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秋日的雾雨村 如梦如幻(江西篁岭村)

自从十几年前第一次造访 婺源 后,就心心念念着再来一次,那种刻在骨子里的 徽州 风情,朴素雅致,温婉清幽,一直影影绰绰地拉扯着我的心肝肺。

篁岭,似乎是近些年才雀起的旅游热点,十几年前来到 婺源 时,竟然未曾听说过此地。十几年后再来,此处已成了人满为患的著名景区,缆车也架了起来,原住民都被迁走,原来的老屋被改成客房,俨然一个类似 乌镇 的大型民俗主题公园。当然,对于这种改造我并不十分排斥,事实证明,只要的合理开发,原汁原味的民俗和文物都能最大程度得到保留。

坐着飞机,“枯叉”一下来到 南昌 ,为什么说是枯叉呢,主要昨天晚上睡觉前听德云社,忘了把耳机摘下来,结果四十年前于老师“枯叉”一下诞生在前门外大街皮条胡同的段落被单曲循环了整整一晚上,害我做梦都是抽烟喝酒烫头。

从 南昌 昌北机场到篁岭差不多三百公里路程,沿着高速一路奔驰,三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沿途风光引人入胜,青山翠竹,碧湖逶溪,著名风景区的指示牌看到不下十几个,以前真是怠慢了 江西 的好风光,必须好好检讨,然后一一前去拜访。

到达篁岭山脚下时,投宿客栈的老板已经等候多时,他开着前车引导我们沿着山路蜿蜒向上,一直来到山顶的晓鳙村。当然,他常年在此讨生活,熟门熟路,把他的车开出了头文字D的感觉, 婺源 的苍茫群山也是翻版的秋名山,风驰电掣,急弯都不带踩刹车,而我这台刚刚租到手的车子,上坡加速性能实在让人泪目,换到手动挡试了几试也不见好转,最后干脆自暴自弃,挂着自动挡慢慢挪上山,反正山路仅此一条,走到底就是了。

晓鳙村与篁岭就隔着一座山头,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去篁岭,可以自上而下慢慢晃悠,还省下了索道的费用。

客栈老板家的晚饭正是典型的 江西 口味,对于我这副“走遍 千山 万水,不如回家顾嘴”的胃口来说,没有什么比吃到正宗 江西 菜更令人欢呼雀跃的了。今晚吃撑是必然的选择,就连配菜的辣椒也基本都消灭干净,这让负责烧菜的老板娘深受鼓舞,不仅再次奉上自家腌制的酸辣椒,还泡上浓浓的绿茶款待知音食客。于是,我就着腌辣椒又吃了一碗干饭,然后打消了饭后到处走走的念头,因为实在走不动了。

小小的山村,村前屋后都是一个姓氏的熟人,饭后聚在一起聊天是常态,老人们一堆,男人一堆,做完家务的女人又是一堆,孩子们则在狭窄的石板路上跑来跑去,打闹嬉闹,全然不顾旁边就是容易踩空跌落的沟渠,而大人们也似乎早就习以为常,孩子嘛,不摔几次怎么能老实长大呢?

夜里,伴着此起彼伏的犬吠声,我沉沉睡去,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眼望外面烟雨迷蒙的群山和被细雨笼罩的白墙黑瓦,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好天气的希望落空了。不过回头一想,这种湿答答、雾蒙蒙的景致不也正是 徽州 古村的招牌吗,这样一想,我的心情顿时又好了许多,甚至还有些雀跃着要赶紧去亲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了,毕竟是我一直牵挂在心里的 婺源 老家嘛。

伴着如同碎末一般飘摇而下的小雨,我踏着晨雾,走进晓鳙村的深处,这是一座真正的山村,座落在群山环保之中,一条汩汩流淌的山间小溪是这座村子的生命线,基本所有的房屋都分散在溪水附近,可以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里是如何的隔绝闭塞,而外面的世界跌宕起伏之时,这里又会是一座孤岛式的世外 桃源 ,保护并哺育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迈过年代久远的石桥,来到未曾全部翻建的老村,这里屋前屋后的菜地里种着当季的青菜,早起的母鸡在地里“咯咯”翻找着虫食,我甫一靠近,它们就扑腾着翅膀四散奔走了。山上的竹林青翠挺拔,竹梢淹没在飘渺的云雾中,只是随着清澈的山风轻轻摇曳。

偶尔路过一幢古老的旧屋,幽暗的屋内还贴着红太阳的大头像,红得发黑的八仙桌上摆着香炉,香火明暗,烟气袅袅。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举着长长的烟锅,时不时抽上一口,老人的眼眉完全藏在吞吞吐吐的烟雾里,看不分明。

高大的古樟矗立在村头的风云桥旁,枝繁叶茂,独特的 樟木 香气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仿佛一位忠诚的老将为村民驻守着门户。山里流来的溪水潺潺,沿着层叠延伸的水渠跌宕流淌,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整座老村因为有了这股流水才变得充满生机。

