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校友经济”,青岛有了新动作。
10月25日,值中国海洋大学建校99周年华诞之际,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活动暨校友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启动大会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举行,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企业总部基地揭牌,20家企业入驻。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还进行了一系列合作签约,与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协议,与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合作企业签约。
在当前招商引资困局下,以“校友圈”激活城市“产业圈”, 成为不少城市的新打法。
还有一批杰出校友也通过捐赠、项目落地等方式回馈母校、回馈城市发展。
10月16日,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向山东大学捐赠其所持有的部分“华熙生物”股票,占华熙生物总股本的1%,对应市值高达4亿元。
相比之下,青岛无论是校友企业项目引进,还是校友捐赠,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1
作为中国海洋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企业总部基地的海洋经济属性备受关注。
该基地聚焦于现代海洋经济,落地西海岸新区之后,将为西海岸新区引进更多海洋企业,助推新区海洋产业发展。
现场,古镇口核心区管委与 入驻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企业总部基地的北京菲迪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银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西海工船舶技术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约。
以北京菲迪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立足于海洋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型海洋科技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海洋环保项目、海洋环境能力建设以及海洋船舶等众多领域,并与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并与挪威AKVA集团签订了独家代理进口PolarCirkel船艇的协议。
这几年,海大校友与青岛的合作趋于密切。
这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海大1999届校友,58同城创始人、董事长姚劲波。
2021年1月,由58同城孵化的转转科技宣布,将其全国总部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致力于建设转转集团全国总部和全国最大的多品类二手智能质检中心。
签约之后,该项目持续提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营收。2022年7月29日,转转集团全国总部落成暨智能质检中心投产仪式举行,项目正式投产。
校庆活动当天,中国海洋大学还与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协议。
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央企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业务领域涉及船舶及海洋工程修理和改造、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建造等,拥有香港最大的修船厂、国内最大的单体修船厂和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建造企业。
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此前已在西海岸新区进行布局。企查查信息显示,公司通过深圳招商局海工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岛国海海工投资有限公司各10%的股份。
不过,稍显不足的是,海大王牌专业水产养殖、海洋科学、食品科学等,在青岛的合作项目并不多,更多集中在大连、烟台等地。
其中,海大与烟台东方海洋、大连獐子岛等企业在海水养殖、海洋食品保健品等领域都有很深的合作。
比如,东方海洋早在2008年便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合作。东方海洋引进海大鱼皮胶原蛋白定向酶解取技术,从鱼皮废料中生产胶原蛋白,并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鱼皮胶原蛋白生产线。
大连獐子岛集团于2009年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合作共建 “中国海洋大学·獐子岛渔业海珍品研发中心”,在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獐子岛集团教育基金”成立,獐子岛集团从2010年起连续10年向海大捐款,共计1000万。
2
除了海大,山东另一所知名985高校山东大学和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也通过校友与青岛有不少合作。
8月24日,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活动在城阳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山大校友企业家齐聚青岛,洽谈合作、共话发展。
活动现场,总投资83.9亿元的17个项目签约,涵盖储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链,包括理谷新能源项目、博信科技项目、山大-物元博士后培养项目等。
其中,山东大学与物元半导体合作的山大-物元博士后培养项目看点十足。
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为玉,是山东大学商学院2005级校友。
在此之前,物元半导体已在城阳落地了相关产业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先进封装试验线基本完成设备调试并试研发生产,生产线预计2024年4月竣工验收。
山大-物元博士后培养项目的签约,是物元半导体与城阳区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为即将全面投产的物元半导体项目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除了物元半导体,陈为玉还担任青岛算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算能科技专注于AI、RISC-V 处理器等算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厦门等国内城市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物元半导体、算能科技背后股东都有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的身影。
企查查信息显示,詹克团通过北海算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山边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算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43.66%、22.9%,是物元半导体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
而詹克团同样毕业于山东大学,为学校电子信息1997级校友。
