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脱贫攻坚答卷上,改写命运的孩子、家庭与村庄 | 广东三农这十年

对于王詹(化名)而言,2016年是她人生的分水岭。那年她16岁,一家八口挤在一个仅有两间卧室的平房里。“家里困难,房子还是叔公建给我们住的。”

王詹出生于揭阳市惠来县前詹镇前詹村。彼时,她和5个弟弟妹妹共住一间卧室。她和小一岁的妹妹形影不离,在床上讲着悄悄话。“不想读书了。学费这么贵,爸妈赚钱又这么辛苦。”“放学回来还要织网、干活,还不如去打工,早点出去挣钱。”

从小学就开始织渔网补贴家用的王詹,暗地里给自己“写”了一个“人生剧本”: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后面的事就等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再说。

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定2277条相对贫困村。全省21地市动员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干部下沉驻村,参与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低保兜底……2016年以来,广东各级财政部门累计投入超千亿元资金,用于省内各项脱贫攻坚及援助对口扶贫协作工作。

史无前例的帮扶力量,让无数个“王詹”的命运被改写,无数个农村家庭摆脱了生活困境,无数个曾经的贫困村走上了奔康致富之路。

告别“因贫失学”,女孩圆了读书梦

2015年夏天,王詹从镇上中学毕业。成绩算不上优异的她与父母商议,准备辍学外出打工。父亲坚决反对。“再怎么不想读,也要把高中读了。实在不行就去读职高。”

王父一锤定音,但决定并不轻松。家里6个孩子,4个年幼,离不开人。无法外出打工,王父只能在村里打零工,做些水电的活计。“一天的工钱也就200元,一个月最多干十来天,不是随时都有活干。”

2016年,王詹的妹妹初中毕业,姐妹俩读同一所职高。王詹又动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她算了一笔账,她和大妹妹的学费、生活费一年要一万多元,底下4个弟弟妹妹读书的开销,每人一年最少500元,4个人就要2000元。几个小孩读书的花销,就占了全家开支的大半。“家里这么困难,真的不忍心看爸妈这么辛苦。”

转机很快到来。2016年,前詹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王詹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支持以及帮扶单位的帮扶下,王詹一家享受到了医疗、教育等政策保障。“2015年,我们家还不是贫困户的时候,一年学费要缴7000多元;2016年,我们家被纳为贫困户,我和妹妹两个人的学费加起来才7000多。”王詹笑了,“除了学费有减免,我们每学期还有补助领。”

2018年,王詹顺利毕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前往东莞当上了一名辅警,一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妹妹毕业后也去了东莞做电商,一个月能赚4000元。如今,王詹家里的平房加盖起来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得益于扶贫政策,王詹圆了读书梦,如今家里的平房也加盖为两层楼房。

王詹的故事不是孤例。2016年秋季学期至2020年春季学期,广东共补助建档立卡学生163.9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56.3亿元。教育扶贫,圆了无数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的读书梦。

帮扶点燃希望,她撑起了十口之家

2014年,家住韶关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的邱恶麻,遭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家里的“顶梁柱”被确诊为脑梗塞,身体瘫痪,失去劳动力。八个孩子当中,仅有大女儿外出务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其余还在上学。

“刚开始那时(老公病发)都没空去管其他的事情。后面他(病情)稍稍稳定了,才开始担心,害怕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吃穿紧点没关系,但是家里这么多个小孩怎么办?”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邱恶麻肩上,昂贵的医药费以及几个孩子读书的花销,让邱恶麻压力重重。“哭的时间都没有。又不敢哭,怕小孩看见。”

2015年,邱恶麻小孩所在学校的雷老师得知了她家的情况,带着邱恶麻和孩子去韶关向社会募捐。“一共获得了两万元现金捐款,有些人的名字我现在都记得。”回忆过去几年的生活,邱恶麻有些哽咽。“只能拼命种田、做工,地里不忙就去打零工干活。那时候还在想,冬天没法种地,我就去讨饭给小孩吃。”

2016年,扶贫工作队来了,邱恶麻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除了一个病号,还有7个小孩要照顾。她一个女人能坚持这么久,背后有多少委屈,我们没法想象。只能尽全力帮他们一家。”原驻村第一书记梁建恺到村后经常走访慰问贫困户,对邱恶麻一家,他已是常客。