从晓鳙村到 篁岭村 的游客入口,确确实实如网上所说,太近了,我上车,打着火,刚踩了一脚油门,嗯,似乎就要下车了。

进入篁岭景区后,经过一排卖菊花、卖 樟木 制品、卖茶叶、卖乌梅的摊位,往左走是高空栈道垒心桥,再经过层层叠叠的梯田,过卧云桥,沿着山路走到村头的水口,然后便可到达以晒秋闻名的山中小村,篁岭,游览完村庄,通过天街又可以回到景区入口,这是一个完整的环形线路,当然反过来从篁岭走到垒心桥也是可以的,只不过绝大部分游客只去看看垒心桥,原路回来再去看看 篁岭村 ,然后行程便结束了,当然这样简单走走也没啥问题,大家开心就好。

经过一座充当天街大门的牌坊,篁岭的商铺保持了 国内 景区食物一贯难吃和号称当地纯手工艺品一贯从 义乌 大市场批发的基本特色。东西不好吃是由于景区的店家根本不需要用口味吸引回头客,反正都是来旅游的,买单前不跑肚儿就已经算是 成功 了,而 国内 景区内千篇一律的商店卖着千篇一律的商品,让人连捎带逛一逛的兴趣都欠奉,奇怪的是这些商品都号称是本地纯手工制作,大 江南 北、长城内外这么多的手工艺品竟然能长得一模一样,难 道真 是心有灵犀?

穿过天街,很快就会看到一座尽被白墙黑瓦覆盖的山坡,从山腰到山巅 ,十分密集地排列着上百栋古老的徽派民居,而且这些民居的坡度落差之大,最上排和最下排几乎可以达到数十米。从这些民居的顶层上,无一例外都伸出整齐排列的木桩,这些就是支撑晒秋簸箕的木排,可近日 婺源 地区阴雨连绵,远山近村都被或浓或淡的雾气萦绕,那些红红黄黄的辣椒和菊 花都 藏进了屋内,木排上空空荡荡,看来这次篁岭之行是无缘得见 大名 鼎鼎的晒秋了。

如今的篁岭已经没有了原住民,整座村子都被旅游公司包下,整体改造成一座 徽州 古村风格的主题景区,并着重打造“晒秋”这一特色民俗,果不其然,只要营销思路对头,这座原本在 婺源 都名不见经传的山村竟然在短短数年之内名声雀起,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文章开头我曾经说过,其实这种专业旅游公司的专业开发,对于文物来说,反而是一种更好的保护,要是交给本地居民来自行操作,一定会各自为战,荒腔走板。

说实话,篁岭景区内几座按照不同主题恢复的古民居和古院落,其实还蛮不错的, 比如 农耕、婚嫁、祭祀、书院等等,至少有模有样,有据可查,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

篁岭村 内许多老屋都被改造成了宾馆房间,前台接待设在村口,统一安排住宿,拿了钥匙再去村里找自己的房间,这跟 乌镇 西栅有些相似。后来我查了一下承包篁岭古村进行开发的旅游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现中青旅也有投资,这就能解释了, 乌镇 西栅的改造其实就是中青旅操作的。

村口的祠堂现在被改造成了“ 婺源 民俗博物馆”,但是正厅上方那块“金殿传胪”的牌匾却保留了下来。在科举年代,这可是了不起的荣誉,“传胪”即是二甲第一名,莫看是二甲,可关键是一甲只有三个名额,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传胪就是全国第四。三年一届的会试,高中第四名,这是必然要当庶吉士的,日后入阁拜相都不是梦想,要知道当年张居正同学也不过才二甲第九名而已。

这位乾隆二十五年的传胪,曹文埴,后来官至户部尚书监管顺天府尹,太子 太保 ,当然他在民间更大的名声来自他是京剧的鼻祖,正是这位曹尚书为了庆贺乾隆80岁寿诞,把自己的私家“廉家班”改为“庆升班”,入京演出,一炮打响,从而才有了国粹京剧。

远离人群,走进篁岭古村的深处,这里还没来得及完成彻底的改造,大致还保留了最原始的模样,或是门户虚掩,庭院草木幽深,或是青蔓黄藤,攀满了斑驳的老墙,亦或是老屋沧桑,一砖一瓦都是岁月的痕迹。慢慢走着,任凭细雨打在身上,只是细细品味,似乎在翻看一本泛黄的陈年老书。

顺着石阶慢慢走下山, 篁岭村 渐渐变成悬在头顶的古村,走出村头的水口,路边的红豆杉也多了起来,其中树龄最长的已有1200年的历史。也不知是不是王维那首深情旖旎的小诗传到了篁岭,引得此间的人们栽下了第一棵红豆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呼吸着乡野间清新的泥土气息,沿着层叠梯田间的曲折山路,徜徉,穿过卧云桥,再顺着栈梯往上攀登,很快便可到达垒心桥。 垒心桥,这是一座横跨山谷两侧的斜拉钢索桥,烟雨迷蒙之中,站在桥上,眺望几乎覆盖整座山谷的梯田,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还有那座仿佛居于云上的小小山村,一派与世无争的世外 桃源 景象。

离开 篁岭村 ,仍然是一脚油门就回到了晓鳙村。虽然没有看到这个秋天晒了什么,但是今晚吃点儿什么却是可以完全做主的,客栈老板娘热情十足地做好了整桌的饭菜,还奉上腌辣椒、酸萝卜、豆豉、咸鸭蛋等等,看来又到了撑破肚皮的时候。

搜索建议:秋日的雾雨村 如梦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