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华为高管回应35岁危机: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

华章妹说

我们对“35岁危机”感到担忧、害怕,本质是对变化的恐惧; 而对变化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感,说白了就是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或者你的目标不清晰、不合理。

 

一个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或者说是能适应变化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天上班敲钟,月底拿钱,那对不起,你大概率就是第一批被优化掉的人。 那什么样的目标是合理的目标呢?

以下,Enjoy:

作者:进无止 境

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GHRlib)

在各个大厂裁员风波不断的新闻中,职场人的35岁问题又被再次提起。

近日,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在与新员工座谈中对华为的“35岁”问题做了一些澄清,表示华为并没有所谓的35岁歧视,年龄不是问题,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

话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悬在35岁职场人头上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让他们心惊胆战。

0 1

在这个把退休年龄不断向后推迟的社会,职场对于员工年龄的要求却在不断的提前,对此企业给出的解释是——“35岁员工家庭负担高、用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不高”。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可能并不是,也许是这些企业陷入了另一种 “羊群效应” , 而这一效应产生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下面两重原因:

1、社会媒体追求流量的“焦虑”渲染。

媒体追求的是流量,而“焦虑”无疑是最能吸引流量的磁场之一。假如你仔细看看那些被报道出来的所谓“35岁”问题的新闻,就会发现,无一例外都是与名企、大厂相关的,什么“某厂大量辞退35岁以上员工”、“某司设定35岁招聘门槛”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 “名企+焦虑”既有知名度又能塑造焦虑感,还能激起普通人的好奇心。

但是,这些个别企业的行为是不是能代表社会普遍现象?这些企业这么做背后有没有特殊的而非普遍性的原因?这些“35岁员工”所涉及到的岗位是否对年龄有特殊要求?

媒体只是追求流量,公众只是看个热闹,相关人员还感同身受的发声喊冤,所有这些就给普通职场人造成了一种印象——“35岁”真的是个危机,我随时都有被企业抛弃的危险。

但是一方面,那些真正大规模裁员的企业,所裁掉的也不全是按照年龄标准,更多的还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岗位情况进行调整的。

而另一方面, 其实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35岁的员工依然是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骨干。

2、对高聚焦职位招聘要求的错误解读。

如果说职场是个舞台的话,那被聚光灯追逐的不是那些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反而是公务员、医生、教师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但恰恰是这些职位,在招聘要求中有明确的年龄门槛——35岁以下。

而这些被高度关注的岗位的招聘标准,又被很多企业的HR“借鉴”过来,写在了自己的招聘要求中,但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误”解读。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要设定这个门槛。

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单位,除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外,这些单位也承担着社会就业分流的责任,所以必须不断吸纳社会新产生的就业人员,而这些就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

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们在招聘上的“纳新”,也要看到这些单位对老员工的“维稳”,如果没有特殊原因那些35岁以上的员工是基本不会被辞退的,而且这些员工也往往是单位的骨干,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传承作用。

但是这个用人的年龄标准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来说合适,对于企业就不一定合适,按照一个人正常的职业发展轨迹,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在这个行业或专业内沉浸10年以上,而32-45岁正是一个人专业积累达到顶峰的阶段,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很多岗位都需要这样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能的骨干员工。  

0 2

当然,能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能解决问题,当一种社会惯性已经形成,对于个体来说, 想要改变外在环境是很难的,而且社会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能为力,对于很多依然顶着35岁压力线的职场人来说如何化“危”为“机”,仍然是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未雨绸缪,及早规划,这里给大家三点建议:

1、尽早进行目标规划 

我们对“35岁危机”感到担忧、害怕,本质是对变化的恐惧; 而对变化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感,说白了就是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或者你的目标不清晰、不合理。

一个合理的目标 应该是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或者说是能适应变化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天上班敲钟,月底拿钱,那对不起,你大概率就是第一批被优化掉的人。

那什么样的目标是合理的目标呢?

两个标准:有可控性、有预见性。

什么意思呢?

所谓有可控性,就是你的目标是否能达成,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你能控制的,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最小的。

所谓有预见性,就是只要你这样做(可控),目标就一定能是实现。

举个例子, 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一个公司工作到老,这个 目标就是既不可控,也不能预见结果,因为这个目标能不能达成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内部环境;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我在35岁前考下注册会计师,这个目标就是可控和可预见的,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如果你的目标合理且正确,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你就不会过于焦虑,因为你知道目前的处境是暂时的,你的目标会为你的职业生涯增加更重的筹码。

2、尽早进行能力规划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应对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

职场上有一句话叫做“你不是有十年经验,而是一种经验用了十年”,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能力规划的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企业要进行裁员,首先被裁掉的是什么人? 一定是对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影响的人,而这种人往往不具备企业需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对于职场人来说, 尽早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发展规划,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 而这种规划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目标。

3、尽早进行财务规划 

我知道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工作,人人都想实现财务自由,财务自由能给你更多的安全感。

很多人一想到财务自由,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能多挣钱,这当然没错,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门槛的,或者需要一定的“运气”。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如何定目标一样,你需要一种能够掌控的方法让自己一步步走向财务自由,这个方法就是——财务规划。

你需要学习一些 关于金钱的知识 ,你需要学会 管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 你也需要学习如何 放大金钱的作用 ,你还要学会如何 让金钱自己增殖。 当你不再需要依赖工资收入就能支撑生活时,你就不会再为环境的变化而感到焦虑了。

无论如何,所谓的“35岁危机”既是企业问题,也是个人问题,不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企业就能改变的,作为职场人,我们能掌控、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END

作者:进无止境

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GHRlib)

「好书推荐 」

推荐语: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14年华为经验复盘,6维度总结华为团队管理方法论,揭开让20万人持续高绩效的秘密。

👇 近期好文 👇

👇 更多精彩 👇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拉姆·查兰   | 陈春花 

隐形冠军  |  领导力  | 大师经典  |  书单

柳井正  | 必备技能 | 个人成长

人在职场  |  稻盛和夫 |  读者群  | 定位

500000+人已关注我们

             

            

听说这里更有料喔~

  点个在看, 每天收 获 深度好 文!

搜索建议:
热文

 网球王子七大怪谈?

最先桃城跟那几个一年级讲的就是在不二他们初一时阴差阳错闹出来的误会,就是比如手冢那时候正蹲在保健室捡书,边捡边数一共掉了几本,因为他蹲在墙后面,碰巧走过的乾就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