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说:
★在华为,基础知识培训只占很小一部分,最主要的培训手段是任正非提出的“训战结合、全真教学”。
企业培训只有通过个体经验出发,萃取出原创知识,才能帮助学员将所学用到“战场”上。只有能落地的实战经验才有价值。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内训师,学会萃取个人经验,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与个人的发展。本文将为你分享内萃的三级萃取,帮助你建立个人优势,更好地立足讲台。以下,enjoy:
内训师不能光讲企业下发的课件,还必须紧贴实际,萃取个体经验;职业讲师除了讲书本知识、外来知识,更要有原创知识。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学员很有可能了解过或听过你讲的内容,如果你没有原创知识、独特经验,很难立足和服众。
举个例子,曾经有机构请老师为一家单位做“公文写作”培训,不承想那位老师上课的内容,竟全部来自一本公文写作书。不巧的是,受训单位刚刚组织员工学习过这本书,而且现场有学员提问,老师还答不上来。可想而知,培训结果有多“惨烈”。
受训单位中止了与该机构的全部业务合作,这位老师同样被机构拉黑,讲师梦想刚刚开始,就早早结束。
你只有从个体经验出发,萃取出原创知识,才能立足讲台,拥有核心竞争力,建立差异化优势。
越普适的经验越没人在意,因为随处可得;越个体的经验价值越高,因为独一无二。
企业培训不是学历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最终目的是要让学员将所学用到“战场”上,只有能落地的实战经验才有价值。
只有用全真实战经验,才能做好全真教学。
那么,实战经验如何萃取呢?我总结为“全真教”三级萃取。
01
全场景:萃任务场景
芬兰教育部在教育报告中提到:“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而是由挑战构成的。”
在得到App上,我看到一句特别棒的话:“知识和经验不是用来写满课件的,而是用来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的。”
因此,首先需要注意,企业操作型、高度流程化、标准化岗位知识的梳理,不需要用萃取技术,因为这些知识是ISO国际标准、IE工程技术(标准动作研究与改良)、流程优化技术等。
经验萃取主要是为了应对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有边界的。边界不一样,场景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调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
《论语》说: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经验萃取不是自上而下萃取内容,而是站在学员身边,从学员视角出发,看到学员面临的真实挑战,还原真实业务场景。只有基于场景的经验,才有机会被再次激活和唤醒,嵌入业务中、运用到实战中。
越是经验丰富的人,有时候越不容易把课上好,原因是丰富的经验特别容易让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忘记了学员关心的是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场景。
例如讲“时间管理”课程,不少老师会铺陈各种方法,如四象限时间轴法、GTD(搞定)法、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番茄工作法、甘特图法、“吃掉那只青蛙”法等。
但学员关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应该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如何定时完成工作,如何提高时间的产出效能。
因此,经验萃取的第一步是梳理工作任务,界定学员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包含完成一个任务时的四个要素:动作对象、动作、动作时机和场所,四要素中有一个不同,场景就不相同。
想要通过萃取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得还原全部应用场景。
举个例子,有内训师开发“职业化素养之内部沟通”课程,其中一部分是“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PPT做了七页,内容如下:
1.工作中你会对领导说“不”吗
2.将自己的看法变成领导的看法
3.认真倾听:工作时、夸奖时、批评时
4.倾听你的领导:少讲多听、理智对待;态度认真、动作到位
5.理解你的领导:换位思考、包容帮助、充分尊重
6.勤加汇报、勇于担当
7.做领导喜欢的员工:乐在工作、值得信赖、做出业绩、理解上司
大家觉得这样的内容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
有没有用呢?说实话,真没用!
这是很多讲师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讲了一大堆,很有道理,但没有有用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应用场景!
后来通过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他萃取出需要与领导沟通的四个场景:
场景一:周会工作汇报
场景二:工作推进汇报
场景三:与领导偶遇时的交流
场景四:与领导出差时的相处
要想做到场景化萃取,请记住一个重要原则:学员要在什么场景用,我们就围绕什么场景讲。
只有了解了学员的应用场景,你的讲授才有针对性。
02
真实战:萃流程步骤
实战课程的标志是有流程、有路径,有步骤、有路标。当挑战场景设定完毕后,紧跟的是你根据场景萃取出的流程步骤。
流程步骤的萃取,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按照先后顺序;二是全面、不遗漏。你只有将具体的做法铺陈在时间轴上变成流程步骤,学员在运用时才知道如何行动。新手讲师在萃取经验时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举个例子,有内训师针对银行柜面营销中如何掌握客户信息这个场景进行经验萃取,总结如下:
1.专业服务
2.微笑交流
3.适当赞美
4.准确切入
这样的知识点缺乏流程性,便没有实操性。后来他按照实际流程,调整为:
1.看资料
2.听信息
3.挖需求
4.荐产品
还有针对做好工作汇报的场景,再进一步萃取流程:
如何做好周会工作汇报:
1.会前充分准备
2.会中认真倾听
3.会后沟通确认
如何做好工作推进汇报:
1.接收任务后汇报计划
2.任务进行中汇报进度
3.任务完成后汇报结果
经验萃取第二步的关键是萃取出流程,有流程,才有行动步骤,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
03
教攻略:萃方法工具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用的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碗,一个是棍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碗是装载东西的容器,比如房子、衣柜、书橱、背包等;而棍子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比如电脑、笔、钳子、武器等。
那么,一堂培训课程下来,学员是想得到一只盛满定义、原理的碗,还是一根解决问题的棍子呢?显然,学员都想要棍子!
因此,经验萃取的关键,是把解决问题的套路,变成可交付学员的棍子,即变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的方法论。
方法论的萃取,需要我们具备深入思考和抽象提取的能力。对学习过的、参与过的事情进行深入反思,总结规律,是最重要的经验萃取过程。
我们要提取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记录下当年自己踩过的坑。
1937年10月25日,毛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提出“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失败的经验,有时更有参考性,可以让人少走弯路、少踩坑。
所以,交付给学员的最佳攻略,应该包括三张清单:
避坑清单:新手易错点、老手易忽视点、绝对不能犯错的关键点;
方法清单:避坑方法、应对技巧、攻关窍门;
工具清单:用工具做落地承接(话术、表单、模板等)。
关于知识萃取,罗振宇老师总结了三条经验:“因人而来,因变而生,对继任者讲话。”
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作为培训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继任者就是学员,我们的任务就是给他们留下一份直面挑战的实用攻略。
如果新手讲师感觉个体经验还不足,担心自己的内容和方法不能服众,还可以运用同样的步骤去萃取身边牛人、业务专家的经验。
04
小胡子画重点
1. 优秀的讲师,不光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经验的总结者。只有拥有原创知识,你才能立足讲台,拥有核心竞争力。
2. 个体经验三级萃取法“全真教”:全场景(萃任务场景)+真实战(萃流程步骤)+教攻略(萃方法工具)。
3. 学员要在什么场景用,我们就围绕什么场景讲。
4. 经验萃取的关键,是把解决问题的套路,变成可交付学员的棍子,变成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的方法论。
比拥有经验更可贵的,是能把经验倒出来。
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分析:“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愚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我们应该像苏东坡学习,既去实践能知,更能提取能言。
能干会说,才是真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