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中国茶叶悄咪咪地干了一件大事——11月29日,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 ,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 ,王侯将相以茶敬客,文人墨客以茶表怀,市井百姓则坐在茶馆里热闹地啜饮出生活的滋味。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茶的传统,不仅关乎如何泡茶喝茶,还包含茶叶采摘、茶园管理和茶的手工制作等等技艺。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一片小小的树叶,贯穿在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现在,中国茶的六大类是 以颜色来命名 的。相同的一片树叶,经过 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 等不同的制作过程,变成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再加上花茶和再加工茶,中国足足有2000多种茶品,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颜色、香气、味道。
茶并非一开始就香气氤氲,我们的先人几经坎坷,才叫茶褪去了苦涩之味,寻得了一口好茶味。
南方有嘉木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七八千年前, 野生的古茶树就已经在中国的南方扎根发芽 ,如今的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
西汉时,蜀人王褒所著的《僮约》内有“武阳买茶”的字句,武阳即现在的四川省彭山县。
东汉《桐君录》中记载:“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当时的这几个地区,现均属秦岭终南山以南的鄂西山区。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则这样称赞茶树:“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邦崴古茶树◎张宇 摄,图源:《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如今,北方也有不少历史悠久的知名茶叶产区,茶树在北方同样生长茁壮,或许有人会提问, 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茶树是“南方嘉木”呢?
这要追溯到久远的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那时茶树的祖先,当时的茶树并非只生存于我国的西南山区,相反,它们遍布大陆各地。
冰期来临后,大地被冰封,直到13000年前的全新世晚期,冰才开始逐渐消退,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被冰川长期覆盖,这些地方的茶树也因温度太低而不再生长。
而 我国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华中一些地方,未被冰川完全覆盖,茶树的根得以保存下来 ,继续繁衍生长。这也是茶树为什么生“南”而不生北”。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那么中国的茶树又是如何产生了繁多的品种呢?这要说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同源茶树隔离分居现象” 。
千万年来,原本生长在同一区域的茶树,随着高原抬升、河谷下切等地壳运动的发生,以及气候的变化,逐渐被分离到了不同的生长环境。
乔木型大、中叶种茶树,生长在炎热多雨的热带,它们耐热、耐湿又接受强日照,变得树冠高大,叶大如掌;而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则在温带,它们耐寒耐旱,树冠矮小,叶形较小。
之后,茶树沿着3个方向,向中国乃至世界范围迁移和传播开来。
·沿着横断山脉,以及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往更西南方向传播,代表有栽培型的云南大叶茶。
·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沅江向东及东南方向传播,经过人工选育栽培后,产生了广西凌乐白毛茶、广东乐昌白毛茶、湖南江华苦茶等等。
·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水系向着东北大斜坡传播,经过多代人工栽培,孕育出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北部生长的苔子茶等。
如今, 中国茶树品种多达200多种 ,可按照叶片大小、形状、色泽、新梢性状、发芽迟早等来将茶叶分类、命名,可谓品种繁多又充满茶的意蕴和趣味。
唐煮宋点明清泡
茶并非一开始就成了雅趣饮品,它在中国大地初登场时,是以药用功效吸人注目。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茶是解毒神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