“尽全力帮”不是空话。驻村工作队为邱恶麻一家申请了医疗救助金,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还给6个读书的小孩申请了教育补助。帮扶措施一项项落实,邱恶麻对生活的信心一点点恢复。“上面有什么政策,梁书记都会来跟我说,也尽全力帮我争取。我家养的第一头牛,就是他帮我争取来的。”

邱恶麻踏实肯干,身上有股韧劲。家里的地不够吃,她路过隔壁石冲村,看到一些撂荒地,便主动找到石冲村干部,问能否把地租给她种。“那个干部听我这么一说,就挨家挨户带我去问。那些人也很好心,都愿意把地租给我。”邱恶麻把租来的25亩地都种上了水稻、蔬菜。“给家里种口粮,有多余的就卖点钱。”

在产业扶持政策的带动下,邱恶麻又养了50只鸡和一头牛。“这么好的条件、政策,这么多人来帮我们,我自己还不加紧干,就真的是对不起党和政府了。”她利用政府贴息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向银行贷款,租地种蔬菜、搞养殖。“有时早上5点就起来摘黄瓜拉出去卖,一些品相不好的就拿去喂猪。”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勤劳肯干的邱恶麻(左一)通过养鸡、养牛、种菜等撑起了十口之家,日子越过越好。

2021年,邱恶麻买了一辆小货车,方便拉菜出去卖。“到市里去卖,一公斤可以多卖一元钱。”她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是很有干劲。特别是我的几个小孩也很懂事,会帮我忙。”如今,她的小孩有2个在上大学,4个在读高中。“老公的病情也好点了,现在他自己一个人可以下地走路了。”

工作队出谋划策,贫困村养成大产业

清晨,在惠来县前詹镇赤沃村的鲍鱼养殖场,脱贫户方喜文开始了第一轮作业。在养殖场工作了六七年的他,只消看上一眼,就知道鲍鱼的进食情况。见养殖池内鲍鱼已吃饱,他手脚麻利地将池内残余饲料冲洗干净,换上干净海水,补充好饲料后,走向下一个养殖池。

前詹镇靠海,村民多自给自足,多年来未曾形成大规模产业。2016年以前,赤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

2016年,赤沃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这么丰富的海洋资源,怎么不利用起来?”在掌握了全村村情、民情后,工作队决定扶持村里发展鲍鱼产业。同年,通过就业帮扶政策,在工作队的牵线下,方喜文进入村里一家鲍鱼养殖场工作。

看准了鲍鱼产业的广阔前景,工作队和村内一户有意扩大生产规模的鲍鱼养殖户签订了协议,约定养殖场扩建后将收益的10%分配给村集体。2017年,设有260个养殖池的鲍鱼苗场扶贫产业项目正式落地。投产第一年,项目收益近百万元,赤沃村也实现增收近10万元。鲍鱼养殖项目带动了25户农户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

“以前洗车一个月2000元,现在一个月有4000元!”方喜文过去在村里洗车店干活,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在家门口进厂务工,还学得了一技之长。“现在我也算半个鲍鱼养殖专家了,工资也比刚进厂那时增加了一些。”

实打实的效益,让更多村民加入了鲍鱼养殖行业。“三四年间,赤沃和周边几个村从事鲍鱼养殖的农户就多了二三十家。”前詹镇农办主任洪俊佳告诉记者,如今全镇鲍鱼养殖面积约4000亩,参与产业链的农户达3300余户。2021年,前詹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赤沃村集体收入也提升到16.81万元。

2021年,前詹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你能想象一个村级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成为年产值6个多亿元的特色产业吗?”洪俊佳难掩自豪之情。“接下来我们还将进军二产三产,做强鲍鱼深加工,迈进预制菜的新赛道。”

以“造血式”产业帮扶改写村庄命运,赤沃村只是一个缩影。据统计,2016年以来,广东累计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3万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875名,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2476元,全省2277个贫困村建有农业特色产业4578个。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之下,一个个贫困村顺利“摘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记者】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

搜索建议:
热评

 长隆游记作文

长隆游记作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