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蛛总科—蟹蛛科(一):弓蟹蛛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蜘蛛目
新蛛亚目
蟹蛛总科
蟹蛛科
蟹蛛科(学名:Thomisidae),蜘蛛目的一科蜘蛛,蟹蛛科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体长数毫米,触肢端部膨大,行动时前步足习惯上扬。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或倒退,宛如螃蟹,因而得名。
主要生活于低海拔地区,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
1.形态特征
蟹蛛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其中蟹蛛科蟹蛛属Thomisus的形态特征如下:
中型至大型蟹蛛;两性异型,雄蛛较雌蛛显著小而色暗。头胸部长宽约相当,无刚毛。头区在前、后侧眼之间有大的角状突起,眼不发达,大小相仿,前侧眼最大。前中眼间距小于侧突起,后中眼间距大于中侧眼间距。中眼域宽大于长,后边大于前边。额宽约与前中眼间距相等。螯肢无齿。下唇长大于宽。胸板长宽相当或长大于宽。足式:1,2,4,3或2,1,4,3。步足跗节爪有少数小齿。步足刺不发达,尤其是雄蛛第1、2足的胫节无侧刺;第1、2足的胫节和后跗节各有数对腹刺。雄蛛触肢胫节有腹突、间突和后侧突;腹突不发达;后侧突长;间突向外后方突出,常强烈骨化。生殖球简单,无突起,插入器短,丝状或刺状。腹部宽大于长,雌蛛腹部很大,雄蛛较硬。外雌器常非常简单,不发达,无兜。插入管短,纳精囊球形,有腺体。生活在灌木丛和草地,尤其在花上。成年雄蛛爬上雌亚成蛛等待交配。主要分布于古北界的热带区。
2.生活习性
(1)行为
蟹蛛科动物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有时举起第1对步足向左右张开。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澳大利亚的蟹蛛,子女会吃掉自己的母亲。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开始吸吮母蟹蛛的腿,直到母亲完全干涸。
(2)栖息地
蟹蛛主要生活于低海拔地区。
蟹蛛拥有以小搏大的精神,会捕食比自己大很多的昆虫,如蝴蝶、豆娘、蚊子、蜜蜂等。蟹蛛常在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
3.生长繁殖
蟹蛛的卵袋在卵室内,白色,长约7—8毫米,宽2.05—3毫米。每个卵袋平均有卵50粒左右,卵粒椭圆形,长0.90—1毫米,宽0.8—0.9毫术。初产时为乳白色,表面有一层粘胶状物质,干涸后呈淡黄色。雄幼蛛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雌幼蛛蜕皮7次有8个龄期。
4.弓蟹蛛属
弓蟹蛛属(学名:Alcimochthes)是蟹蛛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小型蟹蛛,雄蛛较雌蛛稍窄小。头胸部长大于宽,甚高,有毛;头部宽,几与头胸部宽度相等。侧眼眼丘发达,各侧的前后眼丘相连。额很宽,大于前中眼间距。螯肢无齿。雄蛛触肢胫节具腹突和后侧突,后侧突并不十分发达;生殖球简单,无突起,插入器丝状。腹部长稍大于宽,梨形,有短毛。外雌器有一骨化的兜,插入孔在兜的前方;插入管向后延伸;精囊肾形。
(2)缘弓蟹蛛
