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起养生调理,我们中医数第一。中医上认为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最适宜于养阳驱寒,冬病夏治,过好三伏天,就可以防止一整年的慢性疾病,过不好三伏天,就容易落下病根儿。
在中医很多医典上都提到过在三伏天养阳之事,最早有《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汉书·郊祀志注》中也曾有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何谓伏天,重在这个伏字,意思是天气酷热,宜在“伏”而不动。三伏天里阴气受阳气逼迫而藏伏于地下。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体内最为虚寒,阴湿亦外泄,在三伏天里人为调和,补阳散寒除邪,可以缓解冬季的易发病,守护身体健康。
一年中的三伏天又到来了,中医上认为三伏天养生,应该以热制热,建议做好5件事“以热制热”,顺利过伏天。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建议做好5件事
1、吃凉不吃寒
到了三伏天,我们要对本身属于寒凉属性的食物退避三舍,比如西瓜、绿豆等。
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觉奇怪,那么热的天气里难道不该多吃西瓜,喝绿豆汤解暑吗?为什么还要主张吃凉不吃寒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凉和寒有所不同,在炎热的时候可以吃冰凉的东西,但是却不能碰有寒气的食物。
中医上说人体的气可分为正邪和冷热。食物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食物有其不同的属性。有的食物性辛辣,吃了后容易让人热血,而有的食物吃了后会让寒气入体。所以说到了三伏天这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如果总是贪凉贪寒就容易让人体产生热邪。
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长期吃寒凉的食物会刺激到消化系统,使得胃黏膜出现异常收缩,导致腹疼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会让脾胃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
2、适当吃些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夏天适当吃姜很有好处,可以起到湿中散寒的效果。
在烹饪食物时放入适当的温性调料,比如茴香、肉桂等,或是吃些热性的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等,都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手足冰凉、气血不足等现象。
不过如果是体质偏热,有口腔溃疡和上火症状的人,或是处于发烧,牙疼的人不建议吃热性食物。
3、多喝热茶
喝冷饮,凉茶会让口腔感觉凉爽,这让人们误以为能解暑,其实不然,喝冷饮会让血管突然收缩,反而降低散热速度,甚至会引发中毒。反而是喝热茶,能够促进汗腺分泌,能够降温解暑。不过喝热茶的温度也不能太高,应该控制在65度以下。
三伏天喝什么茶好呢?三伏天湿气重,不妨常喝点红豆薏米茶,祛湿健脾,助你赶跑湿气一身轻。
4、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增加脚部血流量,提高代谢速度。泡脚水温宜在36度到40度之间,如果患有糖尿病足或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人不适宜泡脚。
5、晚睡早起,睡午觉
养生应该顺应时节变化,夏季昼长夜短,人体也应顺时而变。所以在三伏天,可以晚睡早起,但太晚不应超过晚上11点,早上应该在6点到7点左右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午睡半小时,这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抓住这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做好这五事,平安度过三伏天。