富足的。那该怎样让脾气变得更充足呢?且待下回分解。

搜索建议:面对痰湿,我们该做什么?  
热文

 诚实的猎狗

主人有一只猎狗。主人十分赏识这只猎狗,称这只猎狗是天下第一猎犬。这只猎狗曾从虎嘴里救下一只小山羊;这只猎狗曾被毒蛇咬过,但它不顾伤痛,去逮住了偷鸡的狐狸;这只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