缘弓蟹蛛(学名:Alcimochtheslimbatus)为蟹蛛科弓蟹蛛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3.33mm。头胸部长1.52,宽1.34;腹部长2.04,宽1.43。头胸部近乎方形,背腹较厚,因而明显高出腹部。背甲淡红橙色,但背中央略显灰黑色。头端宽,几乎与前体部宽相仿。前眼列近乎平直,仅稍显后凹;后眼列明显后凹。前侧眼大于后侧眼(0.13:0.11),后中眼稍大于后中眼(0.08:0.06)。中眼域后边大于前边(0.51:0.42),宽大于长(0.51:0.38)。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0.29:0.19),后中眼间距仅稍小于后中眼间距(0.37:0.35),前后侧眼丘发达,黄白色,后眼丘稍大,前后眼丘的基部相接触。额垂直而高(0.38),明显大于前中眼间距。背甲上密布灰黑色细毛。螯肢红橙色,边缘稍带黑色,两螯肢相对的部位有黑色短粗的毛。下唇、颚叶、触肢、步足和胸板均黄白色。
步足密布灰色短毛,并有一些细刺。爪下有由附着毛组成的毛簇。腹部椭圆形,前窄后宽,末端较尖。前三分之二部分的中央有一黑斑,黑斑在后部两侧伸展。黑斑的两侧有白斑,黑斑的后方有几条细的白色横纹。腹部前半部的背面略下陷,因而腹部的前缘似隆起的边。腹部腹面黑褐色。
②分布
日本、越南、马来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的四川等地。
5.泥蟹蛛属
泥蟹蛛属(学名:Borboropactus)是蟹蛛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头胸部较窄长,低平,头端窄。背甲表面密布白色弯曲的柔毛,贴靠在体表面。第1步足粗壮,长度显著超过其余各足,且内侧中部有隆起。腹部近乎梯形,密布柔软的棒状毛,覆盖如绒状;后端有横纹,似分节状。雄蛛触肢跗舟似屋脊状,插入器纤细而弯曲。
(2)海南泥蟹蛛
海南泥蟹蛛(学名:Borboropactushainanus)为蟹蛛科泥蟹蛛属的动物。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
①雌蛛
长7.66毫米。头胸部长3.46,宽2.97;腹部4.20,宽3.58。背甲低平,红褐色。头端窄。前眼列后凹,后眼列稍后凹。侧眼在眼丘上,前侧眼丘较大,前、后侧眼丘相连。前后侧眼约等大(0.153),后中眼次之(0.128),前中眼最小(0.115)。前中眼间距小于前中侧眼间距(0.102:0.179)。后中眼间距小于后中侧眼间距(0.116:0.307)。背甲表面密布白色弯曲柔毛,毛贴靠在表面上。背甲中线自前往后有3个隆起,最后一个隆起最大。螯肢红褐色,前齿堤有6齿(第1、3、5齿较大),后齿堤有4大齿。触肢近末端处有一弯爪。下唇长大于宽,长度超过颚叶长之半。胸板平坦,椭圆形,密布黄白色细毛。第1步足粗壮而长;腿节内侧中部隆起,隆起上有3根刺,腹侧2根,背侧1根,呈三足鼎立;
胫节腹面内侧缘有5根壮刺,外侧缘有4根壮刺;后跗节腹面内侧缘和外侧缘各有3根壮刺;跗节短小。第2足腿节无壮刺;胫节和后跗节腹面的刺同第1足。第3、4步足较细弱,无粗刺。步足测量:110.70(3.25,4.76,1.90,0.79),Ⅱ 7.18(2.36,2.78,1.26,0.78),Ⅲ 7.58(2.26,2.74,1.87,0.71),Ⅳ 8.42(2.74,2.77,1.94,0.97)。足式:1,4,3,2。腹部近乎梯形,前端窄,中部有一凹陷;后端宽,后部近似横截形,有几条横纹,横纹后的腹部末端向下方成斜坡。腹部黄白色,密被柔软的棒状毛,覆盖在体表似一层绒,并稀疏地散布着一些白色或褐色长毛,毛的基半部棒状,末半部尖细成细毛。腹面在生殖沟后方的中部为一淡黄色区域,两侧有白色棒状毛。
②雄蛛
体长6.42毫米。头胸部长3.25,宽2.70;腹部长3.17,宽2.26。全体暗红褐色。体形窄长,背腹扁平。头端窄,不及头胸部宽的一半。两眼列均略后凹。侧眼位于小隆丘上。前中眼稍小(0.128),其余各眼约等大(0.153)。前眼列各眼间距约相等(0.102),后中眼间距(0.128)小于后中侧眼间距(0.281)。中眼域前边短于后边(0.358:0.409),长大于宽(0.473:0.409)。螯肢前齿堤有4个大齿;后齿堤后2个大齿,在这2齿之间有2个小齿;另外在前后两齿堤之间有数个小齿。下唇长大于宽(0.58:0.42),长度超过颚叶长度之半。背甲深红褐色,有细小的黑斑组成的斑纹白色的厚而短的棒状毛。颈沟部位下凹,放射沟不明显。未见中窝。
