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花儿与少年》,「人」与「附近」

时隔五年,《花儿与少年》归来。

它没有变,仍然是五支花儿与两位少年的老配方;

它也变了,往昔主打「远方」,如今主打「附近」。

它之所以被重启,似乎就是带着这个使命而来的——

带领观众,「一起去发现,141公里内的美好」。

上篇:四重「人」

如果「远方」看到的是「诗」,「附近」看到的则更是「人」。

与露营同时走红的,还有新晋网红学术热词——「附近」,在人类学家项飙的表述里,「附近」代表了个体生活重新建构一份有着烟火气的场域。

所以,当旅行从「远行」拉到「附近」,我们似乎更能近距离地感受关于人的层次。

这是1号受邀提前观摩首期《花儿与少年》第四季,最直观的感受。

透过《花儿与少年》第四季首期节目,我们看到了关于「人」的多重镜像——

看到「人」。

相信体验过露营的朋友都知道,露营的旅行方式与远游的旅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远游不能带太多「身外之物」,但是露营能。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物件,可以带给朋友的礼物,可以带给集体生活的东西......You are what you bring(你带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人)。

所以,我们可以迅速抓到本季嘉宾们的特质——

赵今麦是浪漫型的人,她给自己带了蜡烛,给花少团带了灯串;

韩东君是助人型的人,他给集体带了一堆物件,却几乎没有空间留给自己;

杨幂是粘合型的人,她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保温杯,成为最受欢迎的礼物;

李斯丹妮是文艺型的人,她带了黑胶唱片、带了乐器,刚见房车就关心是否有音响;

张凯丽、刘敏涛是务实型的人,刘敏涛带了桌布、零食,张凯丽带了调味剂、汤料包;

丁程鑫是创意型的人,他带了2022全球最火文创冰墩墩,他画了一幅童趣十足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画。

远游不会有太多「各自分工」,但是露营有。远游可能至多一个团长,一个财务;而露营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闲的,都得互相搭把手,都得彼此分工。

于是,你又看到了作为组织者的杨幂,游走在各个组间协调大家、鼓励大家;作为执行者的韩东君,撑帐篷、扛重物,以及默默地调整了几次脚踏板;作为大后方的张凯丽,为雨天中的大伙儿准备了防寒的姜汤。杨幂的周到,韩东君的心细,张凯丽的暖心,人物的品格在露营中,很快都被呈现。

看到「家」。

远游是消费性的度假,露营更像户外的生活;

前者是完全出离现实,后者则是半出离现实。

由此,缔结的关系——

旅游就是旅友,露营更像家人。

让1号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雨天之下,小辈搭帐篷,老辈煮姜汤,姜汤出锅,张凯丽冒雨给韩东君、丁程鑫送来。当帐篷搭好了,饭也做好了,大家就一起吃上一口有锅气的饭。

这时,韩东君才会情不自禁唱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说「突然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家里的感觉,一家人出来露营,挺幸运、挺幸福的感觉」;张凯丽说,「就像过去一家人在一块儿,互相关照、关怀,特别温暖」;丁程鑫说,「我觉得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完成一件事儿,特别温暖」。

露营,是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一种生活方式,它让不同脾性、不同喜好的人,共同组成了一个临时性的小家庭。

这也是为什么露营能够给人产生「美好感」,尤其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久未归家的人们。

看到「集」。

露营,不只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露营,不只是老朋友的相聚,也是新朋友的相识。

这也是为什么它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

就像在首期中,花少团来到一个「露营公园」,迅速跟同在公园中的其他露营者们打成一片,混作一团,一起玩水枪,一起玩飞盘,所以,才出现了操碎了心的杨幂,扒拉着到处找自己的团员。

这是一个流动性的「社交市集」,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乡土社会」。非常触动1号的是,张凯丽竟然叫得出卖菜摊位老板的名字。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与人不是纯交易关系,可以聊天,可以攀谈,甚至可以叫得出彼此的名字。

看到「族」。

不管作为旅行方式,生活方式抑或是社交方式,露营的兴起,本质上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我们是一个善于调剂、善于变通、也善于求解的民族。当现实给远行以阻碍,我们就调整对曾经「旅行」的认知,从心证地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来改变世界、改变生活。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乐观主义且实用主义,另辟蹊径而柳暗花明。

