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开来传鸿志,欣欣向荣启新篇
(协和群英系列之十)
历届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绒癌学科团队带头人:
宋鸿钊院士
杨秀玉教授
向阳教授
现任绒癌学科团队负责人介绍:
向阳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妇科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等学会任职,长期从事妇科肿瘤与遗传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于1998年及2000年两次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及2007年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 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得北京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7年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7年国家高教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于2004年获得由人事部等七部委授予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主编有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学等多部专著,主译Novak妇科学等多部译著。参与编写医学著作数十部,并著多部科普书籍。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在我国比较多见。
绒癌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流产或者足月产后,因来源于妊娠胎盘滋养细胞,又称为滋养细胞恶性肿瘤。这类肿瘤具有很高的侵袭性,原发于子宫,很早便可经血行转移至全身而成为全身性疾病。
上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患者死亡率很高,多数在半年内死亡。
国外有位著名的病理学家曾说凡是绒癌,患者都没有活的,活的都不是绒癌。
北京协和医院宋鸿钊院士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领导研究小组对该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潜心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1、不治之症,变为可根治之症
首创大剂量5-FU等化学药物治疗绒癌,取得了突破性治疗效果,初治病人死亡率由过去的近90%下降至15%以下。
2、成功为绒癌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
1959年,宋院士团队在研究单纯药物治疗的同时,不按常规切除原发灶存在的子宫,以保留患者的生育机能,获得成功。且病愈后所生子女及子女再生育均正常,遗传学研究亦未发现异常。
3、提出绒癌临床分期方法,作为国际妇产科遵循的标准
绒癌临床分期方法的提出,被WHO定为统一临床分期法。近年来,虽然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该分期有修改,但框架仍遵循原绒癌临床分期法。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绒癌这一高度恶性癌症提供了一个有效治疗的方法,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药物治疗癌症史上树立了第一个成功的先例,促进了药物治疗癌症的发展。
为此,该阶段性成果曾获得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集体成果奖、1981年卫生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以及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后,在宋鸿钊院士的指导下,由杨秀玉教授和向阳教授带领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绒癌团队,在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历经十余年,针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诊断、初次治疗的规范化、耐药患者与罕见类型GTN的综合治疗策略及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4、建立不典型疑难GTN诊断流程,有效降低误诊误治率
不典型GTN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团队通过总结临床资料,提出内窥镜在妊娠相关阴道异常流血常见良性疾病和GTN鉴别诊断中具重要价值,采用内镜下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是可行、有效、安全的鉴别方法。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基于内窥镜技术的防止GTN误诊误治的临床路径,有效降低了误诊误治率。
5、建立GTN初始治疗规范、提出针对高危耐药GTN的综合治疗策略,显著提高整体治愈率
初始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团队制定出GTN初始治疗规范,提出了针对高危耐药GTN的综合治疗策略,使初治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完全缓解率达98.1%,耐药患者经过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82.3%,复发率为9.3%,治疗效果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在国际上首次提出PSTT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症,为患者带来福音
对罕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通过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使Ⅲ~Ⅳ期患者完全缓解率高达87.5%。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且病灶局限的患者可以进行保留其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去除病灶、并辅以术后化疗的临床指导方针、并写入国际指南。
7、阐明GTN耐药机制与逆转机制,为加快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团队通过自噬、内质网应激、绒癌耐药三者的关联对GTN耐药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揭示,系统阐述了ROS介导的JNK/P62通路通过诱导ERS介导的凋亡向UPR介导自噬的转换参与绒癌细胞耐药,为自噬及其相关通路作为潜在绒癌治疗靶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此外,团队重视学术交流及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团队课题组负责人向阳教授自2005年担任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及第19届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执行主席。多次受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及国际妇科癌症协会(ISGC)年会组委会的邀请作为特邀专家(invited speaker)进行关于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的专题报告。
图 2015年亚太地区滋养细胞肿瘤协作组织成立
自2016年起,连年主办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学术会议,增进学术知识更新,促进学科共同发展。团队成员也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46篇,出版专著3部。举办培训班30期,培养医师近2000人次。
图 2015年国际滋养细胞疾病协会双年会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绒癌组主要成员合影(从左到右:万希润教授、赵峻教授、国际滋养细胞协会Seckl主席、向阳教授、杨隽钧教授)
图 团队合影
成果在全国100余家单位应用明显提高了治疗水平,为推动该领域的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 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图 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图 北京市科学技术将二等奖
总之,近20多年来,绒癌学科团队走过了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探源其本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绒癌团队对疾病治疗研究从思考-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未来,团队还会继续前行,为绒癌患者的诊治不懈努力!
本文作者:
赵峻
医学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亚太地区滋养细胞肿瘤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生态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委员
北京市科技新星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专项基金、博士点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的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近50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
本文首发于协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栏目主持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赵久良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