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纯生命》第一篇之九<<<
文/澄海先生
开悟是禅者梦寐以求的大事,开悟了的洞山写完《过水偈》,突然平静了,也可以说沉淀了,从孩提开始追寻至道的狂热沉淀了,原来是那么平淡无奇,终于明白:“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哑然失笑,突然发现那片阳光与自己的身体合在一起,一种热流在体内流窜,好像要烧掉身体,要烧掉眼耳鼻舌,走起路来轻飘飘的,空空朗朗的,有点微醺的感觉。
热泪不知不觉地布满了脸颊,师恩浩荡,法身父母大恩难报,一瓣心香感激授业师:南泉、沩山及云岩。这一生竟然有幸登门请教,获得他们的加持。当初一句“有伴即来”的随兴话,那个伴原来是“这个”,无知而大胆的年轻青涩,至此像苹果转熟,透着一颗清香的红橙。
但是内心里他最尊崇的还是云岩禅师,无时无刻的想念,尤其临别时沉默的容貌,背后蕴藏的大智能是那么深不可测,他在过水睹影时陡然发现那“大智慧”,原来就是“只这是”,师父的轻描淡写原来是亲切的呼喊,像慈母呼喊远离故乡的游子。
每年云岩的忌日,他必定营斋纪念,喃喃那句“只这是”。大家都奇怪着,南泉是他最先入籍的师父,为什么对云岩特别尊崇,愿意列为嫡传弟子呢?他答:“我不重先师道德佛法,只重他不为我说破。”
的确,启迪弟子可以旁敲侧击,甚至当面棒喝,但心必须由弟子自己打开,旁人无能为力。禅门重视见性,也还得自己亲证自性,不然没有心的着力点。
有人再问他:那么你全肯云岩禅师了?
他说:“半肯半不肯。”
为什么半不肯呢?
他答得妙极了:“全肯即辜负先师了!”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自己”,如果完全依赖师父,终究是守株待兔之辈,禅道怎能传承呢?禅门重视后起有人,最好有超师之才。就像朱铭拜杨英风教授为师,尽得其技,杨英风却向他说:“你要找到自己的表现风格,不然你永远是我的弟子,我的影子而已。”这句话提醒了朱铭,才创造出太极系列的作品,扬名国际,这就是半肯半不肯。
“师自唐大中末,于新豊山接诱学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协宏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倡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指月录》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