步足亦为红褐色,不带规则的黑斑纹。第一步足强壮,显著较其余各足发达。第一足腿节的内侧缘在节的中部处向内侧隆起,因而腿节的腹面有几个短刺,刺基各生在小突起上。胫节腹面后外侧缘4个壮刺,前内侧缘5个壮刺。后跗节腹面3对壮刺。第二步足胫节和后跗节的刺同第一足。第3、4步足无这种壮刺。足的测量:Ⅰ 9.85(腿节3.20,膝、胫节4.05,后跗节1.85,跗节0.75);Ⅱ6.38(2.04,2.39,1.32,0.63);Ⅲ5.80(1.72,2.10,1.35,0.63);Ⅳ6.44(2.26,2.10,1.45,0.63);足式:1,4,2,3。步足上密布黄橙色棒状毛。胸板平坦。腹部前缘平直,后端有5个横的皱纹,形成节状。腹部背面覆盖许多短小而粗厚的毛,并且有大的棒状毛。触肢全长2.43(腿节0.78,膝节0.29,胫节0.26,跗节1.07)。跗舟呈屋脊状,在背部为屋顶,其内外两侧面平坦,宛如两个屋面,面上密布细毛。
6.疣蟹蛛属
疣蟹蛛属(学名:Boliscus)是蟹蛛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小型蟹蛛,雄蛛约为雌蛛大小的一半。背甲少毛,无刚毛。眼丘不发达,前后侧眼分离。螯肢齿堤无齿。下唇长大于宽。步足短粗,无刚毛,膝节长近似胫节,较后跗节长。雄蛛触肢的胫节有腹突和后侧突;生殖球简单,无突起;插入器部分绕盾板两圈,插入器长。腹部有疣突。外雌器无兜,插入管长而弯曲,有膨腔。
(2)瘤疣蟹蛛
瘤疣蟹蛛(学名:Boliscustuberculatus)是蟹蛛科疣蟹蛛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蛛长2.60—4.25毫米。头胸部长1.36—1.75,宽1.48—1.85;腹部长1.32—2.85,1.92—3.35。头胸部长等于或稍大于宽,隆起,最高处在后部。背甲黄褐到褐色,杂以暗褐斑纹,后部有一些小颗粒。眼小,侧眼在分离的眼丘上,眼丘小。前侧眼最大,后侧眼、前中眼和后中侧眼依次较小。中眼域长小于宽,后边小于前边。额宽为前中眼间距的1.10—1.34倍。螯肢无齿,颚叶端部相会。下唇长为宽的1.22—1.40倍,超越颚叶长度之半。胸板长为宽的1.2—1.5倍。步足黄色,腿节色深。足上有毛,无刚毛,膝节长大于后跗节,后跗节和跗节有毛丛。步足测量:Ⅰ 3.34(1.10,0.70,0.73,0.48,0.35);Ⅱ 3.39(1.13,0.70,0.73,0.73,0.48,0.35);Ⅲ 1.34(0.73,0.50,0.45,0.35);Ⅳ 2.66(0.93,0.50,0.55,0.40,0.28)。足式:2,1,4,3。腹部背面黄褐到红褐色,有黑斑和大小不等的疣。外雌器无几丁质兜,前庭宽而凹,插入孔位于前庭的后部,插入管长而向前盘曲,有膨腔,精囊似花生状。
雄蛛长1.65~1.95毫米。头胸部长0.90—1.00,宽0.95—1.05;腹部长1.10—1.20,宽1.20—1.40。额宽为前中眼间距的1.40—1.60倍。下唇长为宽的1.16—1.25倍。胸板长为宽的1.20—1.34倍。触肢胫节有腹突和几丁质的后侧突,无间突。生殖球简单,盾板无突起,插入器部分绕盾板两圈,插入器长,针形。步足测量:Ⅰ 2.00(0.63,0.35,0.45,0.30,0.24);Ⅱ 1.98(0.63,0.35,0.45,0.30,0.25);Ⅲ 1.34(0.43,0.25,0.25,0.23,0.18);Ⅳ 1.56(0.55,0.25,0.33,0.25,0.18)。
②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日本,缅甸,泰国,新加坡。
国内分布:我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