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遭大学教授炮轰的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突然发文,称他由于过度劳累,被医院强制住院了,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他是不是因为说了实话,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
也有人猜测,张老师是大智慧,“战略性”生病。
张雪峰是一名考研老师,教育领域的网红人物,上过《演说家》等综艺节目,在微博上有超过660万人关注。
每到高考出成绩后,张老师在大学演讲的视频就被翻出来,指导学生选专业填志愿,张老师是专业的。
张老师在大学的演讲,几乎场场爆满,学生们都挤到走廊上。
最近,张老师又上热搜了。
骂他的,挺他的,都不在少数,粉丝还觉得他被搞了,因为动了一些人的“奶酪”。
事情起因是,在张雪峰的直播间,有家长提问,孩子理科生考590分,报新闻学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张雪峰直接急眼了,建议把孩子打晕。
“闭着眼睛随便报,都比报新闻好。”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把他打晕”
“可以把这个当作爱好,但不要当成职业。”
这番直白的话,让“ 新闻专业真的是天坑专业吗 ”的话题,登上热搜。
中国新闻周刊特意采访张雪峰,他也直接说出劝退新闻专业的理由:
第一,学新闻传播的学生,就业真的难,80%没有从事本行业。
若想进媒体行业工作,不如选择别的,比如汉语言,万一进不了,出路和岗位会相对多些。
第二,自媒体时代,“专业人士”的流量和粉丝数,不一定比得过业余的。
尤其是 新闻专业的招生数,和社会对于新闻专业人数的需求,完全不成正比。
在高学历的要求下,一些普通学子会成为陪跑选手,只能从事其他岗位。
对此,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不服,一一进行反驳:
第一,新闻专业文能写稿子,武能做数据,学习中需要的硬技能和理工知识较多。
就业面也很广,比如他带出来的研究生,有的进大厂,有的当公务员。
第二,新闻专业的价值,不应该比谁的粉丝多,而是比谁发的文章能上权威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聂书江发表文章,从头到尾批评了张雪峰。
在他看来,张雪峰的话带有强烈的网红味,选择什么专业,不应该这么功利。
现在信息混杂,人人都该学一学新闻学,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补充道,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找好工作,如果以这个为标准,未免有些狭隘。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则比较缓和,虽然不认同张雪峰“打晕”的说法。
也指出张雪峰的逻辑存在问题,新闻教授粉丝少不等于不懂传播,新闻专业不值得选。
但肯定张雪峰的话带有“烟火气”,他站在普通家庭的立场思考问题。
如今,新闻专业确实存在考研卷,求职难等问题,应该多听听这样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回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总之,在这个话题上,众说纷纭,各有反对和拥护,说不出个是非对错。
但在现实面前,大部分网友觉得张雪峰更有说服力。
就像张小强教授提到的,他手下的研究生,去年还有人去了主流媒体,今年一个也没有。
高情商是就业面广,低情商就是对口工作少 ,尤其是新闻“易学”,没有“壁垒”。
为什么高考语文作文,热度比其他学科的问题高,就是因为谁都能聊。
一些外行没有学过新闻学,也能从事相关工作,“抢”新闻学专业学生的饭碗。
就拿张小强教授本人举例,他本科学的工业设计,硕士学的自动化,博士学的法学。
所学内容和新闻学完全扯不上关系,但不妨碍他成为新闻专业教授,带新闻专业的博士 。
既然张小强的观点存在问题,那么张雪峰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吗?
作为吃流量饭的考研网红名师,张雪峰的背后是否也是为了生意?
他的说法何尝不是另一种极端,通过赤裸裸地说钱说利说名,刺激报考专业的学生和家长。
张雪峰是一名专门教人选专业的老师, 当教人选专业能成为一门生意,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对“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
就公子多年上网冲浪的经历看来,学医的会劝人别学医,学会计的会劝人别学会计,学土木的会建议人别学土木……
似乎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都不太满意。
但是谁知道几年后,哪个专业会成为“红海”,哪个专业沦为“天坑”呢?
任何一门技能,都有可能过时或被淘汰,均有“此一时,彼一时”的风险。
而且,新闻是新闻,传播是传播,新闻学是求真的学科,不是为了培养追逐流量的“高手”。
这场争论,与其说是讨论专业,不如说是关于面包和理想的抉择。
以前的风气还不是这样,五年前张雪峰劝退报考兽医专业,有不少人批判他这种功利性思维。
学生会反驳:我读这个专业是为了理想,相信兽医发展越来越好。
但现在,这样的声音慢慢变少,甚至会因为过于“天真”,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这种风气的转变,根本原因就是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难找工作,吃不起“面包”的他们,拿什么底气谈理想?
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哭诉着“不知道上大学的意义在哪里”。
这背后也是大学的教育课程和市场的工作需求脱节,导致招工难和就业难共同并行。
当潮水褪去,裸泳的专业纷纷现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现在是考公考研大军大行其道。
甚至还多了一种“怪”现象, 主动用“延毕”来应对就业压力 。
连挂科,都内卷了起来。
所以,在好岗位稀缺时,不只是新闻学,很多专业都被吐槽。
但凡就业压力小点,读新闻学的或者其他的,都能谋取好出路,自然少了争辩和纷争。
在学历过剩、人才过剩等情况下,大家不得不务实一些,害怕踏错一步,影响今后的前程。
大家之所以如此焦虑选择专业,是因为普通家庭根本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摆在梦想面前的,是要有谋生的能力。
一味高谈诗和远方,在底层看来,只是新形式的“何不食肉糜” 。
然而公子想说, 报考志愿固然是重要的,但远远不到选错就万劫不复的地步 。
不只是新闻专业,即使是所谓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能从事对口专业。
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不一定会决定未来的职业、收入,乃至整个人生。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抉择永远在自己手上,不是一场考试能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