战国时期的《尔雅》中,有关于茶的记载,讲到“槚,苦荼”,“茶”的古字为“荼”,意为“苦菜”。 由此可以猜想到,一开始的茶并不好喝 。
被视为药草的茶,最早的饮茶方法,也 和熬制中药颇为相似 ,将鲜茶叶或晒干的茶叶加水熬煮,制成汤汁饮用,对器具没有要求,对茶叶也没有任何加工。
三国时期,张辑《广雅》中记述了一种“粥茶”的做法,把茶叶制成饼状,用浓稠的米浆浸泡茶饼,用炭火烤热后捣成碎末,加水饮用,甚至还会再加葱、姜、橘皮、薄荷等调料。
在唐宋以前,茶叶加工工艺不成熟,直接熬煮出来的茶汤味道一般极为苦涩。
直到 陆羽 的出现,他在 《茶经》中提出了“煎茶法” ,改善了茶的滋味,也让饮茶的习惯,开始走向千家万户。
陆羽煮茶三彩器◎河南巩义出土,图源《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煎茶法分为炙烤、碾罗、煮水、投茶、分茶这5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陆羽都给出了详细的注意事项。
①炙烤。把茶饼置于火上烘烤,时时翻转,让茶叶舒展,目的是烘干茶饼存放时所吸收的水分。
②碾罗。将烤好的茶饼立刻用纸包好,以存其香气,待茶饼冷却后,放入茶碾中碾成茶末,再过筛,以保证其粗细均匀,形状一致。
③煮水。取水山泉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过程又分为三沸,三沸过后的水便不可再食用,应当弃之。
④ 投茶。一沸时,根据水量加入适量食盐调味,二沸时,舀出一勺水,然后用竹夹环激汤心,形成漩涡,并将茶末在漩涡中心投下。待水沸腾溅沫时,将刚才舀出的水倒入以止其沸,使其表面生成白色茶沫,此即「育华」。
⑤ 分茶。把沫上形似黑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否则茶汤将味道不纯。
如此五道工序下来,得到的茶水,陆羽认为可分茶五盏,第一碗名为「隽永」,可直接饮用,味道上佳,随后的每一碗,味道逐渐递减,到第四、第五碗则「非渴甚莫之饮」。
煎茶法示意图,,挪猫者 绘,图源《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到了宋代,点茶法出现了。在今年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中,点茶法也被许多观众熟知。
与唐代煎茶法不同的是, 点茶时,是先将碾罗好的茶末置于茶盏,再以沸水注入,冲点而成 。
在宋代,点茶的兴盛甚至发展出了一系列比拼茶艺的技巧手法与评判标准,谓之 “斗茶” 。
研修茶艺的,并非只有民间的制茶师,文人士大夫更是争相爱好。
苏轼有诗《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到了明朝,明太祖提倡节俭,下令废除了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禁止制作团茶,改为喝叶茶,与今天散茶叶颇为相似。
随着团茶的消失,那些复杂的喝茶器具、技艺,也就派不上用场了,煎茶、点茶、斗茶的风尚随即式微。
泡茶法示意图,挪猫者 绘,图源《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喝茶发生了大的变革,人们采茶后将茶叶“炒青”,再直接泡在茶壶中饮用,“泡茶法”基本已经接近如今我们喝茶的方式。
上万元一斤的价格,却让茶丧失了真正的品质
如今喝茶的年轻人,都难免被贴上“佛系”“养生”“复古”的标签,喝茶已经不再是古代那样人人追捧、竞相琢磨的潮流了。
而茶叶每次登上热搜,往往是都是夺人眼球的“天价茶拍卖”。去年,福建武夷山的部分岩茶, 最贵的一款被炒作至每斤48万元 !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传统名茶原本自身品质极佳,却被那些完全不喝茶、不懂茶的人炒作成了奢侈品。
虽然如今煎茶、点茶、斗茶的技艺热度不再,但仍旧有不少年轻人遵循着传统的喝茶方式,企图让更多人,看到这一项传统技艺的魅力与雅致。
当然,中国茶历史悠久,如果只顾过去的传统、陈旧的一套,就变成“复古”而不是“复兴”了,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而且传统是不应该也无法完全割舍的。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知中:中国茶的基本》 一书中,采访了云 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 ,对于如何复兴这一雅玩的传统,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 我们复兴的对象是文化生活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玩,大家过得太沉重了。我经常说,茶能够让我忘记一些事情,安慰我自己。我们要发扬广东、福建、四川这几个区域的精神,像他们那样豁达乐观地生活。 过去我们雅玩的传统也应该复兴成为日常。我们现在努力恢复的就是‘会玩’ 。”
*本文部分摘编参考自 《知中:中国茶的基本》,2018年,中信出版集团
《南方有嘉木:茶的起源与发展》,文 徐雅 编:陆沉 绘: text: Xu Ya edit: Yuki
《具备时代精神的生活美学:历代饮茶法沿革》,文:王萱 编:陆沉 绘:挪猫者 text: Wang Xuan edit: Yuki illustrate: Catm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