所以,这就是露营之妙,你能看到微观的人,看到临时的家,看到流动的集,也看得到亘古的民族性。

下篇:四个「导」

1号绝不认为,《花儿与少年》重启只是一时兴起或者临时起意。

从当年的横空出世,到今年的再度归来,它一直都是踏准时代的节点,号准社会的脉搏。

2014年,国内综艺从棚内综艺逐渐转型户外综艺,《花儿与少年》步调更加大胆,引领了「自助远行」的时代,把户外的场景置于海外,三季下来,足迹踏遍了欧洲、中东、非洲、美洲、大洋洲,几乎带领观众来了一场环球旅行;

2022年,当它主动颠覆自己,从「自主远行」转型「自助露营」。为什么要在这个节点做这样的转变呢?

1号认为,可以用「四个导」来理解——

第一个「导」,是生活方式倡导。

就像这一季的Slogan——

「一起去发现,141公里内的美好」。

「一起」这个字眼的运用,就是一种面对观众,强烈的询唤、鼓励的号召、盛情的邀请。希望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能够与花少团们一起共襄盛举,共享其乐。

「美好」这个要素的理解,不仅仅是141公里内,美好的景物,也有人们在141公里的半径内,遇见的美好的人,发现的美好的事,建立的美好的关系。半径越小,密度越大,这种美好感不是被稀释的,而是被浓缩的。

第二个「导」,是流行风潮传导。

露营,今年以来已经小有气候,它已经成为尤其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人们,最流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了。在北京的郊区,在杭州的营地,露营的人熙熙攘攘,成为别样的人间。

但是,我们知道,流行是有传导效应的。就像每一种流行风潮,都会从高线城市逐步流向底线城市,露营也是如此。

在此之时,《花儿与少年》第四季的上档,就是这个流行的催化剂,这股风潮的传导索,尤其如今形成了湖南卫视+芒果TV的台网深度融合双平台战略,更有利于这个传导效应的加速与放大。

第三个「导」,是国民情绪疏导。

而在这样生活方式的倡导、流行风潮的传导下,也许,国民情绪也会得到疏导。

就在几天之前,《法制日报》主持的话题#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上了热搜高位,不管线下冲突还是线上舆论,我们都能察觉到,社会情绪有一些变化。

有专家对此分析道,一种可能就是在我们社会习惯了高流动性后,这三年来,发生生活方式突变,造成的人心理的紧绷、情绪的紧张,而这种「戾气」其实就是这种心理病症的外化。

因此,湖南卫视选择在这个时候重启《花儿与少年》,这个曾经给国民带来美好的远行的想象的节目,这个又给国民建议一种更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节目,其实,在心理层面上,就是一种「文艺按摩」,让人们通过大屏,寻找到生活的、情绪的一道出口。

第四个「导」,是旅游经济引导。

《花儿与少年》第四季的全部行程,都在湖南省境内,以湖南省任意城市为中心,半径141公里、路程2小时内,进行自助露营。

同时,节目组也提供了「湖南省最美露营地推荐指南」,这不仅是给花少团的一份实用指南,也是给全省人们、全国观众的一份实用指南。

中国人的韧性,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心理层面善于变通的处世哲学,也体现在经济层面善于开辟的发展之道。

国外游或者外地游既然受阻,那就趁此时机,大力发展本地游。这恰恰是此前国内旅游业的短板,以前更多是对名胜景点的「浅度游」,而露营代表的是对141公里内的「深度游」,不是走马观花的,不是打卡经济的,而是需要用心去发现的、需要深度体验的。

这两种旅游形态,其实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前者提供广度,后者提供深度。二者并举,才是一个旅游强省、旅游强国的合理配置。

所以,有韧性的中国人,反而把疫情期变成了一个发展露营经济的窗口期,盘活这种深度游的国民意识,由此形成更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内循环。

1号结语

从宣布《花儿与少年》重启后,微博就热闹不凡。

在网友们开玩笑的「文艺复兴」或者「复古风潮」之下,其实,更多的还是本身这个IP的魅力与价值,否则,谁会为之「考古」,为之欢呼?

只是,难能可贵的是,《花儿与少年》不满足于不求变的重启,不只是为了满足观众们的「复古风」,而更想用这个万众关注的经典IP,做一些更有益于当下的探索——这,才是1号认为,更值得肯定的。

最后,欢迎《花儿与少年》回归!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