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记者在“核你相约,美丽昌江”第七届核安全文化媒体行活动上获悉,海南昌江核电玲龙一号项目计划于2026年投运。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更多进出口政策,有利玲龙一号在国际市场推广
据悉,2023年,海南核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由土建阶段进入安装阶段,完成核岛内部结构、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常规岛安装开始,即将进行安全壳顶封头吊装。项目主关键路径略微提前,里程碑节点全部按期或提前完成,“六大控制七个零”目标未突破,风险趋势平稳,安全质量全面受控,玲龙一号项目计划于2026年投运。
据核电工作人员介绍,“玲龙一号”选择到海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海南是小电网,海南昌江核电小堆本身的设计对象就是中小电网,在海南可以作一个全景的展示。另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更多的进出口政策,也有利于玲龙一号走出去,在国际市场推广。
此外,玲龙一号功率小、源项少,应急计划区可以控制在厂区边界内,技术上可实现不需要场外应急干预,可以靠近城镇及工业园区部署。玲龙一号采用“固有安全加非能动安全”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消除多种潜在事故,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玲龙一号采用完全非能动安全系统,利用自然现象确保反应堆的安全,事故后可以长期不需要人为干预。
海南昌江核电小堆项目技术优势体现在多方面
记者获悉,海南昌江核电小堆项目技术优势体现在多方面。“玲龙一号”反应堆结构采用一体化设计,将蒸汽发生装置整合在压力容器内,简化系统结构,大大降低放射性流出风险,提高反应堆固有安全性;采用截短型燃料组件,通过提高燃料燃耗限值和热工裕量,提高燃料组件可靠性,降低燃料包壳破损风险。
具有比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如采用自动卸压、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堆腔注水冷却等技术,能够在极端情况下确保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的完整性,使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概率降到最低。
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时操作员在72小时内可不必采取任何手动操作,大大降低人因错误引发更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易于控制产品建造质量,缩短现场建造工期,并有更强的适应性。如可方便地通过增加反应堆模块提升功率,增设处用于发电外,可增设、海水淡化、供热等模块,满足偏远地区或海岛工业发展的供电、水电联供热电联供、热电联供水电联供等多样化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化反应堆、内置直流蒸汽发生器等多项技术都是在国内核电领域首次应用,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与实践,将推动我国更加全面地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
海南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过680亿度
在海南核电投产以来取得的成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记者了解到海南核电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省电源性缺电问题,这是一个在海南“电荒”最为严重的时期启动的海南最大的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为海南提供一个有能力供应全岛三分之一用电的电源点。
同时,海南核电开启海南能源供应的新格局,并推动海南电网的升级,海南核电使海南成为国内核电占比最高的省份,大大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大机组的投产,也客观上推动电网的升级,目前全省已形成“双环网沿海覆盖,三通道东西贯通”的220kV坚强骨干网架,并通过联网一回、联网二回海底电缆与南网主网相联,海南核电的建设将国内核电国产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82%以上,较好的推动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
此外,海南核电的建设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与南海战略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据统计,海南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自2015年投运以来,累计发电超过680亿度,目前发电量占海南省电力供应近30%,极大缓解海南缺电情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870万吨,二氧化硫2.8万吨,氮氧化物2.5万吨,环保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