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主见”简直成了流行叙事下的通病!
给你30秒想一下:
你吃饭是不是先去看点评,还没吃饭呢就已经选到心累!
旅游之前总要先去搜索攻略,结果到了才发现“网红”店都是极其商业化的,排队长长但味道平平......
写简历前要看简历公式,也不管自己的行业和模板行业是否一致,就学着把经历用“专业名词”往里套。
面试前要先看面经,背诵职场博主的话术去面试,结束还得对照着面经攻略,在脑子里逐帧分析自己面试过程以及HR的表情甚至微动作......
我们太害怕做错事了,以至于在时代迅猛迭代的今天,靠着别人成熟的方法论做事,成了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主旋律。
但是,你不累吗?
01 生活没有说明书,学会相信自己的感受
网络舆论已经把社会的许多外在关系呈现的并不真实了,为什么大家还要一股脑的把自己一切的决定权,交给那些社交媒体上素未谋面的帖主呢?
当遇到不会的选择题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像小时候一样,靠着那个全国公认的模式“三短一长选一长,三长一短选一短,长短不一就选B”迅速找出答案。
所以在每一个选择题的当下,朋友们会迷茫、拿不定主意、焦虑、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毕竟,在未知的洪水猛兽中,选择那些“前人走过的路”可能才是那条看起来风险最小的路。于是,我们大事小情都要刷遍了全网攻略才敢做决策,事事遵循别人总结的规律,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做错了什么,在每一个未知里惶惶不安。
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过,焦虑也好,攻略也好,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只偏听偏信网上信息流的声音,自我的意识反而会被信息洪流撕碎。
为什么我们不能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呢?
或许比起看别人怎么做,我们应该做的是,找回“自己的主见”!
你可以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试试听听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尝试从现在开始,决策前扔掉手中的评分软件,戒掉做事前先找“方法论”的习惯,回到最本质的决策思路:我想吃,我想要,我喜欢,我要出门看看!
不可否认,任何时刻“未知”都是有些负面色彩的代名词,毕竟“未知”代表着确定性丧失,而确定性的丧失会带来持续性恐惧。
但这一次,请你务必相信自己。
我们的人生是个过程,你得去体验,去感受。
生活也没有标准答案,不是所有建议都有用,那些先入为主的经验反而禁锢住你的发挥。
把选择权交还给自己,你迟早会发现这个冷知识,那些评分4.0以上的餐厅,“好吃”到像预制菜千篇一律,而那些3.5分到4分之间的餐厅反而可能是神店,那些平时错过的街边小馆子可能已经与老街坊迎来送往了十几年,但那些令人惊喜的美味却显少被攻略知道。
就拿我身边的故事举例,在这个即将过年,各家公司人才盘点还没完全结束,谁都不确定当前的HC有没有真正开放的当下。
所有职场人士都暗暗告诫自己,耐住寂寞、苟住保工作,千万别轻举妄动,我的朋友小胡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接offer。
他反而在这个被称为求职寒冬的当下,跳到了平时不敢想的公司,也趁着“我可是放弃了加薪机会+年终奖来咱们公司的”的诚意掩护下,拿到了涨薪75%的机会。
据小胡跟我们分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主动跟他开聊的hr超过过去大半年的数量,甚至因为当下缺人的岗位是真的缺人,他们愿意迁就你“不想线下面试”、“想要更大幅度涨薪”、“想先去了解一下部门氛围”...在平时很难拿到的谈判条件。
而这些只有我们去尝试,才有机会接近本质!
02 学会用钝感,造一层自我保护罩
钝感力这个词,早就说烂了。
指得是“心态上的迟钝能力”,就是我们在处理应激事件时,保持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适应水平的积极的能力。
当下还是不知道的,可以在渡边纯一的《钝感力》中了解。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很多人在数字鸿沟沉沦,被舆论挑逗失去情绪的控制权,时常有人因为热搜上千万里外的一场车祸,一次意外,一起火灾而痛苦流涕,长夜难眠。这样的信息过载,已经让我们很多人把真实的世界拒之门外,日渐消沉了整个人的意志。
冯唐曾在《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这样说,“每个牛逼的人都要有个笃定的核, 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
学会钝感,才能守护住自己的内心。
但是学会钝感不是让自己变得“木讷”,而是学会把于外界交互的遥控器把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些曾经让你敏感的一切,该忽视就忽视,把精力放在自己最关注的事情上。
毕竟人生短暂,何必在不值得在意的事上丢了快乐,又在该在意的事情上辜负了快乐。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生活总有无数个不确定性,扎克伯格曾说,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做,电影里都是骗人的,敢想又敢做的人才能成功!
漫漫人生路,你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碰上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能拥有一颗稳定的内心,那么不管外面怎么惊涛骇浪,拥有自主能力、判断能力的你才能靠自己找到真正想要发展的方向。
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别人”身上,也别被教条束缚,不要让别人的喧嚣纷杂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与其等着上岸,不如自己造岸。
作者 | 徐小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