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的无印良品,如今却带有几分“讨生活”的意味。自2014年开始,它在中国更是连续11次降价。在店铺里“临期特惠”“50%OFF”的降价牌子背后,是它不乐观的财报窘境和下调的预期。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2022上半财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该集团在上半财年内经营收入增长7.1%,但经营利润下跌19.4%,净利润下跌27.5%。无印良品的“颓”势,是时代变了还是自身的责任?
今年上半年,无印良品就在下调2022财年业绩预期,预计截至8月底的归母净利润或同比下跌20%。母公司良品计划表示,下调全年业绩预期是由于日本和中国大陆市场的业绩预期降低。
这与2015年它在中国的高光时刻形成鲜明对比——191亿人民币的营收中,中国拉动了其50%的业绩增长,成为了无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场。同年,无印良品世界最大的旗舰店也在上海开业。
曾经风光的无印良品,如今却带有几分“讨生活”的意味。自2014年开始,它在中国更是连续11次降价。
它的大起大落,是曾经的客户群体文青和中产喜新厌旧的锅吗?
无印良品变“颓”
是时代变了还是自身的责任
无印良品的“颓”势,从2016年就开始了。
2016年起无印良品在华销售增幅放缓,2017年出现负增长。2018财年Q3至2019财年Q4的6个季度内,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0.6%、25.2%、18.1%、16.5%、9.3%、5.0%,降幅明显,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乏力。
2019年第一季度,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增长更是仅有2.7%,全球范围内排名倒数,被媒体疯狂唱衰。
无印良品的“溃败”,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无印良品刚进入中国的2005年,是消费社会和品牌意识爆发的前夜。中国人钱包渐鼓,消费文化飞速攀爬,愿意为溢价花钱。
生逢其时的它,虽然在日本仅是一个平价家居品牌,但在中国凭借着“极简自然”的品牌理念、整体偏高的价位,成了中产好物。
内外夹击,营收下降,无印良品在努力寻找对策。
由于关税、品牌定位等原因,无印良品常被中国消费者吐槽太贵。八年间它在中国连续11次降价,试图从在中国的定位从“中产轻奢”回归“大众平价”。官方也表态过无印良品价格要全球统一,不能因有品牌就卖得贵。
降价真的是个好主意吗?
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无限降价显然对于企业的经营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利润为企业的命脉的前提下,降价肯定不是最优方式。
从本质来说,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连续11次的降价打折,是过去的经营方式受到了严重挑战的缘故。
无印良品在中国有很多模仿者,这是中国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在这些模仿者中,以“名创优品”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居多,以价格为主要优势,具有一定的设计感。其他则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立足供应链建设,以产品品质为主要优势。质量上乘,但性价比高于新零售品牌无印良品。这些品牌模仿了无印良品的风格,但是价格有绝对的优势,极大地收获了买不起无印良品的消费者的经济能力。而且,很多来无印良品的顾客都只是随便看看,很少买东西,或者根本不买。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之前无印良品在中国发生的各种事件,也极大地影响了无印良品的发展和声誉。商标争议:一家名为“北京无印良品投资有限公司”的公司拥有第24类面料、布料、毛巾、床罩等“Mujiu”商标的使用权,导致无印良品进入国内市场。这些产品不能使用“无印良品”商标。食品安全问题:无印良品被曝含致癌物质的饼干、饮用水和服装采样质量不合格、3.15晚会曝光“日本核污染区进口食品”等,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极大地影响了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