在10月13日举行的山东大学建校122周年活动上,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山东大学-算能RISC-V研究院揭牌,詹克团作为算能集团主席为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陈为玉作为算能集团董事长为山东大学-算能RISC-V研究院揭牌。
青岛另一所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通过与西海岸国资合作深度融入青岛发展。
2020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旗下融发集团、开投集团完成上市公司石大胜华(后更名为“胜华新材”)的股份过户登记,共持有公司15%股份,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石大胜华为中国石油大学校办企业,主营产品为碳酸酯类产品(主要用于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的电解液溶剂),占全球市场份额40%左右,是碳酸酯类产品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2022年11月16日,胜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将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共建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同时,胜华新材拟投资1亿元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成立胜华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暂定名)作为公司研发平台,对接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
3
在青岛校友经济中,还有一所高校,名气不大,但因为专业设置与青岛优势产业匹配度高,培养出了不少优秀校友企业家。
这便是有着“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
如今,青岛科技大学校友已成为“技术创业”的代名词,他们大多从事化工相关行业,以其专业技术优势,带领企业在众多细分行业占据头部位置,并且多数企业扎根青岛,与青岛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青岛经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其中,青岛高端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岛海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赛轮集团,公司掌门人均为青科大校友。
青岛海湾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明,是青岛科技大学1986届化工机械专业毕业生。
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是青岛科技大学1987届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
青岛另一轮胎企业、专注于全球矿山建筑细分市场的秦凯英轮胎,其董事长王传铸同样为青岛科技大学校友,是青岛科技大学1992届橡胶工程毕业生。
过硬技术加持,“青科大系”校友企业接连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青岛上市军团的生力军。
袁仲雪带领的赛轮集团、软控集团均已上市,秦凯英轮胎于2022年11月启动上市辅导,拟登陆A股主板。
此外,海泰科、高测股份、雷神科技、豪江智能四家上市青企上掌门人,均为青岛科技大学校友。
海泰科董事长孙文强,为青岛科技大学1994届塑料工程毕业生,公司于2021年7月登陆创业板,主要从事注塑模具及塑料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高测股份董事长张顼,为1993届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公司于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主要面向光伏行业提供硅棒至硅片“截断、开方、磨抛、切片”环节的系统解决方案;
雷神科技创始人路凯林,为2004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公司于2022年12月登陆北交所,是北交所首家电竞装备“新国货”上市公司;
豪江智能董事长宫志强,为1998届通讯专业毕业生,公司于2023年6月登陆创业板,专业提供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工业传动等应用领域的智能线性驱动类产品。
4
校友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项目落地、招商引智等方面,也体现在校友捐赠上。
比如,小米创始人雷军向母校武汉大学捐款9999.99万元用于建设科技楼;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向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捐赠10亿元人民币,共建河南牧原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TCL董事长李东生向母校华南理工大学捐赠4000万,联合设立“TCL科技创新基金”,等等。
相较而言,青岛高校走出的知名校友对母校捐赠并不多。
根据公开报道,在已公开额度的捐赠中,青岛高校高额的校友捐赠多在1000万上下。 比如青科大2000届校友、麒祥集团董事长姚翔,于2016年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青岛科技大学将四方校区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楼冠名为“麒祥实验楼”。
2017年,山大青岛开学典礼上,中鼎贝特创始人秦昶捐款3000万元。中鼎贝特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高科技集团,在青岛高新区运营山东大学国际产业园。
这其实不难理解,捐赠校友多为自己创业的民营企业家,而青岛知名高校毕业生,往往进入国企、科研单位等“体制内”比较多。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的四年里,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连年大幅增长,分别为44.37%、52.94%、59.51%、63.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届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占比全市最高,达到了51.02%,加上其他党政事业单位、科研单位,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达到了61.73%。
青岛大学知名校友贾少谦,执掌的海信集团,也是一家国企。
在此背景下,青岛发力“校友经济”,还应充分利用高多知名高校的校友会资源,比如这几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突出的清华系、华科系、哈工大系、北航系等校友资源,通过“校友牌”,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
比如,宁波利用本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资源,吸引清华大学1985级无线电系校友、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捐资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目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按照“边建设边运营”模式,招募人员、启动科研项目,并联合国内外高校进行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人才培养。
同时,宁波还引进了国产异构AI算力芯片研发及工商储能系统产业化项目、智能芯片与系统创新中心、基于光流技术的智能无刷电机项目等一批清华大学校友项目。
无锡自今年5月以来已设立4项总规模达11亿元的校友经济赋能基金,落地签约11个校友经济项目,包括投资1亿元的新能源储能综合解决方案项目、5000万元的Imsys AI芯片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