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是指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其卫生质量符合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的茶叶产品。目前生产上出现的低农残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均属于无公害茶叶范畴。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是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关键,在推广应用中,重点要抓好四个“改”。

一、改良品种结构

茶树良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发芽整齐、轮次明显、品质优异等优良经济性状,是提高采茶效率,推行茶园机械化的有效保证,是保持品质稳定,提高茶叶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无公害茶园,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途径。无公害茶园改良品种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良种的适制性。选择的茶树品种应适宜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在引种时因地制宜,克服盲目引种。目前我省茶叶生产中推广的适制良种主要有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乌牛早、安吉白茶、翠峰、浙农113、浙农117、浙农139等。

2、良种的合理搭配。面积较大的茶场,对茶树品种的选择,在注重茶树品种丰产的经济性状外,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如发芽性状、发芽早迟等)的搭配,早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按比例搭配,保持茶树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方便茶叶加工生产。

3、保证良种质量。自繁自育是保证茶树良种纯度的有效途径,面积较大的茶场,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做到自繁自育,保证种苗质量。需要从其他地方引种的茶场,应尽可能到有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引种,避免因良种不纯造成经济损失。

4、加强换种改植。原来茶园基础差,或树龄已衰老,或品种混杂,采取修剪措施难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无公害茶园,应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目标,通过换种改植,掘除老茶树、深翻清园、土壤消毒及改良、选用良种和重新规划种植来建设无公害现代化茶园。

二、改善土壤条件

土壤是茶树立地之本,也是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基本保证。茶树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茶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也由土壤供给,所以,土壤的理化状况和土壤肥力对无公害茶园是至关重要的。

1、改善耕作层土壤结构

土壤耕作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水、肥、气、热条件,而且能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茶树根系更新,从而促进茶树的生长。

在茶叶采摘期间,生产茶园的土壤耕作应以浅耕为主,浅耕的次数和时间,依土壤结构、杂草滋生情况、树冠覆盖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而异。一般可结合施追肥进行,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进行一次,夏茶后的一次浅耕应在梅雨结束后及时进行,否则高温来临后会造成茶园保水不利的影响。

土壤肥沃、树冠覆盖度较小或刚进行过重修剪和台刈的茶园,应适当增加浅耕的次数,可以减少茶园杂草数量,保持茶园表土疏松;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宜减少浅耕次数,或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茶季结束后的茶园要及时进行深耕,采摘季节较长的茶园则要提前进行深耕,以采春茶为主、行间宽、管理粗放的丛栽茶园,可在8-9月的伏天进行深耕;深耕最好与施基肥紧密配合,以提高深耕的效果。同时由于深耕会损伤部分根系,对于生态条件较好,土壤肥力较高,通气透水性能好,土质疏松,病虫杂草少,茶树行间又经常覆盖的茶园,可间隔1-3年深耕一次或实行免耕。

2、茶园行间铺草

茶园行间铺草是指在茶树行间,土壤表面覆盖杂草、作物秸杆或修剪枝叶的措施。茶园行间铺草能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同时能抑制杂草滋生,减少杂草与茶树争水、争光、争肥。铺入的杂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它矿质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

另外,铺草还能调节土温,降低夏季土温,提高冬季土温,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冬季铺草还有促进翌年新梢早发的作用。茶园铺草可以每年2次,第一次在春茶结束,施入追肥和锄草后进行,第二次于秋茶结束将第一次草料翻埋入土后进行。

三、改进施肥技术

无公害茶园施肥除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外,更应讲究施肥的经济效益,还要遵循无公害茶树营养管理的基本原则,达到节约用肥、提高肥效、减少流失、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和产品品质的无公害目标。所以,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根据茶树的需肥规律,灵活掌握茶园施肥的原则,坚持安全、合理施肥。

1、平衡营养施肥。无公害茶园施肥应采取以平衡施肥为核心的茶园综合营养管理技术,平衡施肥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有机肥和无机肥要平衡; 氮磷钾三要素、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要平衡;基肥和追肥平衡;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要平衡。

2、安全合理选肥。无公害茶园禁止施用不符合国家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所规定的城乡垃圾;不符合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所规定的各种淤泥;未经发酵处理的新鲜人、畜、禽粪便;含有传染病毒、病菌及有害、有毒的一切其他有机无机物。禁止施用未经农业部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规定”中登记过的一切肥料、土壤改良剂及生长调节剂。

3、因地制宜施肥。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根据当地的茶树品种、生产状况、茶园类型、气候特点、土壤肥力及灌溉、耕作、采摘等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看天、看地、看肥、看茶”施肥。如生产名优茶的茶园,主要靠春茶,应该比生产大宗茶的茶园更重视基肥的施用;幼龄茶园,要适当重视磷、钾肥的施用,以利于幼龄茶树根系的生长;干旱季节可多施根外肥,少施根肥等。

4、科学合理施肥。无公害成龄茶园应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可选用有机肥无机肥混施,深施时采取茶树行间开沟施的方法,成龄茶园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 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农家有机肥在使用前应进行无公害处理,施肥时以开单边沟深20厘米左右,施入肥料后,结合深翻,覆土盖实;幼龄茶园以两边开沟,沟深15厘米左右,施入肥料,结合浅耕,覆土盖实,防止肥料流失。 四、改进防治方法 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生态综合防治技术,控制无公害茶园农药、生态调节剂的使用是保证茶叶原料质量安全的关键。 1、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保持生态平衡。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其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同时茶树受害后自身恢复能力强,因此采用的措施要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在茶园病虫发生不严重,或不在生产季节发生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防治措施,应充分利用茶树自身恢复强的特点,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2、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各项措施间应互相促进,不能互相抵触。在采用一项防治技术措施时,不能妨碍其他措施的作用,并且对茶园生态无副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如在灯光诱杀害虫成虫时,应避免在天敌发生高峰期使用;在茶毛虫发生严重的茶园中采除茶毛虫卵块时,卵块中如有寄生蜂寄生,则应设置寄生蜂保护器让其重返茶园。

3、抓住关键病虫及其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关键病虫对茶叶产量及品质影响比较大,这些病虫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茶园中的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当地关键病虫的发生情况制定控制对策,要寻找病虫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这样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对茶园生态影响小。

4、安全合理用药、建立农药使用可追溯体系。无公害茶园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重视农药使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将农药的使用过程作详细记录,具体内容包括:农药使用茶园的地块编号,品种,面积,防治对象,使用农药的名称及浓度,亩施用量,喷药日期和采摘日期。通过检查记录表来规范农药的使用,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并通过加工厂对所加工茶叶的原料记录可追溯所生产茶叶的原始地块位置。

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是根据无公害茶叶系列标准和茶叶生产实践形成的,将会随着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无公害茶叶系列标准的修订而不断改进。当今茶叶进口国的茶叶农残、卫生等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为扩大茶叶出口量,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应更加重视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搜索建议: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热闻

 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拼音:xīn wén fā bù huì;英文:press conference),各种机构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的一种方式。由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